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间:2024-02-06 点赞:49209 浏览:9870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实践论及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哲学类论文,关于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论文例文,对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最高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思想.而作为实践观核心著作的《实践论》,它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哲学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 键 词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贡献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1-0019-003

《实践论》是“最著名、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形式和特点的理论体系.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著作,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际应用,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述

既然《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著作,在我们了解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在中国成立后,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教条主义者们开口闭口都是本本,忽视了本本中的结论的具体背景,给中国革命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在1938年10月的中国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的指出了“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得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的伟大力量,就是在于它是与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看的中国的特征,就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与列宁的主张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列宁认为,“只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还存在(这些差别就是无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各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是不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这在目前是荒唐的幻想),而是要求运用人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时,把这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加以运用.在每个国家通过具体的途径来完成统一的国际任务,战胜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和左倾学理主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和无产阶级的时候,都必须查明、弄清、找到、揣摩出和把握出民族的特点和特征,这就是一切先进国家(而且不仅是先进国家)在目前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列宁的这些话,非常直接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出它的指导作用,它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民族作风、民族气派.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一刻也不能离开客观现实,同志首次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中,《实践论》的发表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简单来说,《实践论》论述了“知、行”统一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间观点中国化,《实践论》合理地整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化,《实践论》剖析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中国化.

由于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实践论》在内容方面也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色.“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是《实践论》的副标题,这说明它的主旨是要解决认识和时间的关系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是以中国社会实践为基础,在中国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的.因为时间是人们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的活动,是把主观理论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中介和桥梁.只有在实践中,理论的正确性才能受到检验,人们才能根据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制定合适的路线、方针等.这样,他们才能恰如其分地改造这个世界,达到自己的目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可以说,《实践论》鲜明地体现出了这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结合.它的成书时期,正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时期.当时,中国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尽快地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打败强大的敌人.但是在中国的内部,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却对人完成这个任务设置了巨大障碍.因此,批判教条主义等主观主义性质的问题就成了中国国内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这就是中国的实际.《实践论》就是从这个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另外,《实践论》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语言表现形态上.第一,他通过向人民群众、古人学习语言,使《实践论》的语言词汇丰富,生动活泼,富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第二,《实践论》的言说形式都是针对特定的中国对象,语言在表现形态上中国的工农兵群众更喜闻乐见了,也更中国传统化.第三,《实践论》的语言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国方块汉字,表现了中国民族语言的特色.总之,当《实践论》的语言具有上述特征后,虽然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阅读者还是会遇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等较陌生的词,但这些词已经很难再构成读者们在阅读上的障碍.因为《实践论》通过它的中国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营造了一种整体上的中国化的气氛.这种中国化的气氛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河流,一霎那间,它送来了凉爽的风,带来了熟悉的形,洗去了这些阅读者的疲倦,冲走了他们身上的茫然.此时,读者就如久客他乡遇到了“故人”.在“故人”熟悉的微风吹拂下,所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等造成的困惑都随风而去.由于没有了困惑,中国工农大众现在终于可以敞开胸怀去迎接马克思主义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它能产生的最大影响.

三、《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

从以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实践论》与其的关系来看,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典范著作的

《实践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实践论》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作出了哲学上的论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功地为中国革命现实服务.《实践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展动力、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认识的最终目的等方面阐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并全面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飞跃的认识发展过程,阐明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统一,反驳了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者右的思想错误,这就从认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作出了哲学上的论证.《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哲学思想形成和系统化的标志,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为中国人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等)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曾经说过,任何哲学都是为当前政治服务的.任何国家的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的《实践论》,这些都是适合当时需要不能不写的.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没有《实践论》的诞生,就不能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实践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哲学现代化提供了文化转换中介,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即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取得中国的民族形式,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实现向现代哲学的历史转变.《实践论》正是这种双向互动的优秀成果.它不仅在文化的深层机制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了中国化的精神智慧,获得了中国民族的文化形式,并且最后,它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改造中国传统哲学,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历史转变.《实践论》不仅对传统哲学“行”的范畴作了马克思主义改造,而且对“知”的范畴作了科学的阐述,使得中国传统的知性学说的一大缺陷――认识论理论化,彻底实现了现代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借鉴西方的哲学传统,明确赋予了“知”以一般认识论的涵义.总之,《实践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改造,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完成的,而《实践论》反过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前所未有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应用前景,它实际上已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化、积淀与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影响深远是不可估量的.而《实践论》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中国哲学,这种“双重文化性格”,也预示了哲学未来的文化走向,意味着哲学未来的走向是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但这种世界性的哲学并不排斥民族传统形式,而是世界性与民族性、时代性与传统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实践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恢复和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作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既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论》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这与实践观的实事求是原则一脉相承的.说:我们提倡的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提倡实事求是是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决不能忽视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伟大功绩.指出,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综合国力是否增强,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这些论述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都是对实践观的重大发展.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延伸,符合《实践论》的深刻内涵.

《实践论》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一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中国对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的《实践论》作为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它在中国的实践,既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又没有让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而是以《实践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的《实践论》,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关论文

读《实践》、《矛盾》有感

本论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哲学学术论文,关于读《实践》、《矛盾》有感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研究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内涵

这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属于国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毕业论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内涵相关哲学硕士论文。适合马。

出版发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是一篇出版发行论文范文,出版发行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出版发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出版发行及教程。

二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此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关于马克思主义类论文范例,与二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马克思主义及时。

礼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该文为关于参考文献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礼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医学硕士论文,可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实践》的维度探析

该文是伦理学专业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社会实践有关毕业论文题目,与《实践》的维度探析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社会实践及马克思主。

《实践》的知行统一观

为您写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社会实践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实践》的知行统一观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社会实践及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