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口

时间:2024-03-21 点赞:50483 浏览:10383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及国际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市场金融结业论文,关于离岸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口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金融市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文章认为,目前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文章认为,本币的自由兑换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金融中心从来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目前,本币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也并非举足轻重.离岸市场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关 键 词 :离岸市场;金融中心;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4-0014-04

一、研究背景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吉晓辉,2003),上海必须先建成国内金融中心,再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这种观念既是政府的认识,也是专家学者的普遍共识.上海提出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5年打基础,10年建框架,20年基本建成.

按照央行的说法,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和利率市场化没有时间表,它要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而定.可见,它不会因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提前,20年基本建成的说法是估计届时人民币已自由兑换和利率完全市场化了.

在这样的认识下,上海市政府经过总结经验和再三论证,打算以发展人民币产品中心为突破口,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其实,本币自由兑换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前提条件的观念并不正确,英镑1961年经常项目可兑换,1979年资本项下可兑换,早在1961年之前,伦敦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了;而瑞士1980年先资本项下可兑换,后1992年才经常项目可兑换,苏黎世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肯定早于1980年.部分国家在本币自由兑换前,已经是国际货币了,非可兑换并未窒息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恐怕要比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更晚,人民币产品中心对国内金融中心形成的促进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难以使国内外资本实现大规模的国际流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仍难以破茧而出.


人民币产品中心及由国内到国际中心的做法也许并不错,但却不是唯一的正确路径.下面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前尽快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其他可行的战略手段.

二、国际经验:迈向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路径

(一)新加坡的启示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建国起就以迈向“亚洲的苏黎世市场”为目标,利用其作为国际商贸港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金融市场,创造了独特的“政府主动塑造,境内外分离”的新加坡金融发展模式.

1.新加坡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措施

新加坡政府仔细研究了美洲银行经济学家J.D.oenen的建议,确立了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模式,新加坡的离岸金融市场是最早的人为创设的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纽约、、曼谷都作了借鉴.

1968~1978年期间新加坡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①1968年10月1日,批准了美国美洲银行经营“亚洲货币单位”,创建了亚洲美元市场;

②1969年取消了对非居民利息所得40%的预扣税;

③1971年1月,成立了金融管理局;

④1972年,废除了对亚洲货币单位提缴20%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废除了亚元债券、流通存款证、亚元离岸贷款合同有关的印花税;

⑤1973年,对非居民投资于亚洲货币债券市场的利息税予以豁免;

⑥1973年,将经营境外货币的所得税由40%降到10%;

⑦1973年6月4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开业;

⑧1976年,亚洲货币经营者的所得税税率由40%调降到10%,股息汇回部分也作同样税率调整;

⑨1977年,成立了亚洲第一个期权交易市场;

⑩1978年,撤消了外汇管制.

应该说,新加坡从1968年批准美国美洲银行经营“亚洲货币单位”,创建亚洲美元市场开始,其国际金融中心就快速发展壮大,至1976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就已大获成功,为世界所瞩目.1978年后,新加坡政府进一步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1984年9月,首创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属下的国际金融期货市场交易上的相互抵消系统服务,两个交易所的交易商可以参与对方的交易,也可在对方交易所平仓结算,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期货市场,为金融期货拓展了交易时限,为进行24小时全天候交易创造了条件;1988年证券自动报价系统与美国的全国自动报价系统联网,使投资者可以买到美国市场股票.

现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已是全球最成功的几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2.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功效

新加坡政府把发展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尤其是抓住国际有利时机,重点培植了亚洲美元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曾在10年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1978年,新加坡的外汇负债和资产分别为234.8亿美元和238.2亿美元,1990年为3548.9亿美元和3467.3亿美元.其中,1969~1979年资产负债总规模平均年增77.5%.

新加坡在发行美元存款证和债券业务上占有优势,自1971年开始发行第一笔亚洲货币债券以来,到1987年共发行166笔,总金额达8272亿美元;自1977年开始发行第一笔“浮动利率的美元可流通存款单”,短短五年就发行超过90笔,总额超过60亿美元.

1978~1993年,金融业收入由占国民经济总值的5.2%上升到33%,成为增长最快(年均13.1%)、贡献最大的行业.

