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之用《语》典其原因探析

时间:2024-03-21 点赞:45728 浏览:8941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儒家方面写论文经典网站,关于稼轩词之用《语》典其原因探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儒家及参考文献及图书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儒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辛弃疾作词主张“以文为词”,因此辛词好用典故,几乎达到了篇篇用典,甚至有些词作句句用典的程度.本文拟从稼轩词作对《论语》的典故的引用及其原因的分析,来探究儒家经典《论语》对稼轩词的创作和思想内涵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稼轩词中引用《论语》典故入手,对《论语》的典故在稼轩词中被引用的方式做一个整体上的分析,然后分析其引用《论语》典故的原因,再进而探究《论语》对稼轩词在文体和思想境界上的影响.

关 键 词 :稼轩词 《论语》 典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稼轩词对《论语》的引用有32处之多,在其所引儒家经典中是最多的.辛弃疾对《论语》内容的引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行藏用舍.辛弃疾在词中多次表达了要效法孔子的行藏用舍观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踏沙行》: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这首词里,辛弃疾集儒家经典中的语句为词,抒发归田学稼之志,但在字里行间,牢骚不平之气,时时可见.“行藏用舍”语出《论语述而》记孔子对颜渊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而“学樊须稼”语则见《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等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去卫灵公”见于《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等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在这里卫灵公讲征伐而孔子讲仁义,两人道不同,因此孔子失意于鲁国卫公.辛弃疾在这里引用这一典故,意在表明自己的不得志于当世.“长沮桀溺耦而耕”见于《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不想却遭到两人讥嘲,笑话孔子徒劳心计,迷不知返.“丘何为是栖栖者”则见于《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等”说孔子忙碌如此,无非想要逞口辩之才.在这里辛弃疾并不是菲薄孔子,不过是借以抒发其不满现实之情而已.

在其他词中辛弃疾也一再地引用了这一观念,如“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穷则茅庐”(《汉宫春达则青云》),“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水龙吟题瓢泉》),“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瑞鹧鸪声名少日畏人知》).词人借孔子的不得志于春秋之时,暗喻自己的不得志于当今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孔子始就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君”和“民”在封建社会始终处于对立的两极,是影响他们人生轨迹、自我价值思索和文学艺术作品特色的重要因素.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是南渡偏安后无所作为的朝廷,民族矛盾贯穿始终.然而,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始终有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往直前的气魄,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激烈的矛盾及其人格特征与现实困境的冲突在不同时期的思想、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第二,贫而乐道之颜回.《论语雍也》记孔子称赞颜回之贤,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句.辛弃疾把寻访到的周氏泉改名为瓢泉,除形象外,还表达了其要效仿颜回,在山间过贫穷的生活而不改其乐的气节.

辛弃疾在词中不止一次地引用颜回的典故,如“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水龙吟题瓢泉》)、“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箪瓢些”(《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等.词托名招魂,实则处处关合自身,寓情于瓢泉,表达了词人的高洁品格以及厌弃险恶的世俗官场和污浊的现实,甘愿像颜回一样永居山中,与瓢泉相伴,箪食瓢饮,清贫自乐.而在《祝英台近与客饮瓢泉》中也引用了“一瓢饮”以抒发山水之乐,动静之趣,并且巧妙地隐喻自己身世飘摇之感,涉笔成趣.其他如“少日尝闻:‘富不如贫.贵不如贱者长存.’由来至乐,总属闲人.且饮瓢泉,弄秋水,看停云”(《行香子》)、“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鹧鸪天》)、“人间岂有,如孺子、长贫者”(《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死生贫富际,试向此中看”(《临江仙夜语南堂新瓦响》)、“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蓦山溪饭蔬饮水》)等,从这些词句中我们也可窥见辛弃疾甘愿效仿颜回的贫而乐道的人格魅力.

第三,楚狂接舆.楚狂接舆是稼轩词从《论语》吸收借鉴的又一个典型形象,并且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借用,抒发词人对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的愤懑之情,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的无所作为.如“歌且和,楚狂子”(《贺新郎鸟倦飞还矣》)、“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狂舞,听我楚狂声”(《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等.在《论语》中,接舆就是一个不畏统治者的狂人形象,而辛弃疾则借接舆的歌词对统治者发出严厉的警告,表现其嫉恶如仇的社会批判意识.

第四,富贵浮云.稼轩词中一再反复地以富贵浮云来表现他的志向和人格.“富贵浮云”一词最早出处来自《论语》:“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辛弃疾对这一词语意义的引用比较频繁,如“富贵非吾愿”(《哨遍一壑自专》)、“笑富贵、千钧如发”(《贺新郎老大那堪说》)、“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富贵何时休问”(《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富贵是危机”(《最高楼吾衰矣》)等.在辛弃疾的词作里,对富贵的否定,对归盟白鸥的留恋,对友人陈岘不平遭遇的同情,以及对轻重颠倒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交融在一起,表现了词人在面对不被见容的社会现实时复杂而又故作超脱的心态.

第五,吾衰矣.“甚矣吾衰矣”见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三个字在《论语》中用于表达感叹语气,主要表达的是孔子对于礼仪的丧失和周道不复的慨叹,并未涉及到个人身世及心态的问题,而在稼轩词中,“吾衰矣”除了表达《论语》中原有的感叹语气之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特殊语气和感叹.例如“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最高楼吾衰矣》),这是感叹功业未就,更不知何时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甚矣吾衰矣等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是词人感叹自己已经衰老,生平交游却所剩无几,也是对统治者发出叹息,自己空有壮志豪情却无被赏识的机会,就是到了垂垂老矣之时亦不曾被重用.“二三子”则借用孔子对其学生的称谓,指少数几个知心朋友.


