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教育策略

时间:2024-01-22 点赞:48916 浏览:9874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关于贫困生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教育策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可用于贫困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贫困生及心理及学生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利用SCL-90量表对贵州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发现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其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等,因此要采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程、个人进行一定的调试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贫困生 心理 策略

[作者简介]余彬(1971- ),女,江苏南京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贵州 贵阳 550008)陈新宇(1958- ),男,贵州大方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75-02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贫困生人数比例相比,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占有更大比例,伴随经济贫困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近些年日益凸显,有资料表明,普通高校心理问题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20%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年更是达到了30%左右,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人数比例尤甚,达到38%左右.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贫困生要面对更多来自经济、就业及家庭环境压力.因此,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隶属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范畴;另一方面,作为特殊人群,又有其自身特点.对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困扰.

一、高职贫困生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本研究利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调查对象为贵州部分高职院校2010、2011级学生,共计2780人,有效问卷2649份,问卷有效率为95.3%.其中男生1542人,女生1107人.本测试共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况、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调查数据显示,被测学生中有心理问题人数为440人,其中贫困生188人(75名男生,113名女生),占心理问题学生的42.7%(如表1).

从以上测试结果可知,贫困生在SCL-90测试中除抑郁外的8个因子均分都高于心理问题学生均分,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性、敌对、精神病性的3个因子明显高于心理问题学生均分.心理问题学生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在有心理困扰的贫困男生75人中,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人员26名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34.67%(如表2).

因子分≤3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在心理困扰的人员113名贫困女生中,其中44名有中重度困扰的人员,占参加测验人员总人数的38.94%(如表3).

由表2、表3可知,在有心理困扰的男生和女生中,贫困生有中度心理困扰的比例较高,均超过30%,其中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基本上接近40%.所测试贫困生中主要症状为: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性,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成因

1.社会环境方面.首先,高职贫困生,往往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家庭的偏见或同情都会给贫困生带来压力.其次,大学生中不良的消费攀比心理,以及社会上“物质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也给高职贫困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此外,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高职贫困生对高薪酬的渴望与自身综合素质较低的矛盾,以及社会转型期间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非公平竞争现象,都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2.学校环境.与其他大学生群体相比,高职贫困生多来自农村,大学适应期所体验到的新旧环境落差较大,自身素质与来自城市家境较好的学生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不利于贫困生对新环境进行自我认知与调整.同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数量缺乏,尽管2011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但是不少高职院校未达到最低标准.因此高职贫困生出现的认知偏差往往没有专业人员及时给予调整疏导,从而使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轻微心理困扰向中度、重度发展,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3.家庭环境.心理学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可能是他所成长的家庭出了问题.”临床心理学家崔永华说,一个孩子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大多是儿童时期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在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的一个折射.贫困大学生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并且受到家庭教养理念及教育方式的限制,使贫困大体素质较差,且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定式使这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其中一些负面因素,如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敏感,使他们无法快速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中去,常常有自惭形秽、孤独、焦虑、抑郁之感.

4.个人因素.有些高职贫困生不能正确分析自身贫困的原因,把贫困原因归结为命运问题、社会的不公,把贫困看成是苦难或难以承受的挫折,生活态度消极,尤其是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巨大反差时,往往引起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强烈的振荡,有些人开始不断怀疑、否定自己,甚至对社会和他人产生认知偏差,出现轻度心理困扰甚至心理失调与心理疾病.

三、高职学院贫困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本世纪以来,国家陆续颁布系列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等),均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容乐观,有些高职院校未能正式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教师竟有70%以上不具备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具备的学历和资格;有些高职院校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列入医务人员,这些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被边缘化,打击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一个系列课程,必修课程在大一开设,大二、大三应根据学生特点及师资情况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可以将课堂讲解、问题情境设置、心理剧表演、心理行为训练等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心理调适与认知矫正,自觉主动地接受心理教育与行为训练.

3.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学校对入学新生可以使用SCL-90、UPI、EPQ量表对学生的个性能力、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基本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利用背景信息调查,尤其关注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遏制心理问题的发展.

4.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系部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共同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及时了解关注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对待已经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制订合理的干预、辅导方案.针对可能存在隐蔽性、不主动问询的学生,要利用班级心理委员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适时监控和跟踪,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个别特殊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帮助.

5.个人应采取的调适措施.(1)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高职贫困生应客观面对贫困,并能利用贫困的挫折价值,培养自己勇敢顽强的刚毅品质.对于贫困导致的压力,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努力发展健康自我意识,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2)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归宿和爱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于贫困生来说克服消极心理,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刘凤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3]王立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吴继霞,黄辛隐.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相关论文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本文关于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类论文范文素材,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相关。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心理健康及心。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相关函授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