目前,新加坡在金融期货和外汇交易等方面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在取得以上辉煌成就的同时,的确维护了稳定的汇率、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3.新元在国际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在过去30年里,新政府出于避免本国经济受冲击和保持汇率稳定等考虑一直不主张新元国际化,全球8大外汇市场所在国货币只有新元不是国际性货币,然其外汇日平均交易额翻了几十倍.

新加坡外汇市场涉及本土货币的交易不到20%,即使到今天,新加坡国内金融业的规模仍不足离岸金融业的1/3,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还是信托业、衍生品交易等,离岸金融市场是先导和基础.新加坡的离岸金融市场是使它成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它立足的不是本国的经济和本币,而是离岸市场和外币.

新元在资本项下可兑换前,并未见阻碍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在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后,也并未成为国际货币,它在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无足轻重.

4.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启示

外汇管制和资本项目非完全兑换虽对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不便,但它不是离岸金融中心的必要和先决条件,在资本账户可兑换前,完全可以通过建立离岸市场,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在管理上,将境内市场和离岸市场严格分开,既避免了银行在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也避免了国际化对国内金融体系、金融政策和国内利率市场的冲击,可以实现维护稳定的汇率、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二)其他主要国际离岸市场的经验

除了新加坡离岸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典型示范意义,其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离岸市场的成功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1.其他主要离岸市场的例证

(1)伦敦.1970年欧洲货币市场的美元负债总额为587亿美元,1988年则达30360亿美元,18年间翻了51.7倍.据最近有关统计,美国每年货币发行量的约2/3流向境外.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在二战以后已经衰落了,后来由于1970年代欧洲美元市场的出现又咸鱼翻身,欧洲美元市场是离岸市场.英国并未加入欧元区,但它欧洲及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并未消弱,离开英镑,也许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同样可以正常运转.伦敦是在岸、离岸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它将可能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的潮流模式.

(2)纽约、.离岸金融业务的空前繁荣和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积极作用终于促使美国于1981年2月开设了离岸金融市场“国际银行业务便利”(IBF);日本也于1986年12月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JOM),JOM到1988年末,市场余额达到4142亿美元,仅次于伦敦,1994年底,达到7262亿美元.

世界大部分离岸市场本币不能作为交易货币,但在纽约和的离岸市场,和本国货币有关的外汇交易占80%以上,但它们是离岸美元和日元,是离岸国际货币,与传统意义的本币有区别.

纽约、离岸金融市场的设立和成功运转,标志着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之一,成为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离岸金融市场的地理分布全面占领了世界各大时区,离岸金融市场具有了全球性质;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也进一步发展为一体型、簿记型、分离型、渗透型.

纽约、离岸金融市场的设立,为在在岸国际金融中心基础上嫁接离岸市场提供了经验,分离型、渗透型的国际金融中心模式值得上海借鉴.

(3)香港、曼谷等.香港和新加坡在地理位置和通讯便利方面不相上下,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早于新加坡,又素有“自由港”美誉,然而由于港府不愿免除1.5%的利息预扣税,使亚洲美元市场旁落新加坡.香港的外汇市场被认为是最“全球化”的市场,在这一市场上,只有不到20%的外汇交易与本地货币有关.

2.离岸市场的成功经验

在岸市场可以通过嫁接离岸市场,吸引离岸本币回流等,大大强化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岸、离岸金融中心一体化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模式;隔离型国际金融中心是避免离岸金融对在岸金融政策冲击的成功方式,纽约也在采用;渗漏型可以成为一体化前的过渡方式;在货币自由兑换前,发展中国家离岸市场可以建立和获得成功.

3.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对象

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金融交易及信息服务的全球金融节点,其服务对象应当是全球的机构及地球人,它对东道国的国际金融服务只是一从属部分.国内金融中心主要是服务居民,内外分离型的离岸市场的服务对象是非居民,但它依然是国际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

因此,国内客户的参与是有促进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要金融中心能吸引足够的国际客户业务,国际金融中心就能成功.

三:离岸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是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对提高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增强竞争力必不可少,对于在岸、离岸共存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方向是一体化,离岸市场并不是一个过渡形式.上海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迟早需要离岸金融市场,尤其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离岸市场是迅速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唯一战略选择.

