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心理距离”的缺陷

时间:2024-01-30 点赞:45132 浏览:8700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医学心理学专业距离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距离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与布洛“心理距离”的缺陷相关论文范例,适合距离及心理及主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距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关 键 词 :布洛 “心理距离说” 审美主体 实践经历 社会性 审美功利

摘 要: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形成美感的尺度,指出审美观照的最佳距离.但是“心理距离说”存在一定缺陷:它脱离了审美客体,脱离了审美主体的实践经历,脱离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性,其审美非功利存在内在矛盾性.

1876年费希纳开创了实验美学.在此之前,美学的主流形态是形而上的黑格尔式思辨美学.费希纳使美学走向了自下而上的实验美学道路.从此,审美心理流派不断崛起,克罗齐的“直觉说”、利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等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美.著名的“心理距离说”就是在这一热潮中应运而生的.

“心理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在20世纪初叶发表的《作为一个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一文中提出的.布洛提出,“心理距离”既不是指时间距离,也不是指空间距离,而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指一种对经验的特殊的心理态度或看法,是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所持的一种心理状态.“距离是通过把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的本身分离开来而获得的,也是通过使客体摆脱了人本身的实际需要与目的而取得的.”{1}为了更好地解释“心理距离”的含义,布洛举了“雾海行船”的例子,在例子中说明如果人们对海雾不再担心、恐惧、紧张,与海雾建立适当的“心理距离”,就能体会到海雾的奇美.布洛强调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超脱个人需要和目的的牵涉,在心理上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一切利害关系相隔离,超脱现实生活,人们就能得到美感,欣赏到美.然而,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脱离了审美客体

布洛的“心理距离”实质是指审美主体的审美态度.布洛与其他心理学美学流派一样,把美等同于美感,混淆了美的本质与美感生成的概念.“心理距离说”解释的只是美感的生成过程,但美感的产生并不等同于美的生成.美也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如果我们面对后现代那些抽象派绘画、荒诞派戏剧所表现出来的抽象、零碎、扭曲、荒诞的形式,面对驼背、跛脚、侏儒等具有丑特征的事物,我们还会有美感吗不可置疑,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认为美应该是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在1980年所写的《美学》一文中强调:“美既离不开物(对象或客体),也离不开(创造和欣赏的主体).”{2}的确,离开客观事物,美感从何谈起李泽厚也强调审美主体的客观存在:“美的不依赖于被反映被感知的个人主观的客观存在性质.”{3}蔡仪说:“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在典型的事物中更显著地表现着客观现实的本质、真理,因此我们说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真理的一种形态,对原理原则那样抽象的东西来说,它是具体的.”{4}虽然蔡仪过分强调美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主观性,但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指出了美的客观性、美的事物的客观存在.朱光潜举了一个例子来强调美是主客观统一这一相辅相成的关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朱光潜指出说“琴上有琴声”的是机械唯心主义,说琴声在指头上的是主观唯心主义.两者的结合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就能产生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只是片面地强调审美主体,只看到主体的美感生成,却忽视了审美客体的客观存在,忽视了客体在美生成中的作用,所以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二、脱离了审美主体的实践经历

布洛的“心理距离”脱离了主体的实践经历.“距离是通过把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的本身分离开来而获得的”{5}.“与人的本身分离开来”这句话是关 键 词 ,“人的本身”指什么马克思曾说过,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能够使用生产工具.人使用生产工具的过程就是人的劳动过程,即实践过程,所以人的 本身就打上了社会实践经历的烙印.那么,我们在审美过程中就能完全摆脱这些烙印吗试想当我们欣赏杜牧的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我们之前没有见过枫叶和晚霞,能体会得到这句诗所描述的枫叶在晚霞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红艳的美的意境吗如果林黛玉不识字,没有文学修养,没有饱读诗书的经历,她能欣赏《牡丹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佳句吗所以当我们欣赏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摆脱不了我们自身的知识修养,同时我们往往会联系到自身的经历,从而与作品达到共鸣.

