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收入分配

时间:2024-03-03 点赞:40572 浏览:737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关于金融体系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金融与收入分配相关金融学的论文,可作为金融证券专业金融体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金融体系及经济发展及金融市场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现代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核心.由于存在金融市场,资金能从资本的富余方流向资本的短缺方,把资本从不能投入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转移到那些能够将其投入到生产性用途的人手中.通过这一过程,经济效率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虽然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但根据广泛的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在金融发展的同时,并不能保证存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从而促成收入分配趋于更加合理.相反在一不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某些历史阶段,金融发展甚至会伴有收入分配更加不公,使得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恶化.本篇论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介绍了金融发展及居民收入分配的历史及现状;探讨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 ] 金融发展 收入分配

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发展现状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金融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和明显的是,我国从以农工业为主、服务业极不发达和政府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经济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快速成长、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辅助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自改革开放,我国金融业有了飞速的发展,金融总量急速增加,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但经过发展的金融总体水平依然较低,滞后于不断扩张的金融总量.首先、1978年,存款余额是1155亿元,当年贷款余额是1809亿元.到2010年底,根据《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余额是718233.1亿元,贷款余额是479196.38亿元.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资产总额已达94.3万亿元.全国城乡人民币储蓄余额已由1978年的210.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03302亿元,增长了1440倍.其次、信用体系逐步建立,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和创新,直接融资比例逐渐提高,股票市值与GDP的比率也迅速提高.

尽管如此,我国的金融市场依然处于市场化初级阶段,银行占据大部分金融市场份额的格局尚未打破,信贷配给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股票及债券市场很不完善,金融监管的力度仍有相当多的提升空间,参与者的积极性有限,金融衍生品市场也相对落后.在拥有健全社会信用体制的市场中,针对金融体制改革的一般效果显著.但在信用约束的市场中,则改革效果有限.目前我国金融发展依然落后,社会信用体制极不完善,在存在信用约束的条件下,金融发展会直接影响到社会资金的获取和配置,对居民收人分配产生重大影响.金融非良性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是金融总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总量超长增长时期.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比率在1991年已经为0.9,2003年该比率甚至提高到1.89.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目前分别为0.5和1.0的水平,可以说我国金融总量超高速度扩张.

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国民收入分配逐渐向个人倾斜.根据原国家计委的调查报告(尹艳林主编,2000年),自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呈现出由政府向个人转移的特点.二是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虽然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多大以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等问题上尚存在很大争议,不过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在2004年超过0.465,已经逼近0.47,已超过国际通用的警戒水平.虽然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一直没有再发布新的基尼系数数据,但一般认为近些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具体来讲,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已然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高的国家之一.就全国而言,2006年中国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收入最高20%的人口与收入最低20%人口相比,实际上收入差距达到18倍左右,而且这种差距正在纵深化发展.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且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人超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高收入人群组作做进一步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对城镇样本来说,收入最低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例如收入最低的1%人群组、5%人群组和10%人群组的相对收入份额分别下降了0.2、0.6和1. 7个百分点,全国高收入人群90%都来自城镇内部.

除此之外,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已成为收入分配改革讨论中的众矢之的.据估计,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可能是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三至四倍或更多.石油、电力、电信等垄断企业近些年来产品频频涨价,百姓意见很大.

收入差距每个国家都存在.但在我国,除了正常的收入差距以外,城市居民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灰色收入和不合理收入,这才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的关键原因.据统计,这部分收入约占居民收入总差距的15%-20%,导致我国总收入差距基尼系数额外提高0.1-0.2左右.另外,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居民.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82元,比2003年增长10.3%.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为2185元,比2003年增长12.4%(以现价计).按此趋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将会愈加悬殊.

从分布结构上看,我国收人差距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主要方面.一是区域差距.多年来,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也同样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无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倍数也都是呈逐步扩大趋势.二是城乡差别.无论是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倍数都呈逐步扩大趋势.三是行业差距.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值也在逐年拉大..

三、如下一些原因使得金融业的发展导致收入分化加大

对中国的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在经历改革初期逐渐缩小后,自1985年开始又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农调课题组,1994).日益扩大的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中国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Yao & Zhu,1998;李实,2003).这种扩大的趋势还会持续(李实,2003;王小鲁、樊纲,2005).对于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专家学者们的解释可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论:国家统计局农调课题组1994 年曾做研究报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对1992 年中国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二元经济结构系数在显著水平下解释了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变动的50.67%.因此他们认为,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中国城乡收人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政府的投资政策、分配政策以及一系列旨在促进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终通过经济交换被容纳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之中.

比较生产力差别论:南开大学经济所的蔡继明,1998 年撰写的《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利用1987 年和1995 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建立了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87 年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68,由比较生产力决定的部分占70.9%;1995 年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3.02,其中由比较生产力决定的部分占75.2%.因此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城乡比较生产力差别造成的.

