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时间:2024-03-03 点赞:42033 浏览:7846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类心理素质教育论文,关于《红楼梦》的心理描写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接受美学及心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的确很少有大段的心理描写,很少有大段的心理独白;即有之,也仅偶见于作者所钟爱的人物情感激荡之时.

早在1920年,吴宓先生在他的《红楼梦新谈》中,曾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文中,他批评某些“西国近世小说等将书中人物之心理,考察过详,分析过细,几成心理学教科书”;同时赞扬“《石头记》等描画人物,均于其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之形于外者见之.”
我觉得,吴宓先生对西方作家的批评或有偏颇之处,但他对《红楼梦》心理描写特色的评论倒真是一语中的,非常之准确.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的确很少有大段的心理描写,很少有大段的心理独白;即有之,也仅偶见于作者所钟爱的人物情感激荡之时.例如,黛玉看到宝玉差晴雯送来的手帕,“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遥驰:宝玉的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领会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七情六欲,将五内沸然炙起.”这一段“五可”的心理描写,不仅复杂细腻,而且情意缠绵,实为黛玉三首题帕诗的精彩铺垫.
但这样的例子毕竟很少,曹雪芹描写人物的笔锋的确多半是由外在指向内在,“于其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之形于外者见之”,这个最后的“之”,就是人物的“心理”,乃至“潜意识”.对此,让我们以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例,对比着说.第三回,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之前,她关心的是:“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及至一见,却原来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俊美公子,“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感觉就是“潜意识”,在书中照应的是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段“仙缘”;而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所谓一见钟情的某种心灵感应.而对于那块“玉”,林黛玉则完全不感兴趣,倒是贾宝玉反过来问她有没有,听说没有就摔了玉大闹一场,惹得黛玉当晚就开始“还泪”.林黛玉对玉的漠视和贾宝玉对玉的反感,预示了他们对所谓“金玉良缘”的抗拒心理.而到了第八回,写贾宝玉去看望薛宝钗时,那宝钗最感兴趣的却是“这块宝玉”了.你瞧,她看宝玉的目光是从头到额到身到项,最终停在那块“宝玉”上,接着就提出要“细细的赏鉴”,就“挪近前来”,就把那玉“托于掌上”等及至“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如此“细细的赏鉴”,生动地透露出这位“冷美人”对此物的罕见热情.等到莺儿说姑娘的项圈上也有两句话,“倒像等是一对儿”,差点儿就要说出那癞头和尚的话来时,“宝钗不待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我们这才发现,这莺儿居然还未去倒茶;这主仆二人,实在是心驰神往,情不自禁了!如此前后一对比,薛宝钗内心对这份“俗缘”的渴望,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可是,曹雪芹说宝钗“想”什么了吗?完全没有;他对宝钗心理的揭示,完全是在引导我们“于等形于外者见之”的.
再说宝玉被打以后,先是宝钗来看他.只见她“手中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接着教袭人怎样用药,再问宝玉的情况,表现得理智而从容.待到与宝玉两情相对时,才“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话说的急速了,不觉红了脸,低头只管弄裙带.”在这段描写中,被宝钗咽下去的那个“疼”字,以及那自悔脸红的神情,和那低头弄裙带的动作,都不自觉地流露出薛宝钗的内心隐秘.与薛宝钗的自控内敛不同,林黛玉在宝玉面前却是那样地率真而任情:“只见她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等”她是悄悄地来,又从后门悄悄地走;她不想向谁表现什么,她只要与宝玉两心相知.曹雪芹就这样通过两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之形”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她们的心理.
但《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写法,即尽管写了“形于外”的某种表现,却依然含蓄地控制着信息,使我们无法看清其内心的隐秘.比如,当薛宝钗在滴翠亭外无意中听了小红的“短儿”,又不想被小红知道,便忽然喊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这在她,是以此来表明自己并未;而在小红,却误以为林黛玉在此“听了话去了”.那么,此时薛宝钗的心理,到底是有意嫁祸于人,还是情急之中下意识的口不择言呢?关于这个问题,历来多有争论.事实上,这种不确定性也是一种艺术的“留白”,可以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增加读者的解读兴趣,完全符合接受美学的互动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有时可以从人们的言行举止看出他的心理,有时却感到捉摸不定、揣摩不透;甚至当事者本人,也有意识不到的时候呢!
诚如吴宓所言,西方一些小说名家采用的心理描写方法,确实与曹雪芹不尽相同.他们比较喜欢直接的心理刻画,喜欢用大段的内心独白或对话驳难,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其高明者,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达到了使鲁迅赞为“拷问人类灵魂”的程度.这样的写法,似乎不太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公平地说,这也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它所反映的其实是东西方文化的某种差异,可谓并峙,二水分流,各显其能,各尽其美,恐不能以高下论之.


相关论文

《红楼梦》人物的心理描写

本文是一篇人物论文范文,关于人物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红楼梦》人物的心理描写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人物及参考文献及文学。

《红楼梦》人物描写风格

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论文范文,参考文献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风格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参考文献及世界文学及人物形。

《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

本文是一篇修辞论文范文,关于修辞类毕业论文题目,关于《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的修辞艺术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修辞及诗词及叠韵方面的。

英文译本《红楼梦》的语言

该文为关于语言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英文译本《红楼梦》的语言相关论文英语摘要翻译,可作为外文翻译专业语言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红楼梦》为他打下文学功底

本文关于文学作品及文学创作及文化生活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红楼梦》为他打下文学功底相关毕业论文。

《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三十七)

这篇惊风论文范文属于法医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惊风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与《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三十七)相关医学论文价格。适合惊风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