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CI对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

时间:2024-03-30 点赞:45298 浏览:8754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宏观经济论文范文,关于宏观经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GFCI对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宏观经济及金融危机及金融服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宏观经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数,本文依据其最近二期的排名,对比分析了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GFCI;国际金融中心:对策

一、我国相关城市在GFCI中的最新排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以下简称GFCI)是目前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以及评估体系之一,是由伦敦金融城公司委托Z/YEN公司开发并管理.GFCI是在现有的一些评测指数和定期调查金融产业数据的基础上组合而成,是一个动态性的复合指数,其持续跟踪金融专家对潜在金融中心的评估,每半年发布一次数据,最新数据为2010年3月发布的第7期.

在最新的第七期报告中.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始终保持前4位.其中前两者优势明显高于后两者.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伦敦与纽约优势明显但与香港和新加坡的差距不断缩小.香港和新加坡得益于亚太经济,具有稳定和长久的竞争力,香港多次位居世界第三.、芝加哥、苏黎世、日内瓦、法兰克福、悉尼等传统金融中心排名前10.

我国的金融中心近几年迅速崛起,其评估值均显著提高,在全球十五大中心中占据三名.除了香港作为全球性金融中心稳居第三;深圳、上海、北京排名分别为全球第9、第11和15位.从历次评分来看,北京和上海与临近城市的评分差别不大,但其进步最快,详见表1.

二、中国金融中心优劣势分析

GFCI按照竞争力领域和测试者所属行业两个标准进行子指数分类.竞争力子指数包括人才因素、商业环境因素、市场准入因素、基础设施因素、总体竞争力等五大因素:行业子指数包括银行业、资产管理、保险业、专业服务和政府与监管.这些指数通过GFCI统计模型使用相关行业的测试者的问卷构造而得,每一个子指数反映各行业的测试者的观点.GFCI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来处理问卷评估和工具因素的组合数据.SVM是基于统计技术,对复杂的历史数据分类、建模和预测,能够很好地处理离散、类别数据,也能处理连续数值或时间序列数据.从SVM得到金融中心的预测值,与金融中心的实际评估值结合起来生成GFCI.GFCI动态更新包括工具因素更新或新加入金融中心的评估值,截至GFCI7,共使用3千多专家的5.1万多条评估值共850万数据,为金融中心提供更全面和动态的评估.

我们应用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方法,按照GF-C1的竞争力和行业两个维度来分析我国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

(一)宏观经济

我同的金融中心均为与实体经济相关的金融中心,其发展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我国金融中心在GFCI评估中整休良好,表明金融中心自身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我国具有稳定的政治和法制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高速的经济增长、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为金融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宏观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促进了两者的稳定发展.尤其在金融危机下,中国整体经济的良好表现为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行业分析

从GFCI的评估来看,在传统的金融行业,如银行业和保险业,我国的金融中心表现良好.深圳、上海、北京在银行业和保险业均进入全球前十(表2).结果也证实,我国对金融业的发展存在“重硬轻软”的问题.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轻视配套产业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属于基于银行的体系,更侧重于银行业及保险业等传统的金融业,近年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在这几年迅猛的发展,多家银行已列入世界前十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资产管理方面提高迅速,上升至第五位.但专业金融服务产业如评级、咨询、法律、会计、审计业的发展缓慢,这些产业是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也成为上海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此外,政府与监管表现欠佳,成为金融业稳定发展的瓶颈和隐患.本次金融危机再次诏示,严格的金融监管是金融良性发展的基石.

(三)竞争力分析

从GFCI竞争力子指数分析,在GFCI竞争力的“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总体竞争力”五项子指数中,我国大陆获得突破.在第六期中的三个金融中心无一项指标进入全球前十,但在第七期中上海在人才、市场准入、基准设施和总体竞争力四个指数获得显著提高.但深圳和北京在竞争力方面评分较低,表明中国在整体竞争力还较低,中国金融业同样存在“重硬轻软”的老问题,重视产业的规模、利润、增长等硬指标发展,而忽视人才、环境等软因素的提升.从表3可以看出,全球排名前四的全球性会融中心主要优势在于五项竞争力,其牢牢占据竞争力指数榜首.前十名的其他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指数的变化不大,多在3―4位次变化.这说明金融中心的发展关键在于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尤其是在GFCI在历次的报告中首推人才因素,始终认为人才因素是重中之重.

