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支点与平衡

时间:2024-02-01 点赞:44860 浏览:8710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思想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支点与平衡相关政治论文初中,可作为初中政治专业思想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思想及学生及教学内容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通常由多重指标体系组成,包括课程目标的实现、教材体系的落实、教学效果的取得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而围绕这些任务的实现,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应地协调好过程与结果、经典与热点、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托这些要素之间的平衡来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现课程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支点;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3)01-0096-0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贯彻落实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始终是其中备受关注的环节.如何科学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正确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各类横向和纵向关系等,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课程宗旨的实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课程和学科建设到富有创意的教学环节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不断改革中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促使我们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使课程教学的进程能始终围绕课程设置的初衷展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使命.笔者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尝试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支点与平衡问题,教学中的支点是对课程教学起支撑作用的、不可动摇的关键和中心,课程的教学就是需要在明确支点的前提下,努力找准促进平衡的因素,实现多支点的平衡,从而为课程教学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以课程目标为支点,寻求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平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四门核心课程组成,一些高校还围绕核心课程开设了系列辅助性的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在具备各自特定的内容体系和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并服务于共同的目标,这一目标在总体上可以表述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通过建构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使之成为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进程的了解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把握,对中国近现代以来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对个体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各方面品格的锤炼和修养的提升等,一方面掌握这些课程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不断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在总体目标和每门课程具体目标的组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课程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复杂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具体目标的逐一落实,每门课程的目标之间不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还具有相互牵制性,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未必一荣俱荣,但却必然一损俱损.课程目标的这一特性预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的艰巨性,同时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每一门单独的课程需要以各自的知识体系为依托推动特定价值观的形成,整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又需要各部门、各环节分目标的实现,才能促使在总体上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核心课程组成的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和价值整体,是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结合,每一个概念和每一项知识所蕴含的价值观及其传播要求都不容忽视.因此,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实现,对我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以及两者关系的处理也提出了新要求.

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言,我们习惯于依据教学结果作出判断,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教学结果有两个方向的衡量,一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衡量,二是对教师教学状况的衡量,由于存在对教学结果的理解偏差,两个方向的衡量都存在较大争议.从对学生学习的衡量来看,“知识说”、“智慧说”、“能力说”是较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所不同的是,第一种观点是通过卷面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第二、三种观点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衡量,且尚未形成一致的标准.因此,检验学习的简单办法就是通过对知识点的考查来进行.然而,如何根据课程的既定目标,以考查知识的掌握状况为基本手段来衡量大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是目前横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前的一大难题.标准化试题由于其正确答案的唯一性,学生的答题必然以追求正确答案和理想成绩为导向,而开放性试题的最终衡量标准还是分数,通常也较难确切考查学生的真实思想观念.从对教师教学的衡量来看,专家评审、同行评议、学生评教是三种常用的方式,前两种评议由于成本过高通常难以普遍推行,唯有学生评教可以进行常态化操作.而值得进一步推敲的是,建立在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基础上的评教,对于作为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建设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显然不应该怀疑学生的判断力,却也不能不深思其作出判断的依据.

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所关注的内容是广泛的,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衡量来说,结果比较重要,而对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来说,教学的过程更为重要.从教材体系的基本内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组成并非艰涩难懂,但要通过教学使这些知识体系能深入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之中,这一使命并非通过告知简单结论就能顺利完成,教师的每一个表达、每一项论证都是一个产生说服力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对于问题的探索和探索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促成了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改变学生的情感倾向,在教与学之间不断及时反馈的过程中,问题可以逐步得到澄清.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进入认识的误区,又能“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和行为的发生”.同时,教学的过程也是分解和整合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并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塑造的重要过程.因此,在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保持平衡,不片面地追求和注重教学结果,并倚重教学过程对人的塑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上述教学实效的达成,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密切关联,同时也取决于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两者之间特定关系的形成,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学实效与岗位评定和职务晋升挂钩,也与教师的个体形象和职业发展关联.因此,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都会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来努力追求教学实效,一方面,通过深刻领会教材体系精神来安排教学内容,包括根据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专题开展专题式教学,运用理论来解释现象、回应现实开展问题式教学,运用生活实例来说明理论观点的案例式教学等等,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展示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逻辑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包括运用专题讨论、励志演讲、知识竞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名人讲座、参观访问、实地调研、影片观摩等方式来丰富和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其根本目的是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还尝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创新教学过程,包括尝试使用新型的技术工具和网络平台来开设网络课堂、推动“易班”(E-class)建设,尝试改革班级规模来探索授课人数与授课效果之间的关系,尝试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来探索形成教与学之间的新型导向等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使教学获得全新动力.

