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

时间:2024-04-03 点赞:50361 浏览:10095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金融分析专业金融市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金融市场方面毕业论文模板,与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金融市场及金融服务及银行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市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银行管制放松促进金融业混业发展

(一)银行分业混业模式的形成与金融管制程度

金融管制程度即金融管制松紧度的国际相对比较,1999年以前,国外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大体上有两种:(1)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形成与这两个有代表性国家长期以来金融管制的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第一,以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或全能银行制度

在联邦德国,商业银行的含义与英、美等国是不同的(1999年以前).对于后者,在法律上,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存、放款以及与之相关的中间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则不在其经营范围内;联邦德国的全能银行可以提供除货币发行外的所有金融业务,包括贷款、存款、证券、新证券发行、支付交易结算等等.它的融资范围从传统的营业资金贷款到个人债券,它的服务对象面向社会所有行业,包括贸易,工业,大、中、小型公司,个人和公共部门.

全能银行与美国的分业经营式商业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贷款业务方面,全能银行以各种不同的条件向客户提供各种规模、各种期限、各种用途的贷款,不仅可以提供透支、贴现、投资和进出口信贷,还可以通过其业务活动保证其客户从第三者处获得贷款(如7-M业务,即出卖长期贷款债权),而且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德国,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银行的家数不断减少,造就了德国的几家排名世界前列的大银行,这当然也应归因于德国政府对银行业管制的宽松.其中,德意志银行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自1870年诞生以来,是德国乃至欧洲最有影响力的银行之一,由于法律没有关于经营范围的约束,不仅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同时还不断向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拓展.如德意志银行就持有原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票,90年代通过收购美国信孚银行而成为世界最大银行(从资产规模来看).

第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经营模式

美国的银行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实行分业经营,在大危机前的几十年中,美国的银行业一直是混业经营.1863年《国民银行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国民银行制度的建立,设立联邦注册的银行体系,并开创国民银行和州银行双轨并存的商业银行框架.当时的J.P.摩根集团是混业经营的典型代表,不仅经营了传统银行业务,还承销各种证券,同时涉足铁路、钢铁、工矿等行业,1913年的资产总额达127亿美元.由于过度投资,20世纪20年代,金融资产泡沫严重,金融危机一触即发.1929年10月28日这个“黑色星期一”拉开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序幕.挤兑现象严重,银行接二连三倒闭.在1929-1933年间,美国银行数量从2.5万家降到1.4万家,银行系统的货币和存款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由于很多人将大危机的发生与宽松的管制政策相联系,因此,危机过后,金融监管从放松走向严格.有代表性的监管措施如关于利率上限限制的Q条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限制银行成立分支机构、多头监管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台的,而且将投资银行业务从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的政策也在其中.1933年的《银行法》(也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1933年及1934年的《证券法》是美国金融业走上分业经营的标志.金融机构被分为几类:存款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


(二)银行业管制放松促进混业经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论贫富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而银行管制放松是这一时期的一致倾向.以德国为代表的混业经营模式的国家,在其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在科技进步与金融自由化、一体化(如瑞士、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前10大银行中占多数席位.而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管制较为严格的国家,如日本、英国等也都在不断放松对金融的管制.80年代初,美国监管当局开始对银行业采取一系列的放松管制措施,朝着放松管制,减少竞争约束方向努力.其中包括取消《Q条例》(即存款利率的限制),赋予银行控股公司进行更多的承销活动的能力.1994年颁布《里格―――尼尔州际银行与分行效率法》,除放开银行控股公司跨州并购的限制,美国银行跨州设立分行的限制也随之松绑.1995年至1997年银行并购总金额逐年升高,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采取控股公司的形式向保险、证券等领域拓展,形成实际上的混业经营.银行管制的放松,使一度衰落的美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迅速回升,1996年的国际银行资本排序,在全球50家大银行中,美国由1992年的3家上升到10家.在英国,1986年的“金融大爆炸”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率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自由化改革.日本从1989年起,逐步放开市场利率,并对其银行法第65条款进行修改,取消银行与其它金融业务之间的行业限制.这一期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下也逐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计划.例如:减少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实行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实行利率自由化,放松金融管制等政策.随着国际范围内银行业管制放松趋势加强,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二、微观环境要求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

(一)负债业务的竞争因素

由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存款利差为主要收入的传统银行,受金融市场的发展其利润收入不断下降.主要的原因在于,存款人更容易在金融市场上找到其他的投资形式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收益,造成银行的存款规模萎缩,进而造成其贷款能力下降.因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投资基金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银行负债业务冲击强烈.不仅如此,一些大企业、实业公司、零售公司也挤进竞争中来,使得对存款这块蛋糕的争夺更加激烈.竞争不仅使得一些银行的存贷款市场萎缩、甚至银行倒闭,同时又有一些金融机构壮大起来,通过兼并、收购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且,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越来越多,界线越来越模糊.

