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建设

时间:2024-01-14 点赞:53295 浏览:11042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硕士论文专业师资建设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师资建设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建设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师资建设及跨学科及心理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师资建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复合型师资,复合型师资建设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的素质包括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的能力、教育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兼得的态度.高校可以通过不拘一格选用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向复合型教师发展、优化师资整体结构三个途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

关 键 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 复合型教师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27-02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始于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第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至今不过20年的历史.随着“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这一观念越来越被认可,人力资源管理这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经成为众多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一直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问题,其中师资建设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特性和人才素质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亟需复合型教师,复合型师资建设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性的专业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演变发展而来,自从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最初纯粹的事务性管理发展为现在集分析、咨询、服务、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战略性地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福利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这六大模块涉及了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一级学科,六大模块自成体系又联系紧密,宽厚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理论条件.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专业管理职能,要求专业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技能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是复合型“通才”.人才素质的要求就是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呼唤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

然而,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师资队伍现在还不能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状况有三大特征:一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研究的教师最初多数是从事劳动经济学或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二是新进入的教师大多数都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多学科特点,以致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三是普遍缺乏实战经验和动手能力[1].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背景单一,只熟悉某一个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未能涵盖多学科,专业视角狭窄.引进的大量新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新教师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由于研究生教育以理论研究训练为主,新教师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却实践操作技能不足.这些是制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人才培养,教师先行.复合型人才需求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需以培养复合型教师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的素质构成

复合型教师指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专业迁移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跨学科教学的初级教授,善于将学科知识联系到社会客观事物及其他学科领域,并经常总结自身教学、阐发教学思想,进而不断突破的教师[2].复合型教师的“复合”体现在多种素养、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结合,这种结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交融达到对原有素质结构的超越,实现更高层次的质的飞跃.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的素质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

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日益综合化,各门学科间广泛交叉、渗透,出现了综合门类、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间学科和其它新型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是这样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作为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以管理学为直接的理论基础,还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如劳动关系管理与法学关系密切,人力资源规划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培训开发中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需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人才素质测评使用的是各种心理测量技术等.在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常常与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多项工作结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单一学科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多学科的涉猎与研究有利于形成广阔的理论视角并深化对本专业的认识.

复合型教师应掌握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知识,而且能够让这些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交叉融合贯通为多学科综合知识.只有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知识,而不善于融会贯通,则只能说是多才多艺,其知识结构是松散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有相对独立的各学科知识,又有交融在一起的多学科结合,这样的知识结构才能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保持一致.以培训开发为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体验式培训课程又要借鉴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培训方案的整体计划还要符合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开展需要,培训效果评估综合采用教育测量、社会调查、绩效考核、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由此可见,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特点.

2.2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的能力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不仅需要多学科理论作为基础,更需要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六大模块直接对应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的岗位设置和职能划分,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实际存在的实践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更需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技巧.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清晰深刻地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实践,具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实践能力,如:熟练操作面试、设计并主持培训课程、有效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教师,同时还是优秀的企业培训师、职业指导师、EAP专家、劳动关系专家、管理咨询专家等. 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能力包括理论讲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一方面,结合实践问题讲授理论知识,有利于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理论.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验证基础理论知识,能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理论讲授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思路、步骤和基本方法,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才有不断提升实践能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理论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能广泛迁移到实践中.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需要同时有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能力.

2.3 教育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兼得的态度结构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的反应倾向,内在的态度决定了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与之相匹配的态度特征,具备了相应的态度特征才可能更好地履行角色职责.作为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人师表.有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自己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引导、激励学生.而作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大多有抱负,自信,注重效率,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有支配和控制的.两种角色的态度有类似的地方,又各有侧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首先是教育活动,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一方面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有善于教书育人的教育素养.专业素养是执教的起码资格,而教育素养则是教好学生的保证.为了培养有发展潜力的管理人才,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本技巧的同时,还要把管理者应有的态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企业管理者,以双重身份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是培养复合型“通才”的有效途径.这两种角色应有的态度特征便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态度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如表1所示.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建设的途径

师资是发展专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各专业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性,高校师资建设应以符合专业特性的师资素质为基础.根据上述师资素质结构,采用多途径建设符合专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师资.

3.1 不拘一格选用专业教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具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选用不能单单要求高学历、高职称、科班教育背景,这种选用标准会制约复合型师资建设.以复合型师资的素质为基础确定师资筛选的标准,可以打破学历、职称、专业、经历背景等硬性指标的限制选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既可选用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研究能力的硕士、博士,也可选用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优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作为专业教师.既重视教育经历的专业性,也重视知识结构的广博性.选用的教师既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乐教善教.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师资选用的源头上奠定复合型师资建设的基础.

3.2 鼓励教师向复合型教师发展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鼓励教师持续地学习提高.鼓励教师多渠道研习相关学科,涉足不同领域.如,到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力强的高校进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学习;发展多方面的专业兴趣,拓宽专业视角.接受职业培训,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并通过从事相关的业务扩充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到企业、进修,承担一些企业课题以充实第一手的教学材料,使自己具备企业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并及时更新知识,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经验.鼓励教师加入行业组织,建立业内合作沟通关系,加深对企业运作和行业发展的感知.与企业联手开展横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前沿课题研究,既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管理咨询项目,通过方案设计、专项培训等丰富教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认识.

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师德建设.以示范、竞赛、经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3 加强教师之间合作,优化师资整体结构

优化每个教师的素质结构是建设复合型师资的直接途径,但也不大可能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各项“全能”,在个体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可以实现整体师资结构的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由熟悉不同学科、掌握不同专业技能、有不同经验能力的教师组成可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共同分享各自的经验体会,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学中发挥各教师的专长,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优势互补,实现整体效果最优.

相关论文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该文为关于高校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关企业管理专科论文,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校论文写。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文化建设方案

本文是一篇多媒体论文范文,多媒体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文化建设方案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多媒体及国外学术。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教育

本文是一篇人才管理论文范文,关于人才管理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教育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人才管理及绩效管理及。

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浅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等教育职称论文电力,关于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浅要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世界经济及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