(四)稳定性分析

从GFCI历次报告可知,排名越是靠前的越稳定,其波动相对较小.本次评估我国的金融中心表现良好,但其结果是否可靠稳定,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GFCI报告肯定了我国金融中心的显著进步,但同时也给出中国虚高可能的原因,即一方面,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受到的冲击最小,其他地区都受到较大冲击,相对于GFCI5中国的指数恢复得很快,其他地区则较慢:另一方面.从样本来源结构来看,大量的测试者来自于亚洲,可能造成结果的统计偏差.亚洲外的评估值则显著低于亚洲评估值,这也表明亚洲的金融中心并未和外部有效联系.三个金融中心在竞争力子指标得分较低暗示可能蕴含着较大波动,一些测试者的评估存在较大的错配,其结果的稳定性还须随着时间推移来检验.

(五)总体分析

从实际发展来看,我国的金融中心表现出高成长性和稳定性,尽管与顶级金融中心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但差距不断缩小.从国际视角来看.在亚洲,除了传统的香港、新加坡和外,我国大陆的金融中心竞争对手表现相较弱,迪拜618分(24名)、首尔615分(28名)、卡塔尔600分(36名).这表明,中国的金融中心发展更多是向标杆追赶,受到其他城市的威胁较小.一旦我国的金融中心成长为区域级或全球级.其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金融中心竞争,亚洲竞争形势将是非常严峻的.从动态发展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也为金融中心发展提供强力后援支持.GFCI报告对我国未来发展做出较好的预期.在GFCI所有版本均明确提出,中国上海可能成为继伦敦和纽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表明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获得了国际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从整体来看我国的金融中 心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威胁.

三、中国金融中心之间的比较

目前我国有四个金融中心进入GFCI排名.其中香港稳居全球第三,大陆的深圳、上海和北京排名分别为9、11和22位.按照GFCI对全球75家中心的划分,上海和北京为全球级的竞争者,而深圳为国际级的实力型中心.其中上海和北京自GFCI第1期就进入GFCI,深圳在第6期首次进入排名即列第五,从GFCI统计来看,首次进入的排名有一定虚高,后续排名都有所下降.按照GFCI历史数据逐渐衰减的计算方法.深圳的评分可能会继续下调.目前上海和深圳仅差2分,按照发展趋势,上海将继续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而深圳在稳定之后也将持续增长.

GFCI报告也给出可能的原因,即一方面,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受到的冲击最小,其他地区都受到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深圳的主要支持者来自亚洲,评估深圳的80%的测试者来自亚洲,主要是香港.仅有16%的亚洲外的评估值.此外,深圳在竞争力子指标评分较低波动较大,评估存在较大的错配.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深圳获得GFCI高分的原因,还在于其毗邻香港,被看作是香港与大陆的自然合作者.此外,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的良好国际表现也对深圳的高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国内的历年研究结果来看,对于上海的首位排名均一致,北京、深圳大多居前三.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在2009年6月16日在深圳发布首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也得出类似结果.从实际发展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上海、北京两个金融中心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上海已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战略聚集等方面初显雏形.北京也因其有金融决策和监管、金融信息、金融服务和人才积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初具条件.深圳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境外市场合作、放松金融管制、拓展金融衍生品等方面也初具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架.

四、GFCI对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GFCI基于行业和竞争力两个维度对我国与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分析,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有如下启示:

一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借鉴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的雁型模式,我国的多个金融中心布局必须合理分工、统筹规划,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以“香港―上海―深圳―北京”构建“全球―区域―国内”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布局.

二是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传统的金融中心如伦敦和纽约为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中心.其稳健和实体经济紧密相连,但发展相对缓慢.香港和新加坡为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中心,发展初期政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金融中心尽管多定位为市场主导型,但在建设初期,须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发挥我国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要负责政策导向、制度改革、法律建设、宏观调控方面,地方政府着力提升吸引人才、商业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建设.

三是转变重硬轻软的思想.目前,国内金融发展往往注重金融规模、金融机构数量、交易量、市值、基础设施等硬性指数,而忽视金融人才所关注的生活质量、幸福度、教育、法律和人文环境等软指数.各地城市往往愿意花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对外资金融机构给予优惠政策,但对改善金融业的制度环境、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足.

四是提高金融其它服务产业的竞争力.目前.国内金融服务产业一直是金融中心发展的软肋,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本身就是从一个侧面加强金融中心的实力.

相关论文

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

本文是一篇金融市场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市场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市场。

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

本论文为关于金融市场类金融学论文发表,关于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金融市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郑州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SWOT

本文是一篇生态环境论文范文,生态环境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郑州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SWOT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态环境及服务。

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本文是一篇生态环境论文范文,生态环境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生态环境及金融服务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