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的视觉城市战略视觉传播策略

时间:2024-03-17 点赞:50679 浏览:10344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公共艺术论文范文,公共艺术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当代城市的视觉城市战略视觉传播策略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公共艺术及视觉传播及城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艺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城市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城市竞争推动城市营销及城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视觉时代,城市越来越意识到视觉传播策略运用在视觉城市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性.视觉城市战略,是兼顾和融合城市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战略需要,是城市基于视觉层面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当代城市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城市导识符号系统、城市识别系统设计、标志性建筑规划、典型地域性景观的打造、公共艺术的规划和设计等城市视觉传播的综合推进和具体策略运用得以有效实施.

关 键 词 :视觉城市;战略;视觉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12-33(4)

亚里斯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人们为了活得更好,而居住于城市”[1].在当代,绿色、生态、人文、宜居并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后工业时代全球化的城市竞争的策略和主张①.而此其时,国家战略实现依赖城市战略实施,国家的振兴依赖城市、区域的振兴.日渐激烈的国家竞争也在不断强化城市之间的角逐和竞争.

城市竞争离不开科学的城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城市战略是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期性、决定全局的连续性谋划和规划.城市战略离不开对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应对,离不开正确有效的策略应对.

首先,今天的城市发展,脱离不了视觉文化和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文化背景.视觉文化时代是图像化时代,是一个“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时代[2],强调视觉形式表现经验,强调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同时,消费主义文化,体现在由于生产的大量过剩,使人们的大量消费已经从功能的追求,不断过渡和转移到对符号的消费、意义的追逐.

其次,今天的城市战略,离不开对视觉、符号、意义制造的策略运用的重视.视觉城市战略,就是基于当代图像时代、后工业时代,面临视觉文化、消费文化,注意力经济、符号经济的现实,从感知觉层面,尤其是视觉层面,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思想,是建基于城市战略,又服务于城市发展战略,

视觉城市战略,是当代城市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在塑造城市形象和营销城市的直接推动下实施和推进,从城市视觉层面,立足城市特有的人文、自然、生态等资源,对城市视觉元素的科学规划、建设和有序组织.视觉城市战略,是视觉传播及城市营销理论在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深入和视觉传播实践的具体推进.视觉城市战略离不开城市视觉传播的策略性运用和实践.

视觉城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最直接和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虽在当今城市战略规划和实施中未被整体性标举,但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通过大量的、多层面的视觉传播的策略性运用来推进.归纳当今国际范围内城市视觉城市战略实施,主要通过如下视觉传播的策略性推进来实施.

1.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和导识系统符号的设计和推行

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简称为城市VI,是城市CI( City CI),即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一部分.是企业CI设计思想和方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理论中的引入和发展.它包括通过对城市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色彩计划以及各类标准组合的创意性规划的基础系统,以及涉及信用品形象系统、办公事务用品形象系统、商业文书表格形象系统、内外环境形象系统、服装形象系统、车体形象系统、广告宣传形象系统、公关促销用品形象系统等视觉应用系统两个部分.

城市导识系统,是指包括在行政交通、商业、文化旅游等等不同场所建立起来的城市指示系统.其产生直接动因在于,今天城市规模体量越来越大,城市人群在城市生活、居住、交往等方面,需要得到明确的方位识别、道路指引等功能性满足.随着城市导识系统在市民功能性需要的满足,人们对城市导识系统的美感和艺术性逐渐强化,其在精神性功能的满足要求逐渐提升,其在更为鲜明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设计艺术性和人性化方面的凸显,意义越来越突出.

城市识别系统和城市导识系统符号的设计,是城市视觉战略实施最为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城市形象战略中的基础工程.它要求将城市中与视觉相关的各类自然要素及人工要素,结合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自然,以城市精神、理念为主题,依据多样化、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原则,整体规划、科学组织,建设成利于公众体验且记忆的图形标识.两者统一起来,就形成了城市视觉识别工具.

