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矛盾》有感

时间:2024-04-02 点赞:43011 浏览:8162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哲学学术论文,关于读《实践》、《矛盾》有感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小康社会及科学发展观方面论文范文。

作者简介:陈敏(1987-),女,重庆市人,长安大学政治学院2012级研究生,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钧(1988-),女,河南许昌人,长安大学政治学院2012级研究生,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 :《实践论》、《矛盾论》是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在指导中国具体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对《实践论》、《矛盾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的分析,并阐述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实践论》、《矛盾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启示.

关 键 词 :《实践论》;《矛盾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启示

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首创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面临的形势做出了“一个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个没有变”的科学论略,是坚持实事求是、矛盾的分析方法作出的科学总结,充分体现了“两论”的实质精神.在“两论”问世的75年,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这两部著作,对于我们深人研究哲学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两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

(一)“两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1.为了清算党内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

自1921年成立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前后,中国作为一个政治上、思想上还不成熟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挫折,造成这些重大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状况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党要求从思想路线上彻底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两论”就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产物.

2.适应了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导抗日战争的需要

自中国1921年成立到1937年,中间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需要加以总结,从而有利于开创全面抗战的新局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后,国内各阶级矛盾下降,而中日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为了开展全面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去研究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各种问题,总结两次革命战争的经验,把握中国革命运动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两论”正是适应革命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应运而生的.所以说:“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了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①

3.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爆发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与有关社会性质的论战相呼应,中国的学术界展开了有关辩证法的论战.这场论战首先是由张东荪等人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开始的,随后,叶青等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对张东荪进行所谓的批判,散布了许多具有欺骗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艾思奇等人又针锋相对地批判了张东荪、叶青等人对唯物辩证法的批判和歪曲.这场哲学论战扩大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二)“两论”产生的理论来源

1.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

在十分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千方百计搜集并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作.其中《实践论》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 要 》有思想渊源关系.《矛盾论》则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的关系更为密切.苏联哲学家在20世纪30年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也为《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写作提供了直接的哲学资源和理论准备,在写作“两论”的过程中阅读过这些著作.②

2.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

在年青时就熟读《易经》、《道德经》等传统经典,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哺育、浸润了的一生,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他.他熟谙历代先贤的哲学思想,尤其是辩证法思想对他的影响尤大.先贤的思想文化和哲学遗产,经过他的批判、改造、提炼、加工后,也创造性地融入到《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之中.这也使得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实践论》和《矛盾论》在遣词造句、叙述风格、用典举例等方面处处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用简洁的文字、熟悉的案例和明白易懂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道理.

3.来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毋庸置疑,中国革命是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共产国际帮助中国进行了革命.但是,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现实斗争和残酷的革命实践使中国人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没有马列主义是不行的;有了马列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是不行的.中国革命在不断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观错误和失误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写作“两论”的最重要的实践来源.

二、“两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哲学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两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通过对“两论”的仔细研读,可以总结出“两论”的理论贡献具体表现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众所周知,“两论”不是一般的经验总结,而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从哲学的高度上系统的、整体的、深入本质的进行的经验总结.这样的总结,已经从经验上升成为理性,成为理论形态的东西,成为哲学论著.这既是对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专门的哲学论著,这种两重性,正是“两论”的一大特色.通过仔细研究分析,把人们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两论”以实践和矛盾问题为总纲,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相关内容系统的组织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的哲学论著. (二)对实践和矛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在《实践论》中,同志全面阐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等问题.由于《实践论》的写作背景是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泛滥,因而它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很强,并且抓住了要害,抓住了本质.在此之前,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已做了分析,《实践论》则更加全面、系统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都展开了论述,它的广度和深度,已超越了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认识论所作的概括.

在《矛盾论》中,并没有拘泥于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传统表述,而是突出的阐述了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在看来,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比起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更为根本.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也是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源泉.这种对唯物辩证法的独到见解,是他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在《矛盾论》中,全面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等相关问题.世界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承认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矛盾虽普遍存在,但矛盾的性质、内容并不一样,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特别是随着实践的变化,矛盾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可能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这是辩证法的活的灵魂.

三、“两论”的现实启示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与此同时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使传统文化得到批评和扬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运用中国人的语言和风格向人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改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具有中国化的思维方式,并根植于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准备了理论基础.

(二)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现实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时期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基本原则,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阶级矛盾已经不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矛盾的分析方法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依然可以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前必须弄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谁应该受到保护,支持者是谁,依靠力量是什么,会触及到谁的利益,这也会改革的首要问题.当今社会,随着改革的深入,如何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避免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必须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一分为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正是基于矛盾的分析方法而做出的新创新,并指出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正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表现.

总之,《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在当今社会建设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都体现着这两篇著作的哲学精神.正确认识同志对实践和矛盾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和建成小康社会,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中的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具有深远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政治学院)


注解

①《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②参看雍涛著《哲学的历史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9-70、108页.

相关论文

读《实践》、《矛盾》有感

该文是论文总结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读《实践》、《矛盾》有感相关论文范文。

重读《实践》、《矛盾》

该文为社会关系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重读《实践》、《矛盾》相关怎样写哲学论文,可作为人生哲学专业社会关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读《三国》学管理

本论文是一篇班主任方面工商管理学术论文,关于读《三国》学管理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及学生方。

读《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有感

本论文为行政法相关政治论文集,关于读《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有感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行政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

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实践论及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哲学类论文,关于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