我们再看布洛接下来的论述:人情的因素(笔者注)“有其肯定的一面――在距离的抑制作用所创造出来的新基础上将我们的经验予以精炼.”{6}“距离并不意味着非人情的纯理性关系.恰恰相反,它所描述的是人情的关系,而且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只不过有其奇异的特性罢了.”{7}何为“人情的因素”布洛举了一个例子:“假如有这么一个人,他认为自己有理由忌 他的妻子,他正在观看《奥赛罗》一剧的演出.当奥赛罗的感情与经历和他自己的感情与经历愈加吻合一致时,他对奥赛罗的处境、行为与性格的领会就愈加深刻而完美――至少,按照上述的协调原则,他应当如此.就事实来说,也许他根本就不欣赏这出戏.实际情况是,这种协调只会促使他更加痛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忌 心,只要他的看法突然来个颠倒,他就不会再认为奥赛罗显然是被戴斯迪蒙娜出卖,而会感到是他自己与自己的妻子处于类似的境地了.”{8}接着布洛指出:“这位爱忌 的观众如果能够做到在戏剧行动与他的个人感情之间保持距离,那么剧情与他个人的经历愈加吻合,他对这出戏的领会以及身临其境之情也必然愈加深切入微.”{9}在这里出现了两次“经历”:“当奥赛罗的感情与经历和他自己的感情与经历愈加吻合一致时”、“那么剧情与他个人的经历愈加吻合”,可见这个经历是指这位爱忌 的观众与他妻子的感情生活经历,也就是他个人的经历.布洛的意思是指这个观众如果在观赏戏剧过程中,能做到既将个人的“人情因素”融入戏剧,又利用自身的“非人情因素”用理性将自己置于戏剧之外,与戏剧之间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就能很好地观赏《奥赛罗》,很好地实现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审美效果.因此,这个“人情因素”是指主体自身的经历.这一结论的得出与之前的“距离是通过把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的本身分离开来而获得的”说法相矛盾了.可见布洛也同时承认了在审美过程中脱离不了“人情因素”.陈毅先生曾写过一首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如果我们不知道枫叶,不了解革命的艰辛就很难体会该诗美的韵味.1930年鲁迅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做演讲时拿出一幅名叫“拾穗者”的画,画中是三个弯身拾穗的农妇.鲁迅认为这幅画很美,因为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鲁迅知道劳动人民的艰辛才能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从而与画中的情景产生共鸣,所以他认为这幅画是美的.李泽厚提出:“美依存于人类社会生活.”{10}的确,我们在审美过程中不可能摆脱现实世界,真正做到超越社会生活.

三、脱离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性

朱光潜指出:“美和真与善一样,都是一种价值.而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都离不开特定社会中的一定的人.”{11}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美脱离不了主体的实践经历,也就是脱离不了社会.因为实践经历就是社会经历.人是社会的产物,审美也就带有社会性.现在就以审美标准为例,谈谈审美的社会性.当我们欣赏某一事物,评价事物美丽与否,是鉴于我们主体内在的审美标准.而审美标准是社会群体的产物,一般是来源于人们群体的标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我们现代人喜欢美丽的鲜花、婀娜的植物并拿来点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但生活在花海中的原始人们对美丽的花朵视而不见,却拔掉自己的门牙,在身上打洞或纹上动物的图案,以模仿动物为美,因为这是狩猎时代的审美标准.自古就有“环肥燕瘦”之说,那是对我们古代两个朝代不同审美标准的概说.唐代以丰韵为美,丰满肥腴是唐朝的审美标准,以显示大唐的国富民安、生活富足,魏晋时期,因为推崇超凡脱俗的佛家气质,所以以清瘦为美.黄色是中国最高贵的颜色,是皇帝的专用颜色,而黄色在西方却是最低贱的颜色,是“叛徒”、“畜生”的象征.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分析审美标准时也举过例子:“辛勤劳动,却不致令人精疲力竭那样一种富足生活的结果,使青年农民和农家少女都有非常鲜嫩红润的脸色――这照普通人民的理解,就是美的第一个条件等也是乡下美人的必要条件.等上流社会的美人就完全不同了:她的历代祖先都是不靠双手劳动而生活过来的,由于无所事事的生活,血液很少流到四肢去,手足筋肉一代弱似一代,骨骼也愈来愈小,而其必然的结果是纤细的手足――社会的上层阶级觉得唯一值得过的生活,即没有体力劳动的生活的标志,假如上流社会的妇女大手大脚,这不是她长得不好就是她并非出自名门的标志.”{12}综上所述,审美标准也就是美感,无不打上社会历史以及阶级的烙印,所以,审美是脱离不了社会历史环境的.