城市视觉设计,国际范围内,比较早的在此方面付出努力的城市,要数德国的柏林.在统一前的1968年,德国柏林市政委员会便委托设计师安东-斯坦科维斯基对柏林城市进行形象发展和设计,当年,柏林市就对外发布了由斯坦科维斯基设计的新柏林版式编排的标准手册.1992年,两德统一,德国柏林又开展了广泛的城市形象设计,形成了勃兰登堡门联系的新柏林城市标志.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中国各大中城市基本上相继通过在城市媒体组织公众进行市花、市树等评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城市标志的视觉识别系统和城市导识系统的设计.近年,北京、杭州、成都等大城市都向全市发布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指导手册,以统一和规范涉及城市的视觉设计.

2.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建筑是城市的结点.它和路径、区域、边沿、标志共同构筑起城市图像的骨架[3].城市标志性建筑,则是结点中的结点.建筑或景观,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甚至于一个国家,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不仅仅因为其本身的创造性,更体现城市在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的伟大.通常,人们总会把伟大的城市与伟大的创造、建筑相联系.

标志性建筑,不仅仅是城市的视觉中心,更是城市的情感聚焦点.它的主角性地位,除了源于建筑外形的创新性,还根源于功能上的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性建筑,不仅从建筑艺术本身应该出类拔萃、独树一帜,还要充分体现地理区域优势;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还要从功能方面,引导一种新的活力,推动城市功能的完善;不仅仅是现有生活方式的适应,更可以是一种新思潮的体验. 它最醒目、最突出,纲举目张、以点带面,提纲挈领起整个城市视觉形象.它以其简洁有力的形态,唤起人们将其与所在城市优秀品质的联系,并强化对于它的美好记忆.比如埃及和金字塔、悉尼与歌剧院、巴黎与埃菲尔铁塔、北京与天坛祈年殿、意大利与比萨斜塔等,这些就是被称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建筑.

国际重要的城市,总是与其标志性建筑所建立起来的影响分不开.因而,当代城市竞争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试图通过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加入,来丰富和提升城市的视觉意象,来推广和传播城市.比如北京,电视台的“大裤衩”,奥运的水立方和鸟巢,天安门广场国家大剧院的“鸟蛋”,比如英国在格林威治建千禧宫,沙特阿拉伯在迪拜建立世界最高人工建筑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不过,当代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忽略系统规划和整体性发展带来的,单纯体量宏大、形状奇特的所谓标志性建筑的泛滥成灾.

西班牙毕尔巴鄂,是标志性建筑改变一座城市命运的典型.被《纽约时报》形容为 “一个奇迹”,“毕尔巴鄂效应”(The Bilbao Effect) 、“博物馆奇迹”,至今仍为博物馆界引为骄傲.毕尔巴鄂这个欧洲默默无闻曾遭受水灾的后工业城市,因建设古根海姆博物分馆,随着其全球性影响的建立,又吸引来了更多的文化艺术的追加投入.毕尔巴鄂因滚雪球式的发展,短短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文化艺术资源富集的文化旅游城市[4].

3.典型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打造和凸显.

全球化和本土文化的流失,使当今城市千城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体现典型地域性特色景观的城市,则因独具一格的城市个性,而成为城市名片.打造地域性特色景观,成为城市视觉传播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地域性”,是指一个地方区域范围内,与城市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相关联的事物本性和特性.地域性景观为体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乡土植被、民风民俗以及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等体香出来的视觉特征及形象.比如地域性之于重庆,在地形地貌,则为山水之城;在气候温度,则为雾都、火炉;在植被、地形,则为黄桷树、山地;从民风民俗,则为耿直张扬、火锅辣椒.

“城市地域性景观”的打造,需要以尊重原始地理环境为基础,继承和传承丰富历史文化为准则,在城市社会景象的打造中,展现地方民俗民族特色.不仅要反映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同时要反映这座城市历史的变迁,承载城市的文化精神,指向这座城市的未来.

城市地域性特色景观,是城市有效进行视觉传播的重要载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何找到和突出景观特色,是打造城市地域性特色景观的关键.

