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其

时间:2024-02-07 点赞:55676 浏览:12005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相关时势政治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地位及思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实效性不高,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高校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具体分析了这些挑战的基础上,主要从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综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高等教育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①通过国民教育系列在各类学校中开设必修课程,向学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是国家最基本的储备人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义重大.

1.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实效性不高,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高校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当然从“全员育人”的角度来说,高校所有的教职员工(从校长至后勤工作人员)都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因为所有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但本文仅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而言.何红连认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对最主要的矛盾,其中之一是主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矛盾:一是主体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是主体缺乏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与技巧;三是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②这里的“主体”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承担者,其中自然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就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在理论水平、授课方法与技巧以及个人修养上存在的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能否得到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性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性,即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性是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它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的行为.所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效,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人性特点.艾林认为,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当代大学生人性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从“客体人”到“主体人”、从“政治人”到“经济人”以及从“简单人”到“复杂人”的演变.③当代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他们越来越现实,他们的思想、能力和各种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教育对象的这种重大变化,进而增强其实效性.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调、方法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单调主要表现在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和过于重视正面灌输.诚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制度的产物,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上必然有着本质区别,也必然带有不同的“政治性”色彩.但是,如果这种“政治性”色彩过于浓厚,则会让教育对象产生厌倦甚至逆反心理.笔者在大学生中进行访谈时就了解到,有些学生就认为大学四门政治理论课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即“的伟大,社会主义的优越”,就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样的历史课,也是大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其实就是在用历史证明“政治”.而反观现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道德滑坡、法制不健全、公平公正缺失、党风党纪败坏等现象,引起大学生的特别关注,但他们往往由于缺乏全面的理性分析,常常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进而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社会风气和党风产生严重的失望情绪.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长期以来只重视向学生灌输正面的东西,回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这种做法在信息传播手段丰富快捷的今天无异于掩耳盗铃,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产生怀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传统讲授为主、考核方式单一而实效不足.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教、指责甚至惩罚式的教学手段只会让处于自我意识成长期的大学生产生本能的抵抗心理;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合格的标准,更是难以奏效.总之,教育内容单调、教育方法单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实效,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产生怀疑.

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绝对不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思想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的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必须要有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教育主体运用巧妙的方法引导教育对象的思想渐渐发生转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可以说,没有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就没有思想教育.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最宜在、平等、开放的人际关系中产生.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认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探讨学生的应然人性,也要看到他们的实然人性.不再把学生仅仅当作被动接受知识和思想的容器,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打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明显分界,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育者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授业与解惑相结合,不能一味讲大道理,唱高调子,应在紧贴教材讲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教会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二是注重育人与服务相结合,即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高校以及教育者在重管理的同时,更要重服务,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三是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康的心理对个人生活、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产生实效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但奇怪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普遍低于专业课教师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一些以工科为主的院校更加明显,使得有些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做好思想教育?当然,这种状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之间本是恶性循环的结果.中断这种恶性循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各高校真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因为社会复杂了,学生难教了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无力感”,或以“个性”发展为由对学生放之任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持消极态度.高校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遴选和考核上要能够突出专业素养和人格修养并重的特点,同时在各方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其他专业课教师拥有同等的地位.

2.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树立的一个理念就是要解放思想,注重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此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不能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就排斥一切国外的道德教育方法.只要是能反映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我们都可以吸收和借鉴.比如,由于西方青年在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多样性,教育者非常重视运用渗透、暗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④面对我国大学生与西方青年的相似特点,这种渗透、暗示的方法就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当然,在借鉴国外道德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注意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点.

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形式上,包括授课的环境、时间、地点、手段和人员等方面的创新.比如学校可以设置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室,首先在环境布置上突出课程特色,创造一个良好的授课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教室里听课、讨论、交流、下载或观看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借阅学习资料等.上课时间,它是教室,没课时间对学生开放,相当于一个专门的多功能图书馆或资料室.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探索开发生动、有效的网络互动教学形式.另外,高校还要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下转第145页)(上接第54页)如艺术节、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基地、文化广场、素质拓展等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在课堂模式上进行创新,改变一贯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渗透性教学模式转变;由原来老师一言堂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向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转变,逐渐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自学转变,培养他们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高校,在这项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信念,关键在于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