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理性主义哲学视角《百年孤独》现实理性世界

时间:2024-04-20 点赞:49643 浏览:1020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理性主义方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欧洲理性主义哲学视角《百年孤独》现实理性世界相关哲学论文提纲,可作为伦理学专业理性主义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理性主义及近代史及百年孤独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变迁.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精粹,它以荒诞形式承载着严肃的现实内容.超越了“魔幻现实主义”所涵盖的特征.这种创作方法.体现了马尔克斯对欧洲理性主义哲学所指涉的客观世界的推理表述方法的运用.

关 键 词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欧洲理性主义

《百年孤独》作为一部文学巨著来讲.其内涵往往是十分丰富的.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挖掘和剖析.人们总能得出蕴含于作品之中更多的外延及其所揭示的真谛.但是,归根结底“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他还多次声明他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本文拟从欧洲理性主义哲学视角对《百年孤独》所建构起的现实理性世界加以探索.

一、马尔克斯独特的理性主义哲学来源

拉美文化中.热情豪放甚至带有某些野性的印第安文化深植其中.构成了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西方殖民者不仅用炮将拉美各国沦为其殖民地.而且欧洲的理性主义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随之移植到这里.并成为拉美的主流文化.

欧洲理性主义在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绵延二千余年.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理性主义强调用整体来解释部分.其代表人物笛卡儿认为:存在于人类心灵范围中的一切知识.都是由一个巨大的链条连接在一起的.它们可以借助必要的推论相互派生出来.

拉美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过程中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完成了与多种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拉美独特的“彩虹”文化.而拉美文化传统及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孕育和激发了马尔克斯的理性主义的产生.

二、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百年孤独》中的体现

在拉美独特的“彩虹”文化中.马尔克斯将理性主义哲学与拉美印第安传统中非理性主义哲学巧妙地同时纳入《百年孤独》之中,一方面是拉美人现实生活中熟悉的神话、迷信、鬼魂等魔幻情景.另一方面则是其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改良.其笔下的现实已“不像历来的理性主义和教条主义者那样.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在其理性主义哲学中也已看不到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主义的存在.从而将“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超验世界的事物”进行了有机地整合.通过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充分地反映了拉美人“虚幻的现实世界”.

1 多元文化的融合

作为一部叙事性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作.作者笔下刚诞生的马孔多镇犹如《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是一个宁静祥和、与世隔绝的美妙天堂.人们过着淳朴而又幸福的生活.但接下来作者以非现实手法作为现实的载体.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百年画轴逐步展开.其中马孔多镇连续“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阿卡蒂奥对其生母皮拉台列娜的、奥雷连诺霍塞与扶养他的姑姑阿玛兰塔之间的情感、“美的化身”雷麦黛丝抓着床单升天、各种鬼怪幽灵等等,我们都可以从《创世纪》洪水浩劫、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天方夜谭》中的飞毯故事和东方民间的阴魂传说中找到依据.

马尔克斯大胆地将东西方多种不同的文化巧妙地穿插于整个故事中.佐以变现实为神话、以神话折射现实的手法.将世界多元文化作为马孔多镇命运.甚至是拉美命运的推理来源.充分体现了理性主义强调用整体来解释部分的原则.在“古”与“今”、“现实”与“虚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孔多镇最后被一阵狂风吹走.来无影、去无踪的结局则再次给读者留下了回味、遐想和推理的空间.

2 历史事实档案

理性主义精神要求将认识和表述严格地限制在“能够认识的”和“能说的”的范围之内.马尔克斯也曾说过.没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洞察力.就没有对现实的把握力与表达力.

纵观全书.马尔克斯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百年兴衰史.但了解拉美近代史的人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与整个拉美特别是哥伦比亚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百余年受到殖义奴役的历史暗合.

3 个体、民族心理与社会心理

《百年孤独》绝非是单纯的历史小说,而是对历史之中的人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注重表现人的生存状态和轨迹、反映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显得更有沉重感、沧桑感.更具世界意义,可以说作者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处处体现在《百年孤独》之中.以真实世界的历史事件作为横断面.表达的却不仅仅是历史,而是对人生、人的心灵和民族灵魂的重新发掘.

人性即社会心理.就是处于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人们共同的心理特征.由于长时间受到外族的殖民统治和奴役.马孔多人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屡战屡败一点点吞噬着人们的信心.挫败感渐渐从个体向群体蔓延.人们逐渐变得内心封闭、情感麻木;演变到一定程度.就形成无可就药的集体无意识状态.这便构成了马孔多的社会心理.

布恩迪亚的二儿子奥雷良诺上校领导了32次武装反抗.但均告失败,他的革命伙伴陆续向殖民者妥协.变成了安于享乐的蛀虫.奥雷良诺上校只得在家铸造小金鱼,不问世事.以此聊度残生.特定的历史状况已经使马孔多人、使拉美人精疲力竭.失去了独立意识.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互不信任.对未来充满了绝望.民族独立应有的凝聚力也因此失去.其结果必然是集体的“失聪”.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作者也希望借此唤醒拉美人沉睡的意识,走上团结发展之路.

4 人类历史规律的思考和寄托

《百年孤独》中作者在生活、爱情、命运、甚至名字等多个方面都使用了轮回.使所有的人和事都镶嵌在无数的循环怪圈中.既展现了拉美人民的不幸.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类历史的思考和对拉美人民美好未来的寄托.

拉美宗教种类繁多.但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而这两个教派都没有涉及到轮回的概念.这个灵感可能是作者通过借用东方佛教关于轮回的描述.表达其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

从整个小说的布局来看.马孔多从无到有、从兴旺到衰败,最后被一阵飓风吹得无影无踪.在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家史的七代人中.人名不断重复.并被赋予了某种特质.给人的印象是世界万物仿佛都在循环往复.既神秘莫测.又荒诞不经.布恩迪亚家族的老祖宗乌苏娜在亲身经历这百年历史后也发出感慨:“时间像是在打圈圈”、“世界好像老是在打转转”、“仿佛世上的一切都在循环.”

当然.作者绝非是通过这种“轮回”获取噱头或纯粹的迷信,马孔多镇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人物、性格、命运的重复.都是作者理性主义哲学思想闪光点的表现.是作者基于对人类历史的理性思考所要表达的一种对寻找新出路、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百年孤独》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真实的历史背景、民族和社会心理的挖掘以及对人类历史规律的思考.对现实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扩大.把主观与客观、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幻想巧妙地揉和.看似魔幻.确是拉美百年历史的真实写照.正如马尔克斯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所说.只要拉美人民记住历史.敢于斗争.打破那“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最终会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相关论文

类型学角度《白鹿原》《百年孤独》

本文是一篇百年孤独论文范文,百年孤独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类型学角度《白鹿原》《百年孤独》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百年孤独。

《即刻新闻》,即刻看世界

本文是一篇新闻论文范文,关于新闻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即刻新闻》,即刻看世界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新闻及图片及身边方面的的。

哲学视角看《科学的历程》

本论文为科学技术类有关毕业论文总结范文,关于哲学视角看《科学的历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可用于科学技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哲学视角看《科学的历程》

本文是一篇科学技术论文范文,科学技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哲学视角看《科学的历程》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科学技术及科技发展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