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软件产业标准相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时间:2024-01-24 点赞:50600 浏览:1051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软件工程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构建与软件产业标准相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关关于的学年论文,可作为学年论文专业软件工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软件工程及信息化及软件开发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分析,结合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并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 键 词 :软件产业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0 引言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在我国,每年短缺的软件工程人才达80万人以上,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极度缺乏.因此,培养出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是我国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软件专业教学体系.

1.我国软件产业的概述

软件产业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是一个早已相对成熟的产业.所谓软件产业是指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而从事计算机程序编制、信息系统开发和集成及相关服务的产业.软件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根本没有体现软件产业本身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但是在企业发展战略层次方面,软件却是一个概念,很少有企业把自身的软件战略放置在几十年发展历史的内在的规律之下.在国家的战略方面,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放眼当今全球软件产业最新格局和未来的趋势之下,有选择、有重点地引导方向.


2.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分析

根据网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1-6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988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低于2011年同期3.1个百分点,但高出电子信息制造业15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亮点.而上半年,国内软件业实现利润总额1170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低于2011年同期24.6个百分点.国内软件行业在近三年的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净利润增速却是逐年下降,从2009 年的33%下降到2012年上半年的10.6%,这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宏观调控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整个经济环境不是十分理想,实体经济持续下滑.以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给我国软件产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开放式创新、产业链垂直整合、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成为新时期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与动力.近日,副司长陈英表示,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要突破4万亿元,占整个信息产业比重将达到25%,年均增长速度有望达到24.5%.这说明,我国的软件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高质量,高素质的软件人才必然受市场欢迎.

3.我国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软件人才的培养是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软件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但人才空前紧缺.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公司副总裁封殿胜表示:“软件人才的缺乏实际上是高端的人才缺乏,低端的人才过剩.普通高校教育依然是培养软件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较欠缺,学校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更新远滞后于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的要求.”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大的困境源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运行.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仍存在重已知知识的掌握、轻未知知识的探索,重单一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实战能力培养的现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要着眼于未来,侧重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发展探索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格素质与综合能力.整个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几门骨干课程为核心,其他课程作为分支,包含基础课程、语言课程和应用课程.目前,解决我国高校软件人才培养困境的理念和思路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引入企业项目案例及管理流程,以任务为导向的实训体系,并把教学评估引入行业规范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平台支撑体系,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网络化、平台化和系统化进行.其二、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及一体化的学习评估管理系统,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完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吸引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把企业化工作环境植入到学校培养体系中、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解决问题的导向训练、为学生提供职业目标导向的个性化训练、分享快速更新的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以帮助学生满足企业软件人才需求.

5.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优化经济结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具有重大意义.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是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广大高等院校,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构建与软件产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目前,并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软件产业标准来引导我国高等院校软件专业建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因此,笔者提出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日益发展壮大与技术更新,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些新的专业方向如项目管理、项目监理、软件评测、信息安全等具有很好的职业前景.为此,高职学校软件工程专业可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为行业培养紧缺人才.

软件技术专业以软件开发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各软件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的复杂程度归纳总结出软件开发的行动领域;以行动领域为课程开发平台,按照各岗位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编程是软件专业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因此,软件专业以编程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按照“基础编程操作能力—>复合设计开发能力—> 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这样一个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单一的职业技能将逐步发展成为综合职业能力,毕业生不但能适应外包企业、大型软件企业中的高端工作岗位,也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需要. 争对以上分析,对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如下表1所示.

根据职业能力由简到难、逐步递进培养的原则,软件专业将培养过程划分为以下3个阶梯递进式阶段.

第一阶段为技能积累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编程技能,使学生熟悉软件的开发流程及工作环境,能满足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简单要求.

第二阶段为能力发展阶段,该阶段把第一阶段的基本技能融入到新的技能中,实现了能力的整合,形成了更高一级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了软件开发岗位能力要求.

第三阶段为综合实践阶段,该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开发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际项目,实现广泛的能力整合和迁移,形成关键能力,全面提高职业行动能力.

本专业以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作为划分课程的依据,根据“基础程序员→网页程序员→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师→系统运行管理员→项目管理师”这样一个职业成长规律,以培养编程人员的课程作为主干,将其他岗位的课程不断融入主干课程之中,形成了基于岗位的主干融入式的课程体系.

6.深化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6.1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确定好课程体系后,按照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分解到每一个阶段来实施,明确每一学期相应的技能目标,技能及能力目标按学期分阶段递进,最后形成专业核心能力.第一学年,强调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第二学年强调专业教育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上半年,强调职业拓展和校内的专业综合实训;第三学年下半年,强调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群,并考察兄弟院校的开设情况,最终构建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高职教学体系.

6.2 将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学深度也应当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软考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强大,考试难度也较大,考试考点直接和软件行业就业标准结合起来.因此,笔者认为在每年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把软考知识加入教学计划中来,以适应软件产业标准的需要.

6.3 编写符合高等院校实际的教材

目前高等院校的教材普遍缺乏新意,没有创新,大部分知识更新迟缓,学生学不到相对较新的知识和前端知识.因此,高等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校情的教材,尽可能让学生以浅显的方式学到深入的知识.

6.4 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每个高等院校的重点.对于软件专业的教师,至少要取得软考中级或及其以上的证书.

6.5 鼓励学生参加软考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重要,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参加软考,一旦学生取得中级及其以上证书,可在全校进行通报表扬,并报销考试费用等.

6.6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软件项目中来

允许教师在校外适当承接软件开发项目,让教师挑选一些合适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软件项目中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软件专业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而且还可以弥补软件教学中的不足.

7.结束语

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系统地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造和设置.高职院校开展软件专业还是有很多局限性,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能力素质要求达不到软件专业开设的标准.高职院校要把软件专业发展下去还要走很长的路程,如何把软件产业标准融合到教学中来,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未来专业建设需要从教师结构、管理制度、设备投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大力推进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与市场接轨,争取培养出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IT应用型人才.

相关论文

UOML实现中国软件国际标准零突破

该文为关于信息化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UOML实现中国软件国际标准零突破相关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可作为论文格式专业信息化论文写作研。

产业标准结构的中国情景偏差解释

关于产业及行业及效率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产业方面学士论文标准格式,关于产业标准结构的中国情景偏差解释相关论文范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