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时间:2024-02-24 点赞:50465 浏览:10177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学生创新及数学教师及数学教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创新方面大学生毕业论文总结,关于在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相关论文范本,对写作学生创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关 键 词 】数学;创新;学生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例已知a>等于0,b>等于0,且 a+b等于1,求证(a+2) (a+2)+(b+2)(b+2)>等于25/2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等于1(a>等于0,b>等于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等于1,(0等于等于1), (a+2)(a+2) +(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等于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等于( -2-2-1|)/2等于25/2, 所以(a+2)(a+2) +(b+2) (b+2)>等于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我在上“同类项”这一节时,这堂课首先由问题:小李有长方形(长为a,宽为b),正方形(边长为x),正方体(棱长为y)各2个,小刘有同样的图形各5 个,两人合起来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面积,正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有几种算法?由学生列出代数式:(1)2×4Χ+5×4Χ或(2+5)4Χ(2)2ab+5ab或(2+5)ab(3)2Y3+5Y3或(2+5)Y3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找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和举例子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堂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本,课堂气氛活跃.以前我们都是先把同类项的定义、合并的方法提出,然后讲解例子.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来枯燥无味,不能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2.从学习兴趣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动力,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个笼子里装有鸡和兔,其中头有45个,足116只,请问鸡、兔各几个?”学生马上兴致勃勃,争先恐后提笔计算,但在较短的时间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我提示:“兔子提起前两只足,统统都立正!”全班同学开怀大笑,教师问:“现在有几个头,几只足?”“45个头,90只足.”学生回答.教师又问:“少了几只足?”“26只足.”这时学生茅塞顿开,基本上异口同声地说了兔子13只,鸡是32只这个正确的答案.这样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可见,数学教学必须要在“趣”上做文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兴趣诱因,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例如,己知点P(x,y)是圆(x-3)2+(y-4)2等于1上的点,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题如用参数方程或直接利用点在圆上的性质,则解决较繁琐,若能打破常规,作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设k等于y/x,即求直线y等于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求(y+1)/(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可把定点分圆上、圆内、圆外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则对求y/x之类的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几何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总之,在新课标下教师要结合数学教育实践,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创新能力培养渗透于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责任编辑:张涛]

相关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是一篇学生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相关学年毕业论文。是专业与学生及能力及情境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文关于学生创新及学生及创新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生创新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相关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