稼轩词之所以对《论语》典故有如此之多地引用,并且这些引用还贯穿了整个稼轩词的创作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以文为词的词学创作理念使得辛弃疾对《论语》这部儒家经典情有独钟.

辛弃疾“以文为词”的“散文化”倾向,即把散文的气、叙、议等调集到词的创作中,打破词传统的章法、句法结构,充分发挥了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各种功能,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艺形式的优点,破“体”为文,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形成了稼轩词独特的风格.这样的独特风格使得他对儒家经典的引用就显得自然而然,而且作为中国文人士大夫,长期受儒家经典的浸染,要把文的创作特点引入到词的创作之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辛弃疾之前的苏轼“以诗为词”,为词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而到了辛弃疾,靖康之变,中原沦丧,饱尝南渡颠沛流离之苦的词人,将家仇国恨、抗金复国的时代精神,普遍化作词人的“词心”,以比兴手法寄托其政治情感,但所寄托的内涵,多是个人的身世之感.由于他“归正人”的身份,使得辛弃疾面临着比别人更多的来自外界和心理上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限制与束缚.因此,迫于残酷的现实,当辛弃疾以词的形式反映现实、抒写救国之志和壮志难酬之恨时,他有时就不得不借助“以文为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写情志,更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与苏轼和周邦彦以及同时代的词人相比,辛弃疾的词中引经据典的成分更多,词在辛弃疾这里不仅仅是反映个人的身世之感,而是寄托家国兴亡、爱国情志的.因此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也就成了稼轩词引用的对象之一.

其次,儒家思想的影响贯穿了辛弃疾的一生,而表现在他的创作上就是稼轩词对儒家经典的借鉴和吸收.

辛弃疾在政治上表现出一种积极用世、经世济民的精神,以儒家思想为主,虽然在生活上,在处世和人生态度上,特别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处于逆境时,更多地表现出佛、老思想的影响,常常以佛家的“虚空”或道家的泯灭荣辱是非、顺物自然的思想观念来对待并排解人生的种种不幸和苦闷.

从时间发展上看,贬官以前,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占主导地位.他关心现实政治,反对空言,积极从政,重视对现实政治的考察和分析,对现实政治提出许多改革的建议和实际的措施,力主恢复统一事业,而贬官以后,释、道思想的影响则愈来愈明显.但辛弃疾内心的壮志并没有随着境遇的改变而改变,自解与不甘寂寞、不忘恢复交揉在一起.终其一生,儒家思想时显时伏,在其词作中表现为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收复失地的豪情.这种儒家的经世济用的思想在稼轩词里就以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表现出来,并且在表现词人更深层次的心态时,借用儒家的语言来表达就显得更直接有效,这是辛弃疾引用《论语》的另外一个原因.

第三,《论语》为儒家经典,在古代士大夫的知识结构中是根深蒂固的,《论语》对辛弃疾的影响在无形中就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中.辛弃疾善于从前辈文集中广泛吸取营养,蓄事蕴藉,杂糅并用,挥洒自如.辛弃疾饱读各种文化典籍,吸取多方面的文化营养.他在词中用典显示才学,而用典又成了其明志的重要手段.稼轩词借典明志的价值取向和创作手法,也加深了宋词的“雅化”进程.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以词奏出一首首爱国心曲.辛弃疾的词作,内容丰富,从中可以看到有一条思想的红线贯穿始终,给人强烈的印象,这就是经世致用、忧患立命.“经世”是指“治理国事”或“阅历世事”.“经世”观念作为儒家特有的一种价值取向,表现的就是入世精神.辛弃疾饱读儒家经典,素以“通儒”、“真儒”自许,如“过吾庐,笑谈初,便说公卿,元自要通儒”(《江神子看君人物汉西都》)、“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可以看出,辛弃疾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本着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希望实现宏大的政治抱负.他的词表现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抒写民族危难、壮志难酬的悲愤,抨击苟且偷安、卖国求荣的投降派.稼轩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是靠其爱国主义的思想价值来决定的.在辛弃疾看来,经世求仕决不是为了贪求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整顿乾坤,挽救国难,收复中原,统一祖国.

总而言之,稼轩词在文体上,即词的写作方法上,把儒家经典的《论语》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创作技巧和方式方法,而在思想内容上,则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和空间,使词不再是单一的的表现题材,而是词人政治上失意的精神慰藉和寄托,并且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渗透其中,在词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论文

《语》的文学其学术

关于人物形象及文学创作及参考文献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人物形象类学术论文怎么写,关于《语》的文学其学术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对写。

《语》不妨这样读

此文是一篇读法论文范文,读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语》不妨这样读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读法及圣人及普通人方面的美学专。

《语》中“仁”的英译与

本文关于参考文献及西方哲学及社会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语》中“仁”的英译与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

《语》中体现的教育观

该文是德育专业教育思想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教育思想相关硕士学位论文,与《语》中体现的教育观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教育思想及教育。

《语》看现代教育

关于教育教学及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教育教学方面学前教育专科论文,关于《语》看现代教育相关论文范文参考。

《语》的个性化教育意蕴

为您写教育思想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教育思想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语》的个性化教育意蕴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包括关于教育思想及。

回到教育本身——《语》的教育意蕴

本文是一篇教育学论文范文,教育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回到教育本身——《语》的教育意蕴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教育学及学生及夫子方。

让国学经典之《语》走入小学课堂

本文关于小学生及国学教育及国学经典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小学生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让国学经典之《语》走入小学课堂相关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