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蒙斯与金牌的心理距离

时间:2024-03-10 点赞:47727 浏览:9392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教育心理学专业运动员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运动员方面大学毕业论文,与埃蒙斯与金牌的心理距离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运动员及动机及心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运动员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接连两届奥运会,在男子50米射击的项目中,埃蒙斯皆因最后一的失误而将金牌拱手送人.这个连他的对手都觉得老天不公的“射击神童”.在赛后如此解释他心中的冠军:一是比赛的成绩,二是一贯的成绩表现,三是面对胜利和失败的态度.但是,就他自己而言,与冠军的心理距离却是如此玄妙――这么近,那么远.

在奥运赛场上,胜败定于瞬间.有很多人像埃蒙斯一样,过不了心理这一关,在最后一刻被胜利女神遗弃.但也有很多人该学学埃蒙斯,当金牌旁落,他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调适力和虽败犹荣的风度.他说:无论怎样,我享受了这场比赛.

作为运动员,无论是折桂还是败北,最难逾越的往往是与金牌之间的这段心理距离.

太想要往往得不到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领军人物程菲是夺冠热门,但令人遗憾的是,小姑娘在以往的强项跳马和自由操中都出现了失误,最终导致金牌旁落.程菲在赛场上的眼泪让亿万观众心疼,而赛后她也表示是自己的压力太大:“我努力想调整,我试着大吼来稳定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出现了问题.那是一瞬间的失误,感觉太残忍了等我真的太想要这两块金牌了.”

而与之相反的是在男子50米射击比赛中意外夺金的邱健,长达17年默默无闻的射击生涯,以一颗平淡之心参加比赛,不管他人的成绩如何,只想打好自己的每一.这大概是比“幸运”更重要的夺冠因素.赛后,邱健的心理指导老师透露,他们在赛前约定:赛场上只看靶,只想如何打好每一,不想金牌.

毋庸置疑,力争上游、夺得胜利是每一位运动员的参赛动机.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并非动机越强,最后的结果就会越好.心理学家就动机水平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做过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人们通常认为的“动机强度越高,行为就会越努力,因此工作效率也就越高”的想法不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直线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的关系.也就是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一旦动机强度超过这个水平,反而会对行为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运动员想要夺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导致动作变形或失误,使得成功率下降.这就是临场发挥不好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中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各种活动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这个水平随着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会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反倒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角逐激烈的奥运赛场无疑属于高难度任务,因此,运动员的“金牌动机”越强烈,反倒越容易出现失误.

悲愤也是心理助燃剂

众所周知,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遭遇滑铁卢,从王者的宝座上直接跌入失败的阴沟,并且被人耻笑为“男子摔跤队”.而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好男儿骄傲地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我们仿佛也能感受到四年里压抑的愤怒和怨气一吐而空.

无独有偶,在8月9日的首金争夺战中,杜丽意外落马.之后的四天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直到赢得那块金牌.赛后她的眼泪说明了一切,当记者问到四年的时间是不是很艰难的时候,杜丽回答说:“不是四年,而是四天.”

人们总是认为,首战失利会变成心理阴影,成为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但是,心理学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摩根(Man)指出,运动员在竞技状态下通常会体验以下六种情绪:紧张、压抑、愤怒、活力、疲倦、困惑.其中紧张是运动员对赛事的焦虑,压抑是运动员因赛事而起的情绪低落,愤怒是运动员对赛事的厌恶,活力是运动员对赛事的投入,疲劳是运动员对赛事的体力透支,困惑是运动员对赛事的不解.同时摩根提出,运动员的理想竞技状态应该是:低度的紧张、压抑、困惑+中度的愤怒、疲倦+高度的活力,而最不理想的竞赛状态则是六种情绪体验均保持一种相对平等的程度.摩根将理想的竞赛状态称做“冰山轮廓”,而且他特别强调,一定的愤怒体验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

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下,他的体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愤怒体验下,他的竞赛能量会较平时高出20%~30%.这种愤怒体验可谓是一种悲愤的表现,它可以极大地强化一个人的成就动机.而悲愤的情绪体验可以来自多方面,如某种民族情结、个人耻辱经历、自我证明的愿望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那些遭遇了“出师未捷”的运动员为什么反而更能够“反败为胜”.