四、审美非功利的内在矛盾性

布洛的审美非功利性的说法也是片面的.“距离等也是通过使客体摆脱了人本身的实际需要与目的而取得的.”{13}在此,布洛指出了审美的非功利性,这是康德“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继承.虽然审美不直接涉及实际的物质利益,画家欣赏古松的挺拔俊美时,并不像商人那样想到它的经济价值,企图占有它.但是审美无功利的背后总是存在某种功利的.美的起源本来就带有功利性.《说文解字》中写道:“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在原始社会里,羊长得越大,就越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羊肉能填饱人们的肚子,羊毛能用来做衣服取暖.所以“美”的汉字词源学含义为:羊大为美.原始人们喜欢用动物的牙齿、骨骼等挂在身上作为装饰,这不仅仅是出于审美,而且还是原始人们想向众人展示他们捕捉的战利品.可见,美最先是建立在功利性的基础上.

再看一个最简单不过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散步是最平常的事情.散步看沿路如画的风景,聆听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小鸟叽喳的叫喊声,那是多么美的享受啊!无可否认这是一种美的观赏活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活动中我们的情趣得到了陶冶,也有利我们的身心健康,可见散步这种美的观赏活动最终还是有功利性的.审美同时是一种对人的精神生活有用的功利价值,是一种精神的教化作用.郭沫若指出:“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貌似无用”是指表面看来没有物质的功利价值,而“有大用”是指对人的精神作用.当我们醉心于万紫千红的花海中,当我们仰望无垠的蔚蓝天空,当我们面对波涛澎湃的大海,我们的心境就会变得豁达,心灵就会得到净化,精神就会得到升华.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曾经引起许多青年女子的共鸣,女子们纷纷站起来反对家庭的压迫、阶级的压迫、旧社会的压迫,要求独立自主,追求个性自由.莎士比亚的作品通过对当时统治阶级丑恶嘴脸的描绘,使人们认识自身所处的危机,他的作品对人们群众有唤醒、鼓舞的作用.罗丹在作品《欧米埃尔》中塑造了一名衰老、丑陋、畸形的老妓形象,表现了当时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摧残.李泽厚提出美是“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可见,在审美对象中我们可以观照社会,得到对精神有用的价值,精神得到升华,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所以归根结底,审美还是存在功利价值的,“心理距离说”审美非功利存在内在矛盾性.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虽然存在以上几方面的缺陷,但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心理距离说”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形成美感尺度,指出审美观照的最佳距离,其“距离的内在矛盾”、“距离的易变性”和“距离极限”也有合理的一面,对艺术创作、审美实践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许莹莹,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07级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美学.

{1}{5}{6}{7}{8}{9}{13} 布洛.作为一个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A].美学译文(2)[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96,96,95,97,99,99,96.

{2}{11} 朱光潜.美学拾穗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7.

{3}{10} 李泽厚.美学问题讨论集(2)[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239,233.

{4} 蔡仪.美学论著初稿(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247.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7.


相关论文

心理距离对产品偏好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目的论文范文,目的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心理距离对产品偏好的影响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目的及产品及属性方面的。

距离、距离感、心理距离

本文是一篇距离论文范文,关于距离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距离、距离感、心理距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距离及心理及情境方面。

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壮族布洛陀经诗

本文关于文化及民族及给养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化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壮族布洛陀经诗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

埃蒙斯与金牌的心理距离

该文是教育心理学专业运动员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运动员方面大学毕业论文,与埃蒙斯与金牌的心理距离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运动员及动机及。

33例布洛芬的不良反应文献

关于统计分析及参考文献及医学杂志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统计分析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关于33例布洛芬的不良反应文献相关论文。

读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录

本论文为社会类有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读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录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可用于社会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

怎样缩短与问题生的心理距离

这是一篇逆反心理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怎样缩短与问题生的心理距离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消费心理学专业与逆反心理及老。

心理缺陷的运动疗法

为您写乒乓球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乒乓球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心理缺陷的运动疗法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乒乓球及羽毛球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