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桂林市的山水特色景观打造,重点围绕叠彩山—独秀峰—象山这条视觉景观轴线,充分利用其河流、山丘、风景点等自然特征,打造独特的桂林山水之城形象.作为世界三大著名夜景城市之一的香港,致力于维多利亚湾等地的特色夜景打造.2004年起香港旅游发展局在每晚8时均举办幻彩咏香江的镭射表演,规定香港中心区的写字楼“人走灯亮”.2005年11月21日,其全球“最大型灯光音乐汇演”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为了扩大夜景影响,香港还藉助艺术传播.香港土地发展公司1990年邀请著名油画家吴冠中赴港艺术采风,吴冠中先生当年为其绘制的《香港夜景》,2010年7月还拍出324万元高价.艺术作品的高调传播,同步扩大了香港城市夜景影响力.


同样以夜景著称的重庆,起草《主城区夜间照明总体规划》等文件,强调“借助灯光的强弱来突显整体感和层次感”,致力于两江交汇渝中半岛山水之城为主体的夜景打造.从1995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期灯饰“光彩工程”.

4.城市雕塑在内的公共艺术对具体环境的美化和设计

公共空间是公众互动交流的主要场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是视觉城市战略实施的核心部分.公共艺术面向公共空间,服务并引领大众.公共艺术是社会化、文化大众化、艺术公共化的成果,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最为集中的体现.在艺术与公众关系之间,公共艺术促成了一种艺术传播的转向,即从观众被动单向观瞻到主动介入参与,从静态单一欣赏向动态多元互动,从博物馆、画廊专属领地小圈子扩展到遍布城市各角落大视域.

公共艺术最有效地让艺术走出了精英化的小圈子,进入了社会大众,它的意义堪比19世纪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抵抗大工业规模生产的粗劣设计,推进艺术对生活的提升.公共艺术,以其艺术公共空间化,突出公众主体价值,保障公共话题讨论.

公共艺术是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城市文化价值观及确立本土身份,强化市民对自己城市的认同与自豪,彰显城市个性和特征.它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视觉传播,推进视觉城市战略的实施.

首先,通过承载和凸显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性格等文脉,扩大城市公众认同,增强市民向心力,夯实城市发展的社会基础.比如广州的五羊雕像,传播“五羊衔谷,萃于楚庭”历史传说,传播特殊风土人情,传播市民对城市美好、幸福、吉祥的向往.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塑,是改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传达了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的“拓荒牛”精神.

其次,在重要的公共空间进行公共话题的议程设置,增加城市深度和内涵,这类公共艺术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美国华盛顿中心区的越战纪念碑,其对越战的深入反思到对战争的反省,具有永恒的纪念价值和艺术价值.比如联合国花园打结的雕塑,其终止暴力、反对战争的主题,随着此一简洁有力的艺术形式而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再次,生活空间的美化、丰富城市形象层面的公共艺术设计,在各类大中城市公共空间最为常见和普遍.这类公共艺术多见于广场、车站火车站、桥头等交通场所,广场、街头等休闲所,比如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浓厚和抽象、几何化、趣味性强的雕塑.不少城市在街头设置反映风土人情的场景性雕塑.这类公共艺术,串联城市群体的记忆,提升城市审美素质.

最后,公共艺术作为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它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它也体现为大量公用的交通、居住、休闲等场所的公用设施的艺术化的设计和设置上.散布城市各角落的公共艺术则如珍珠散布,在视觉城市战略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

综上,城市有效的视觉传播,通过其策略性运用,可以有效推进视觉城市战略实施,在当前的城市竞争和城市营销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和突出的功能.

注释:

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

相关论文

视觉传播看绝对伏特加城市系列广告

本论文为关于视觉传播新闻传播本科论文,关于视觉传播看绝对伏特加城市系列广告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可用于视觉传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

该文是传播史专业意境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意境方面大学毕业论文,与《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相关论文例文,适合意境及镜头及影片方面的。

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文化策略

为您写文化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文化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文化策略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文化及城市形象及城市方。

视觉传播

为您写形式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形式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视觉传播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包括关于形式及视觉及静态方面的论文题。

手机电视的视觉传播特性

这是一篇视觉传播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手机电视的视觉传播特性相关学士学位论文。是社会传播学专业与视觉传播及多媒体及电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