1.上海发展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中心形成发展的经验清楚地说明,离岸金融市场是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极其有效的手段.对上海而言,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具有以下积极作用:

(1)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知名度和上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增强上海在全球及地区资金聚集和运作的能力,为我国参与全球国际金融竞争提供平台,在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中掌握主动权;

(2)促进开放,带来商业机会;

(3)改善我国资本项目收支状况;

(4)促进本土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

(5)获得市场带来的丰厚外汇收入;

(6)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建立后,可以尝试境外人民币业务.

近年人民币流向海外的速度加快,人民币在香港已普遍被接受,几乎已成为可兑换货币,东南亚国家有多个国家接受人民币,一些外国金融机构已经开办了人民币存款业务.伴随着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人民币在境外的数量将越来越多,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形成境外人民币交易中心是管理境外人民币的理想方式.

(7)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对境外的B股投资者融资提供了便利,B股市场上暂时不参加运作的资金就可以选择上海离岸市场,作为存放和生息的场所.

当然,设立离岸金融市场也会带来一些消极作用,除了监管难度加大,其他消极因素在隔离型的情况下,却并无妨碍.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两种途径及形式

(1)自然形成.自然形成的过程一般较长,伦敦、香港可以看成是自然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自然形成的离岸金融中心多为没有外汇和资本管制的金融“自由港”.世界主要国家货币从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美国间隔为27年,英国为18年,法国为28年,德国为14年,日本为16年,而中国1996年经常项目可兑换,现在仍难估计何时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上海打算按照国内金融中心、人民币自由兑换、再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走,这样的路径是传统而正确的,但过程将还需要漫长的约17年时间.

(2)政府推动.从上世纪80年始,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建立逐步从自然形成向政策推动发展.不仅纽约、由政府推动开立了离岸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利用金融管制日趋自由化的有利形势下国际资本流动的逐利性,以优惠政策积极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为提高自身地位和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就以亚洲来说,新加坡、韩国汉城启动较早,马来西亚的纳闽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于1990年成立,泰国曼谷也于1992年设立了“曼谷国际银行便利”(BIBF).

在货币自由兑换前,没有政府推动,市场难以自发形成离岸国际金融中心.东南亚国家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情况说明,上海设立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是完全可行的,成功的经验表明,上海象一样依托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内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设立后得到飞速发展.

(3)隔离型国际金融中心.本币不能作为离岸市场交易货币,世界大部分离岸市场属于这一类,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展中国家的离岸市场,由于其本币不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而有关条例法规明确规定交易币种须是外汇,本币自然不能参与交易;另一种情况发生在发达国家,虽然本币属于外汇,但立法规定不能参与交易,伦敦市场即是一例.根据英国的有关规定,在伦敦市场上不能直接经营欧洲英镑业务.1979年伦敦的银行事实上也开始经营欧洲英镑业务,但这种交易仍然只能通过英国的海峡群岛离岸金融中心达成.

世界上不少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其本地经济和货币对离岸市场根本就无关紧要.对隔离型国际金融市场而言,它是一套针对非居民的金融制度安排,可以和东道国货币绝缘,对在岸金融市场没多少影响.

在现阶段,我国仍需外汇管制,资本项目尚没有完全放开,甚至没有放开的时间表,它决定上海在现阶段适宜设立内外隔离型国际金融市场.

在1989年,招商银行在深圳就试办过离岸金融业务,实行离岸金融业务和在岸金融业务分离的管理模式.正在深圳离岸银行业务迅速发展之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受到沉重打击,有银行离岸在岸账户隔离不严,使在岸外汇资金流入离岸账户,银行蒙受重大损失.鉴此,人民银行下令终止了离岸银行业务,这些经验教训值得上海在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时注意.

四、离岸市场的经验和结论

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事实和主要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表明,在本币自由兑换前,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形成,国内金融中心也并不是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不可否认国内金融中心的基础对我国国际离岸金融中心非常有利,但却不是非此不可.既然隔离型离岸国际金融中心被证实可以避免对国内金融体系、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可以实现维护稳定的汇率

关于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及国际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市场金融结业论文,关于离岸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口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金融市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那么,以人民币产品中心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以建立隔离型离岸国际金融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上海国内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如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可能早日形成.

相关论文

金融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该文是金融会计专业金融市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金融市场方面大学毕业论文,与金融市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适合金。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析

本论文为金融市场有关金融类毕业论文选题,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析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可用于金融市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契机

此文是一篇金融市场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市场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契机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金融市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