(二)资产业务的风险因素

分业经营容易扩大金融资产风险.(1)由于金融机构间存款业务的竞争,银行存款余额缩减,降低了银行的贷款能力,尤其是在分业经营环境中,银行贷款使用的严格限制使得银行只能扩大存贷款比例到最高限额(如监管机构给与银行存放款比例限制为60%―70%),一些银行为保持利润水平,将大量资金用在向第三世界国家贷款,房地产贷款以及杠杆收购当中,造成银行资产风险扩大,在90年代南美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后,美国的许多小银行受到影响严重.(2)随着金融机构间竞争的加剧,行业租金不断下降,保险公司、储蓄机构等也将其资金大量投放到房地产业或垃圾债券市场,造成资产质量下降,资产风险扩大,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增加.由此看来,银行业务范围的管制是造成金融资产风险扩大的原因之一.

(三)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一体化的需求偏好因素

金融服务与收入、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金融服务的要求的增加与实际收入的增加以及受教育程度为正相关.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与80年代早期,美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得各个教育层次的金融知识曲线都急速上扬,大量资金涌入按市场利率计算的货币市场基金和公开市场工具,导致了80年代的储蓄危机.经过市场的洗礼,消费者对市场因素的理性大为增强,投资组合已成为成熟的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他们对提供便捷的一体化金融服务以降低资金在不同领域的转换成本的要求愈来愈迫切.也使得监管者和金融机构感到固守制度壁垒已不可能,促使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而能够提供金融全方位服务的机构,如全能银行正好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

(四)节约交易成本因素

从效率方面来看,表面上分业经营有利于防范金融垄断,从而可以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但问题在于这种社会分工是在政府制度因素干预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结果.政府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要保证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各领域之间按市场规律的要求自由流动,资本这一要素也不例外.从社会资金运行的角度看,无论是在银行体系流动的资金,还是在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流动的资金,都是同一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同属于金融业,同样属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中介,其根本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储蓄高效率地向投资转化.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分工过细,意味着交易成本增加”.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导致的后果就是保护了一批效率低下的金融机构,而对那些真正具有高效率的金融机构的激励却不足,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业的效率.

(五)IT业发展刺激金融业混业经营

IT业的发展使得银行的业务,如支付结算、资金转账等正在向无纸化、电子货币的方式转变,如各种信用卡、债务卡、数字钱包的广泛应用等.基于IT业务的各种风险管理决策系统,如自动授信系统、风险集成测量系统等,正在取代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各种综合、实时的在线网络金融系统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及时的金融信息.IT产业的发展也挑战了银行的垄断地位.实质上削弱了银行对信息的垄断优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获得信息成本降低,具有IT优势的金融机构,更容易抢占先机,而服务最好的金融机构.同时,IT业的发展也为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条件.

三、金融业混业经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业兼并与合并的浪潮将会继续

许多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混业经营以及资源的有效组合,优势互补,经常采取兼并与合并的战略形式来实现.而且经常是强强联合的横向合并,使得这些金融机构向着超大规模方向发展,其目的十分明显,即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全球金融业的版图扩张竞争中抢得先机,以便在21世纪的金融世界首先抢滩,夺取制高点.在1999年以资产排名的前1,000家大银行中,前25家大银行的资产占1,000家银行资产的33%,而1996年则为28%.另据统计,1998年上半年,仅美国银行业的并购市值就高达2396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

(二)监管体系趋于国际化

随着金融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内部的界定被打破,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越来越多,原有的以业务范围划分的监管体系受到挑战.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为统一国际监管提供了参考标准,该协议对资本充足性比率、资本内涵的概念,风险加权的计算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自该协议通过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银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资本资产比率.实力较差的银行通过销售贷款和减少信贷来提高资本资产比率,而实力较强的银行则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增加资本,以提高资本资产比率.该协议的明显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抑制了银行增加资产的冲动;二是促使各国政府去监督银行,而不是靠对银行的经营活动施加种种限制去控制它.经过近20年的不断完善,已经有100多个国家采纳了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规则,并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监管的统一规则.

(三)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转化

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主要为机构监管.机构监管是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型分别设立不同的监管机构,不同监管机构拥有各自职责范围,无权干预其他类别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而所谓功能型监管,指依据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而设计的金融监管体制,即同类的金融活动由同一个监管者进行监管,而无论这个活动由谁来从事.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更适应混业经营对监管体制的要求.它以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能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的出现.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论文

金融混业经营金融监管与

本论文为金融风险类金融论文,关于金融混业经营金融监管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可用于金融风险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混业经营探析

本文关于金融产品及金融市场及金融创新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金融产品论文范文例文,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混业经营探析相关本科毕。

金融混业经营的现时选择

这是一篇国际金融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金融混业经营的现时选择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是金融市场专业与国际金融及金融市场及金融方。

国内金融混业经营刚刚起步

为您写中石油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中石油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国内金融混业经营刚刚起步相关论文范本,包括关于中石油及银行及金融。

金融混业经营需量力而行

该文是金融证券专业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风险管理方面大学毕业论文,与金融混业经营需量力而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风险管理。

我国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

为您写金融风险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金融风险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我国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相关论文范例,包括关于金融风险及金。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

该文为内部控制类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相关本科论文致谢,可作为论文致谢专业内部控制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