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视角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对比

时间:2024-02-22 点赞:45456 浏览:8951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语境论文范文,语境有关论文例文,与顺应视角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语境及语言及译者方面的外文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语境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从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理论出发,对张谷若和孙法理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者是如何做出语言选择的.

[关 键 词 ]顺应论;《苔丝》;翻译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110 — 02

一、顺应论

维索尔伦从四个角度来分析顺应论,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译者在翻译中要分别经历译者与原文作者以及译文读者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译者要不断进行语言选择以此来准确并且最完美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本意,同时译者也要动态地顺应其译文读者,综合考虑译者心理、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译文读者所处的语言及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译者要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进行动态的语言选择,以此来获得翻译活动的成功.

二、顺应论视角下的《苔丝》两个不同译本的比较

(一) 语境关系顺应

维索尔伦认为,语境关系顺应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应当与其语境相顺应.维索尔伦把语境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交际语境,由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组成;另一方面是语言语境,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

1. 社会文化语境顺应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进行动态的语言选择以此来顺应原文的社会文化语境,包括顺应不同的意识形态、人文环境、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以及时代背景.

(1) “O my God! Go to a public-house to get up his strength! And you as well agreed as he, mother!” (Hardy, 15)

张译:“哎哟老天爷,跑到酒店去养神儿!妈,你就由着他!”(张谷若, 29)

孙译: “天啦!到酒店去养精神!你倒还让他去,妈妈!”(孙法理, 20)

张谷若的译本把“my God”翻译成“老天爷”,这种表达要比孙法理的“天啦”更加非正式一些.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此译本是针对中国读者而创作的.用“老天爷”这种表达方式更适合于中国读者的理解,体现中国读者的语言特色.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经常使用单字“妈”而不是“妈妈”来称呼自己的母亲.在翻译之中,译者应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假想的译文读者目的是确保译者创作的翻译作品会更自然更恰当.从细节上来说,张谷若的译作充分顺应了译文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在这方面做得略胜一筹.

2. 心理世界的顺应

原文作者在创作作品时,一定会掺杂自身的情感与认知因素,比如情感、性格等等.这些也会影响着原文作者选择语言的过程.因此,译者要注意在翻译时,仔细剖析和领悟原文作者的心理世界,恰如其分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同时,作为译者,也应该对译文读者的心里进行猜度和预测,以此顺应读者的心理.

(2) “This was Tess Durbeyfield’s habit, her temple pressing the milcher’s flank, her eyes fixed on the far end of the meadow with the quiet of one lost in meditation. She was milking Old Pretty thus, and the sun chancing to be on the milking—side it shone flat upon her pink—gowned form and her white curtain—bon, and upon her profile, rendering it keen as a cameo cut from the dun background of the cow.” (Hardy, 137)

张译:“苔丝?德北就老这样挤法;她老把太阳穴紧贴在牛肚子上,把眼睛瞧着草场最远的那一头儿,静悄悄的好像出神儿想心思似的.那天她挤老美,就用的是这种姿势;那时的太阳,恰巧对着挤奶那面,一直射到她那外着粉红长衫的形态上,射到她那白色带檐儿的便帽上,射到她那脸蛋儿的侧面,把她的白脸蛋儿和褐色的牛身子,衬托得非常清晰,非常明显,好像花纹凸起的玉石雕刻一般.”(张谷若, 181)

孙译:“苔丝便有这种习惯,挤时太阳穴抵着母牛肚子,眼睛望着草场的远处,一声不吭,仿佛在沉思默想.此时她正像这样挤着老美人.太阳正巧照在挤奶的一面,直射着她穿着粉红色长袍的身形、白色的遮阳女帽和她的侧面面影,仿佛是用母牛的黄褐色作背景的一尊玉石浮雕,十分引人注目.”(孙法理, 162)

这段描写的是苔丝在牛奶厂挤牛奶的场景.在这里,她获得了爱情,过去的痛苦经历她正在慢慢的遗忘,她的内心正在不断的沉静平和下来.此时的苔丝是美丽的.哈代用他那简单而又自然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妙不可言的图画.因此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这部分时,也要表现出哈代所要表现出的这种平淡而又安详的情境.显然,孙法理的译本在这方面做得欠佳,他翻译的“抵着母牛肚子”,没有美感;“侧面面影”词义也十分的模糊,没有体现出哈代寄予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相反,张谷若的译本极具感染力,给人一种自然简洁的美感,体现出了作者赋予苔丝的温厚的性情,产生了极佳的效果.