传统发展战略论:林毅夫等人提出,解释中国20 多年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键是发展战略.他们研究发现,城乡相对人均消费水平与城乡技术选择指数的变动趋势和分布特征极为相近,从而说明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背离了本地的比较优势.陆铭等认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与当时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合的.在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下,经济资源大量向城市重化工业集中,农产品价格则被人为地压低,由此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对外开放论:陆铭等认为,中国经济更多地融入国际贸易主要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但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城镇,因此贸易的发展主要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同理可知,由于FDI 也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所以FDI的流入也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对外开放从而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何璋等在2003 年的《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一文中指出,在开放程度较低时,开放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开放到一定程度后,开放则会扩大收入差距.

劳动力市场扭曲论:这一理论认为,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相对封闭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蔡等2001 年在论文《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中认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直接动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农民工进入城市较好的行业和工种,农民工在城市里受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多方面的歧视待遇,城乡二元分割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限制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姚枝仲等在2003 年所写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一文中指出,中国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受到较大限制,因此通过劳动力流动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很大潜力.

改革不平衡论:这一理论认为,相对于城市改革,中国农村改革1984 年以后长期滞后,改革的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赵人伟、李实1997 年在《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一文中的研究表明,20 世纪70 年代末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曾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80 年代中期改革的重心转向城市后,农村改革便长期滞后于城市改革.陆铭等认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主要发生在城市,这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策倾向论:这一理论认为,我国政府政策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倾向,对农村的政策则带有极大的歧视性.倾向性不同的政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财经大学的王国华2004 年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农产品定价偏低、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定价偏高的价格剪刀差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3 年的研究报告认为,近些年农民收入持续递减与政府政策继续使分配格局朝着有利于城镇居民方向倾斜有密切关系.宁波大学商学院的赵丙奇2002年在其论文《农民负担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指出,相对于政府为城市居民提供的较为充裕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农村地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严重短缺和供应机制的极不合理是造成农民负担加重,进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陆铭等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带有极强的城镇倾向,地方财政占GDP 的比重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会越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制度,总体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后期阶段,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善.农副产品价格、农业税费制度、分割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农民就业歧视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概括来讲:

1.中国现在仍是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粗放.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十分依赖对资本投入的追加.然而矛盾却众所周知的是,资本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属于稀缺资源,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和西部更加如此.资本作为一种要素,大多掌握在少数人或少数垄断企业手里,所能带来的利润最终也只就掌握在这少数人手里,这就加剧了贫富的分化.

2.处在经济转轨的中国,金融的作为一种要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金融改革相对滞后于制造业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利用信贷倾斜,资本市场准人管制,保值补贴,利率管制等政策在金融机构本身聚集了大量的资本剩余,并以此刺激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企业凭借便利,占据了大量的资本,于此同时诸多国企由于管理体制僵化,所有人缺位并未充分利用政府补贴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改善企业效益,形成了大量资金浪费.然而为了维持国企的地位,政府必须再为其注入资金,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随着财政资源的枯竭,银行坏账的膨胀,国企自然转向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果通过资本市场不可以使其经营、财务状况好转,则说明全社会在继续为其补贴,这使得大量的社会资金被浪费.

3.金融资本区域分布不均.我国广大的西部和农村一向缺少资金流入,金融服务匮乏,金融改革滞后.一方面,内生于城市工业和城市发展战略的中国金融,对农村经济而言却是外生的,这种金融在向农村延伸时,不仅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尽一致,而且因自身生存能力也极为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帮助农村经济.令一方面,资本在大城市同样属于稀缺资源.城市大企业在竞争中占据多数资本,而众多中小企业由于实力弱很难从商业银行贷到资金用以扩大生产.这样,金融资本资源最终被城市中的大企业垄断.


四、针对金融发展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几点建议

首先,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推动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等模式.在我国的当前情况下,要想缓解农村地区资本缺乏的紧张局面,不仅需要靠政府财政和国有商业银行加大资金投入,还应该引导质地好的民间金融并迅速使其合法化,让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地方金融的地位上有所提高.其次,重点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难的问题.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应该遵循“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保证金融的安全稳健运行”的三条原则,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壮大规模尚小的金融机构,限制金融垄断,推进地方金融机构的重组和改造,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最后,必须客观正视目前地位尚处非正规金融的合理性,允许其合法存在,与正规金融机构相辅相成,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完善立法执法的同时,增强人们的进入意识,加大对人们的正确投资理财的教育,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发挥非正规金融的功能和作用,发挥资金融通的功能作用.

该文为关于金融体系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金融与收入分配相关金融学的论文,可作为金融证券专业金融体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金融体系及经济发展及金融市场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与转型:从政府到市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3]潘成夫.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分析.南方金融,2004,(04)

[4]范德胜.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5]徐诺金.对当前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金融,2004,(19)

[6]葛结根.对经济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探讨.党政干部论坛.2003.(06)

相关论文

金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回到GZ假

为您写金融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金融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与金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回到G-Z假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金融及假说及水。

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作用

该文是财政审计专业社会发展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社会发展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作用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

收入分配角度看我国税收收入高增长

该文为企业所得税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收入分配角度看我国税收收入高增长相关财税专业论文,可作为财政政策专业企业所得税论文写作研究的。

各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模式

该文是中期报告专业国家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国家类硕士毕业论文,与各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模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家及福利及收入方。

养老保险改革提振收入分配效应

关于社会保障及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社会保障类保险销售论文,关于养老保险改革提振收入分配效应相关论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