在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协力攻关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事实上在追求教学实效的多重努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兼容性,比如,一些创新的教学形式可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但未必有助于理论的深入;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可能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但人们尚未对互动的效率形成精确的测算.由此,推动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便是,就追求教学实效而言,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落实与教学形式的创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的两个要素,教学功能的实现与教学实效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那么,如何结合才能完美?两者之间何者为主?何者为辅?偏向一方或偏废一方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之源,从“05方案”的教材体系来看,要求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理论思维和历史视角的培养、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注重对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在史论结合中促进大学生对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个体品德的关注,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四套教材几经审定,充分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教材内容是“05方案”的灵魂,准确把握内容是高质量落实教材体系的关键,以此为基础,讲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讲求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避免使课程的讲解陷入枯燥.因此,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也服从于教学内容,倘若我们因为追求形式上的多样与创新而使课程的核心内容随之流失,或因教学形式而改变了、淡化了教学内容,或因崇尚喝彩而庸俗了理论,那就偏离了课程教学的初衷.

就教学实效而言,我们需要喝彩但更追求精品,需要学生对课程和教学的认同,但更应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是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契合与统一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理论更易于被理解、把握和运用.面对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使命和青年学生的新需求,课程教学需要走出纯粹灌输的传统模式,也应该深入探索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创新与合理运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在内容与形式的平衡中支撑起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价值生成为支点,寻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

塑造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如何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把社会性的要求与青年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内心体验相结合,如何动态地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如何通过恰当的途径拉近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之问的距离,使青年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不断得到激发,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价值认同,并逐步形成在政治、思想、道德等领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良好的价值追求,青年学生追求知识与真理、促进社会秩序与稳定、修炼高尚的品德与人格,真善美的境界和正确价值观的生成,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心所在.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成型的关键时期,知识结构的形成与不断更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的变革与实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动选择,马克思也曾经强调过实践对于检验思维活动的意义,“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途径是多元的,一方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大学教育所有学科和课程都以其自身强大的知识体系塑造着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塑造着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观念;另一方面,青年学生所经历的社会生活、所参与的社会实践也以其强大的现实力量碰撞着青年人原有的认知和价值体系,并催生出新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这一多元的环境体系促使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阵地,而在其中融入社会实践的元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途径.


该文为思想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支点与平衡相关政治论文初中,可作为初中政治专业思想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思想及学生及教学内容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篇论文出处:www.thtc.cn/zhengzhi/czzz/448725.html

课堂教学具有多重的特性与功能,一方面,这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知识与学生不断对话的过程;不仅是求知的热情与动力,还包括学生的知识体系、情感体验、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都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教授理论知识和分析现实问题是教学互动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其根本的目标则是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的生成.因此,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教学过程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使之对理论和问题形成丰富的内心体验,从而引导学生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认识社会、接受社会化的重要起点.从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育的内在动力,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价值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需要寻求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结合部位,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分工和社会责任,认识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形成把自身命运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自觉.鉴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拓展,通过建立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年学生的社会化把握方向.

实践教学的要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融入实践的元素,包括课堂实践、学术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实践在调动人的智力、体力、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同时,其育人功能也是明显的.课堂实践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来增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既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又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实践有助于学生通过对理论和问题的探究增强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术思维品格;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是通过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验,使之由浅入深地了解校内与校外的整体环境,深刻领会把学习能力转化为行动能力的必要性以及转化的可行途径,不断提升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实践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其对青年学生所起到的作用也将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需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创主题鲜明的实践教学将能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具有自身的功能、规律和特性.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角度来看,两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不可偏废.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与优势互补,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理论在实践中的影响力、解释力和说服力的认识,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学习和实践两大平台,青年学生对理论与现实的情感、态度和观念都会发生变化,既了解社会的要求和青年身上的社会责任,也了解个体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在理论和现实作用下发生不同方向变迁与分化的可能与机理,从而更加理性地塑造自身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 李文苓]

相关论文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效果的

这篇政治理论论文范文属于党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政治理论有关本科毕业论文,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效果的相关政治理论论文。适合政。

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该文是高中政治专业政治理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政治理论类毕业论文,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政治理论及。

高职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与实践

为您写政治理论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政治理论方面本科论文范文,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课教学的与实践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政治理论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