(二) 语言结构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是指从多种角度对语言进行选择,包括选择语体、不同类型的话语及语段、语码等等.译者需要在对原文进行充分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对文本的词汇进行适当的选择.译者不仅要分析和掌握词汇本身的含义,而且对词汇的语境及语法含义也要进行把握,同时也应该在理解原文整个语境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句子进行合理而准确的解读,进而顺应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3) “It was still early, and though the sun’s lower limb was just free of the hill, his rays, ungenial and peering, addressed the eye rather than the touch as yet.” (Hardy, 71)

张译:“天色还很早,日脚虽然刚好离开了山顶,但是它的光芒,却还清冷凄凉,偷眼窥人,只使人看着刺眼,不使人觉得身上发暖.”(张谷若, 96)

孙译:“天色还早,虽然太阳的下部刚摆脱山峦的羁绊,它那尚觉暗淡的初露的光芒照在身上已有了暖意,尽管落在眼里还不耀眼.”(孙法理, 85)

在对后半句的翻译上,张谷若把“ungenial”翻译成“清冷凄凉”,既体现了当时清晨的寒冷,也很恰当的表现出苔丝此时的心灰意冷的心境,可谓是情景交融.而孙译本并没有将哈代借景抒情的含义翻译出来.

(三)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

动态顺应是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语言使用以及选择过程中的“意义动态生成”.前面提到的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可以看做是语言选择的内容,而动态顺应则是在语言选择过程中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动态地生成话语意义.作为译者,都应该在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基础之上,动态的做出语言选择.

(5) “When the infant had taken its fill the young mother sat it upright in her lap, and looking into the far distance dandled it with a gloomy indifference that was almost dislike; then all of a sudden she fell to violently kissing it some dozens of times,as if she could never lee off, the child crying at the vehemence of an onset which strangely bined passionateness with contempt.” (Hardy, 82)


张译:“小孩吃足了奶以后,那位年轻的母亲就把他放在腿上,叫他坐直了,逗弄他,眼睛却瞧着远处,脸上是一种阴郁沉闷的冷淡神情,几乎好像是嫌憎的样子.于是忽然又不顾轻重,往他脸上亲了十几下,好像老也亲不够似的;孩子叫那一阵又痛爱、又奇怪地夹杂着鄙夷的猛烈动作,吓得哭了起来.”(张谷若,109)

孙译:“婴儿吃饱了,年轻的妈妈让他在怀里坐正了,带着一种阴郁冷淡、几乎是厌弃的神情望着远处逗着他玩.然后又突然狠狠地一连亲了他几十下,好像永远亲个不够似的.婴儿因为这种把热情与轻蔑离奇地混合在一起的猛烈进攻哭了起来.”(孙法理, 97)

这段文字写出了苔丝的宝宝吃饱后苔丝与宝宝的一系列举动和神态.从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苔丝与宝宝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从中我们也能体会的到苔丝内心的爱恨交加的心理世界.张谷若在翻译这部分时,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先描写出了苔丝温柔的爱抚孩子,“那位年轻的母亲就把他放在腿上,叫他坐直了,逗弄他”,然后又描写出了苔丝眼神和表情里的冷漠情感,“眼睛却瞧着远处,脸上是一种阴郁沉闷的冷淡神情, 几乎好像是嫌憎的样子”.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反差,使我们体会到苔丝复杂的内心世界.此种翻译使人物形象顿时鲜活清晰起来.而孙法理的译本完全是对原本的生硬翻译,毫无美感而言,有些词义,如“几乎是厌弃的神情”、“猛烈进攻”,表达过重,使译文读者体会不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三、 结束语

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译者对语言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在翻译中,译者需要考虑到语言语境以及语言结构的各种因素,对原文以及译文读者进行动态的顺应.张谷若的译本翻译的语言通畅,情景交融,让人赞不绝口.而孙法理的译本则用他那独到细腻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了苔丝这个人生道路坎坷并且内心世界复杂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对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

〔2〕 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Edward Arnold(published)Limited, 1999.

〔3〕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 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4〕 哈代.苔丝〔M〕.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郭梅东〕

相关论文

《红楼梦》两种译本文化传递的对比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化相关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红楼梦》两种译本文化传递的对比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

《苔依丝》心理描写艺术探究

本文是一篇法朗论文范文,关于法朗类函授毕业论文,关于《苔依丝》心理描写艺术探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朗及心理及修士方。

哲学视角看《科学的历程》

本论文为科学技术类有关毕业论文总结范文,关于哲学视角看《科学的历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可用于科学技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