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标准结构的中国情景偏差解释

时间:2024-03-31 点赞:46217 浏览:9099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产业及行业及效率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产业方面学士论文标准格式,关于产业标准结构的中国情景偏差解释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对写作产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产业标准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研究者之间的观点基本分成支持和反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从现实来看,中国情景与产业标准结构存在很大的偏差.对于中国情景偏差,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做出解释,但并没有提出清晰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产业标准结构背后所揭示的是需求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会反映到行业分工和行业互动的变化.行业分工可能性的高低和行业互动可能性的强弱由增加值率的高低决定.增加值率在行业分工和行业互动间取得均衡.建立行业增加值率优化模型,使用现实数据对增加值效率进行测度和验证.行业增加值效率的测度一方面为中国情景偏差做出解释,另一方面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明确目标.

关 键 词 :产业结构 中国情景 增加值效率

一、引言

产业标准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自从钱纳里和赛奎因通过对多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观察提出标准产业结构开始,这样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在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则表现出更大的偏离现象.对此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产业标准结构是客观规律,中国也不会例外,中国产业结构与产业标准结构的偏离说明了中国产业结构严重的不合理性,应该尽快的调整到标准产业结构的比例上去;另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不存在产业标准结构,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判断,中国的产业结构应该是按照中国自身特点的结构.学者们分别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统计口径误差、全球生产布局等方面做出解释,但并没有提出清晰的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

(一)文献综述

标准结构的问题源自于钱纳里和赛奎因(1975)对多个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的大致比例,发现整体上在不同国家三次产业的产出和就业比例呈现相似的趋势,由此提出了标准产业结构.根据结业结构与产出结构偏离值的方法和钱纳里和赛奎因总结的不同人均国民收入条件下的标准产业结构的方法可以得到偏离度数据如下:

表1 中国三次产业偏离度表(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产业结构偏离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绝对数仍然很高.与标准模式相比,总体偏离度差距很大.与标准模式2000美元相比较,第一产业高出10%,第二产业低于标准模式15%,第三产业高出5%,总体高出30%.这说明,中国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收敛速度远慢于国际经验,而且第二产业偏离度一直居高不下,远高于标准模式值.

表2 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单位:%)

资料来源:钱纳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标准模式(1989)

按照这样的分析,研究很自然的得出了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结论.如郭克莎(1999)得出的应当控制工业部门扩张,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大幅提高服务业比例的结论,后续但这里面仍然有很多的未知问题尚未解答,产业结构是否可以复制?总体比例趋势一致的情况下,细分的行业结构改如何演变?已有研究表明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来源是源自于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离,第三产业比例的变化是否能够代替生产性服务业的变化等等.张世贤(2000)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通过扩大工业投资, 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出比重.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都达到了一定水平,才能形成对于第三产业的需求和市场, 第三产业才有可能获得投资的高效率产出.

现有的产业结构偏差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对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导致的,全球生产布局分工导致的,统计口径误差导致的.综合来看,问题主要在于没有基于现状,没有提出明确目标;如何建立既符合经济学规律,又切合实际的优化结构是本文的目标.

(二)理论假说

自从钱纳里和赛奎因采用行业产出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行业结构是否符合标准,后续的研究基本上都沿袭这个思路.这样的思考路径实质上反映了人均劳动率的均衡状态,及在不同行业之间的人均生产率相等,同时考虑了行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产业结构的变动实质上反映了需求和生产方式的变动.

如果将就业看作是外生变量,单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增加值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按照一般的观点认为增加值率是一个效能指标,其数值越高越好,在很多的产业发展规划中都提出要提高增加值率.

本文认为,增加值率是一个均衡指标,反映了产业中相互制约的两个对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即产业分工能力和产业互动能力两个因素.生产方式的变动导致增加值率的变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3 增加值率影响因素表

从产业分工能力来看,低增加值率产业自身的增值已经很少,再次分工缺乏规模效应,产业难以发展;反之增加值率产业会逐渐向归核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盈利水平,将非关键环节分工外化.从产业互动能力来看,低增加值率产业意味着中间投入的比例大,行业间互动能力大;而高增加值产业意味着中间投入的比例小,产业间互动能力小.

在两种影响达到平衡时,增加值率有最优化目标.而现实增加值率与优化增加值率之间的比值,也就是增加值效率才是一个效能指标,其最大值为1,越接近最大值表示行业的效能表现越好.

与优化的增加值率间存在效率问题:假说1:制造业增加值效率偏低,产业分工能力不足;假说2:服务业增加值效率偏高,产业互动能力不足;假说3:整体增加值效率水平不应该出现很大的波动,基于现实条件的假定.