享受状态有助成功

希克然米哈依曾说:“心理流畅是制造运气的前提.”无疑,这种“运气”在奥运会的竞技场上至关重要.

被称为“美国甜心”的体操运动员肖恩本来是冲着四块金牌的目标来的,但当前三场比赛过去,她只得了三块银牌――要么是队友发挥失误,要么是对手发挥超常.在自由体操决赛的现场,第一个出场的肖恩几乎将最高分保持了整场,却还是被最后一个出场的罗马尼亚选手桑德拉伊兹巴萨以0.15分的优势打败.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16岁的女孩来说的确很残忍,但肖恩却说:“我很享受这场比赛.我获得了三块奥运奖牌,这已经很让人兴奋了,只要能来参加比赛,无论拿什么牌我都很开心.”恰恰是这种享受比赛的心态,让肖恩在最后一项平衡木的决赛中发挥出色,完美夺金.

就运动心理而言,运动员的理想竞技状态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强烈期盼比赛的到来,第二,具有高度自信,第三,享受比赛过程,并从中感到愉悦.

心理学家米哈依希克然米哈依提出了“心理流畅”的概念,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一种高度忘我、专注、享受的完美竞技状态.在心理流畅的状态下,挑战和技能是平衡的,目标是极其明确的,所以运动员具有高度的控制感,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意识消失,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动作上.这是一种完美状态,又称做巅峰体验.心理流畅状态有五个突出特点:

(1)目标非常明确.

(2)反馈意识非常准确、及时、到位.

(3)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

(4)自我意识丧失.

(5)时间意识消失.

换言之,当运动员全心投入竞赛当中,头脑里想的全部是与比赛有关的事情,那他就处于流畅状态.同时希克然米哈依还指出,竞赛项目的挑战性与运动员的技能表现协调一致是实现心理流畅状态的关键.比如,项目高挑战而运动员低技能,那么运动员必然过分紧张,缺乏信心,项目低挑战而运动员高技能,那么运动员又会兴奋不起来,无法全心投入.因此,只有在项目高挑战同时运动员也高技能的情况下,运动员才能达到心理流畅,在比赛中才能真正进入忘我状态,正常甚至是超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最年少轻狂奖――何冲

2001年,年仅14岁的何冲在亚洲青年跳水锦标赛中夺冠,得意的他口无遮拦:“其实拿冠军也就那么回事.”2002年,因发挥不稳定、动作过于粗糙,何冲被退回省队.2006年上,何冲跳出了令全场哗然的“零分”.“当时心理压力很大,感觉自己摔进了地狱里,出水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等我用了很长时间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告诉自己结果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不再害怕比赛,不再害怕会跳不好.”

相关论文

心理距离对产品偏好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目的论文范文,目的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心理距离对产品偏好的影响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目的及产品及属性方面的。

距离、距离感、心理距离

本文是一篇距离论文范文,关于距离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距离、距离感、心理距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距离及心理及情境方面。

布洛“心理距离”的缺陷

该文是医学心理学专业距离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距离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与布洛“心理距离”的缺陷相关论文范例,适合距离及心理及主体方。

蒙斯,欧洲文化之都

本文是一篇美术馆论文范文,美术馆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蒙斯,欧洲文化之都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美术馆及科学技术及多媒体方面的的大学硕。

怎样缩短与问题生的心理距离

这是一篇逆反心理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怎样缩短与问题生的心理距离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消费心理学专业与逆反心理及老。

谢尔?埃斯普马克:《失忆的年代》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谢尔?埃斯普马克:《失忆的年代》相关毕业论文提纲。是外文翻译专业与心理学及社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