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

时间:2024-04-07 点赞:47366 浏览:9323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属于班主任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相关学前教育自考论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能,关系到整个学校工作的大局,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端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工作 社会主义事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20-02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现实问题迫切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以及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化、复杂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仍不尽人意.使得教育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整体教育体系面临众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只是把学生看做教育对象,没有看做教育主体,习惯于“我讲你听,我令你行”,过分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灌输式,漠视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将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境地去毫无选择地接受“教育”,忽略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体精神的培育、主体人格的塑造以及主体能力的养成.

(三)如何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完成高校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切实建设好,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校园文化看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四)针对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缺乏有效的引导

信息网络化以及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良好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只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才能积极应对信息网络化对其带来的挑战.

二、改革措施

为了更好的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主体性缺失使其的效率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创新和突破,必须在方法上实现从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自主型”转变.通过种种转变,使大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达到入理、入情、入境.

在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中,最应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成效,就必须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教育具有践履性、生活性、开放性等特征.就是强调导引者和体验者要共同身体力行,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或只是体验者单方面的行动上.如教师可以组织青年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等,让大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和自然界中,并对他们的学习、交往和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各种生活境遇作出具体导引,展开体验之思.这样,作为体验者的学生才能感受到一种在书本上很难感受到的鲜活的世间乐趣,感受到思想境界的实质性提升.同时,实践体验教育还具有生活性的特征.实践体验的生活性特征是指它源于生活世界的种种关系中,并且是为了“好生活”的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要是有体验价值的生活场景,都要给予积极关注和挖掘利用.要利用学校内部及周边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现、利用和创造这种体验情境,让体验者在接受有关思想政治知识信息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积累切身的体验,将一定的思想道德规范知识与生活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体验者内在的生命感悟相融合,导引体验者生成新的思想政治境界.

(二)教育方式转变

1.改变原有的说教模式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友好、平等、信任、尊重的关系是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基础.这要求在开展教育中重视受教育者的参与意识,进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育对象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式”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2.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向互动式教育模式转变

灌输式教育模式是一种传统教育手段,其特征是教育主体不注重教育客体的信息反馈,不注重调动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互动式教育模式其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平等,教育中的信息时双向流动的,教育主体重视教育客体的信息反馈.

灌输式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当代社会史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现状也是多元化的,他们的需求也同样显示出多层次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会引起逆反心理,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学的灌输和正确的疏导相结合,实现全方位的与大学生有效沟通,了解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三)建设健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优良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隐性支持.

1.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相对课堂教学而言,课余文化活动更能充分地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施展才华.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与爱好,发挥特长,挖掘学生个体潜在能力,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同时,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自我、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品德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组织课余文化生活时,一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党校、学科兴趣小组、田径队、篮球队、舞蹈队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二是要课外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演讲比赛,知识性的学科知识竞赛,安全、普法、健康教育讲座,又要有娱乐性的体育比赛.

2.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加强尊师爱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发挥学校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作用,重视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设置校史展览室,设计校徽、校旗、校歌等.从而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热爱学校的情思,从而形成凝聚力,形成学校团结奋进的精神.通过校园精神传统的弘扬,创设健康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师生文化心理和道德风尚.

开展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组织 “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培养正确的舆论.

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唱不健康的歌曲.要求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积极配合、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校园内外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的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四)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

1.加大网络管理

大学生作为网络人群的主力军,一方面,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自我表现欲较强,法律意识淡薄,往往会不自觉陷入网络不能自拔或陷入某个误区以致网络道德缺失.另一方面,网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大学生相应的也就缺乏法律的保护,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因此,首先要加大网络管理,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积极地网络环境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加强对网络上有害信息的监控和防范.如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技术等应用水平,借助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监控、管理水平,监测、过滤、跟踪流入、流出的信息,以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健康、正常规范化发展.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自辩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来源的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获取不良信息的途径.

2.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下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下,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网络化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网络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把握网络发展的新特点,丰富网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努力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下去.

相关论文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文是一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