三、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

参考李博等(2008)模型,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得到技术经济结构矩阵

Y等于YH+V(1)

Y为总投入向量,其转置矩阵YT为总产出向量,H为技术经济结构矩阵,反映了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V为增加值向量.

YH为中间投入,其表现为对投入的固定线性比例关系,所以所有投入和产出的相对价格是固定的,在等式中所有投入表现为完全的成本特性,充分反映了行业的成本组成情况. 令Y等于gy,V等于fv,g为总产出,y为投入结构,满足

(2)

f为总增加值,v为增加值结构,满足

(3)

将条件代入3-5得到

(4)

为了实现成本的最优,我们需要求解的问题是固定投入下的产出最大或者是固定产出下的投入最小,由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定理可得,H满足不可分拆方阵条件时,H有且仅有一个正特征矢量满足,且对应的正实数 不小于H的其他特征根的绝对值.

当y等于u,我们可以得到

(5)

(6)

u,v均为单位向量,所以可得

(7)

由于为最大值,意味着s取最小值,由于技术经济条件不变,决定了所有投入按同比例增减,在保证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投入的最小.此时得到

(8)

为给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最优产出.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知最优解的情况下

(9)

这样的条件说明不同行业对于最终产出的贡献和对于增加值的贡献是相等的,增加值率相等说明投入对增加值的行业间边际效率相等,不出现投入的行业间流动.定义效率测度指标为

(10)

其中为i行业的被评估年实际增加值比例,为i行业的被评估年优化增加值比例,VE为增加值效率测度指标.根据定义VE等于1的状态代表是优化状态.

(二)数据结果

现实评价数据采用现在能够取得国家统计局发布距今最近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数据通过计算形成42*42的技术经济结构矩阵.采用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好处在于数据很规整,而且可以有细分行业的数据.

运用Mathematica软件求解矩阵最大正特征值和左特征向量得到特征值为0.684581,与之相对应的左特征向量{0.111451,0.0386279,0.0308329, 0.0306983, 0.0174586, 0.146414, 0.150619, 0.109723, 0.0594865, 0.0851896, 0.0926351, 0.388276, 0.119912, 0.373219, 0.119659, 0.275229, 0.266576, 0.211713,0.428479,0.043402, 0.0347505, 0.00271692, 0.170416, 0.00480753, 0.00444314,0.380342,0.115564,0.00260824,0.0345177,0.0732723,0.0474703,0.0329393,0.0169496,0.0663879,0.00666116,0.0166661,0.00767991,0.0376114, 0.0400396, 0.0603578, 0.0137103, 0.0483974}.

根据特征值0.684581,可知优化的总增加值率为31.54%.计算现实增加值率为32.49%,两者相差约1%,基本符合假说3的现实状况假说.同时我们可以了解,整体上的现实增加值率略高于优化增加值率,说明整体行业互动不足.

接下来我们考察分行业数据:

图1 制造业增加值效率图

根据数据可以计算出制造业增加值效率均小于1,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接近优化目标的行业有非金属矿业、工艺品业和食品制造业;增加值率效率与优化目标差距较大的有通信设备业、电气机械业和石油加工业.整体来看行业分工能力不足,假说1得以验证.

图2 服务业增加值效率图

根据数据可以计算出服务业增加值效率均大于1,服务业增加值效率接近优化目标的行业有住宿餐饮业、租赁商务业和卫生社会;增加值率效率与优化目标差距较大的有金融业、房地产业和邮政业.整体来看行业互动能力不足,假说2得以验证.

四、结论和建议

从增加值效率的角度,本文提出了对产业标准结构的新的目标,该目标与原有的目标相比,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学的数学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基于现状的目标,考虑国家的情景差别.得出的结论与原有的结论也有不同,从整体上来看,增加值率略有偏高,反映了行业互动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但对于不同的行业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增加值率都小于1,反映出制造业行业分工能力的不足.而从服务业来看,增加值率都大于1,反映出服务业行业互动能力的不足.


由于增加值率并不是一个绩效指标,所以在政策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不宜笼统的提出提高增加值率的目标,因为增加值效率才是绩效指标.同时在经济发展规划中,重点要改善制造业的行业分工能力和服务业的行业互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向均衡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论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结构

本文是一篇新能源汽车论文范文,关于新能源汽车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新能源汽车及产业经济学。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计量

本文是一篇产业结构论文范文,关于产业结构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计量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产业结构及经。

中国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

这是一篇关于产业结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中国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论文格式专业与产业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实证

该文为关于产业结构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实证相关贸易毕业论文,可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产业结构论文写作研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