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4-01-24 点赞:53781 浏览:11199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关于权力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政治论文题目,可作为思想专业权力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权力及政治及公民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 社会主义政治是指建立在全体公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这样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并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上层建筑.按照中国所宣示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目标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现状与之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就社会主义政治所要求的经济基础而言,我们离全民所有制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就政治新方针要求的“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握国家权力”而言,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就“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而言,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外在压力、内在动力等等.因此,必须唤起高层对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政治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保障公民权利、改进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着力点等等.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权利

〔中图分类号〕 D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1)06-0021-07

〔作者简介〕张星炜,四川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四川 成都 610072.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走向共和”的开始.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是中国领导的革命的奋斗目标(1),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执政的中国向全党、全民、全世界宣示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深刻领会“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和“社会主义政治”这一目标的内涵和要求,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面临的困境,思考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对策.

一、“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政治”的内涵和要求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起“中华民国”.何谓“民国”?按照孙中山先生的阐释,就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3);“国家的大事人人都可以过问”,“大家都有权去管理”(4).在这个国家里,“凡为国民皆平等享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5)总之,中华民国当造成“最新式的共和国”(6),将是“人民为主体的国家”(7).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共和”.然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1925年3月11日病逝以后,背叛革命,阉割并篡改孙中山三义的革命精神,以实行“训政”为幌子,在“清党”反共中建立起国民党的专制制度,把“人民权”窃为国民党所专有;同时,为了“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需要,在基层实行了反动的保甲制度.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利用抗战非常时期,强化了,并推向极端,建立起的个人制.抗战结束后的南京政府,大权仍握于国民党之手.总之,国民党的所谓“宪政”,其实质是以法律程序对其专制统治加以肯定和粉饰.南京政府的政治体制,是以实行孙中山建国大纲为名,行专制之实.建立的是一个表面上消除了军阀割据的统一国家,但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共和国.

中国领导的革命,以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为目标,切实施行孙中山的新三义的纲领,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的法西斯统治.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表明:人民是新中国的主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还表明:新中国实行共和政治.共和政治(Republic)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及其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或特定利益集团的;国家及其政府应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奋斗,而不应成为谋求私人利益或特定利益集团特殊利益的工具.共和政治的另一基本含义是: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的领导人不是世袭的,更不是“天命”或“神授”的,而是由公正而自由的选举产生的.因此,公正而自由的选举,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共和政治的又一基本准则.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影响,使建设政治的任务在长期内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场悲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总结正反历史经验,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历史教训,一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二是没有切实建设政治”(9).强调“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确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7年10月,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10)从而向全党、全民、全世界宣示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中国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党坚定不移的战略决策.

政治有两个根本的要求,一是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二是公民的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在“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概念中,“社会主义”是指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是指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11).

根据我国宪法的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简要地将“社会主义政治”的内涵界定为:建立在全体公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这样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并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政治的上述内涵,包括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三项根本要求:一是全体公民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值所带来的利益;二是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三是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面临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在“走向共和”的路程上、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实践中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毋庸讳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障碍,按照中国所宣示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目标,按照“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的含义和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现状与之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还面临一系列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就社会主义政治所要求的经济基础而言,我们离“全民所有制”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政治应当建立在全体公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享有生产资料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这样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然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即全民所有制企业,它们的利润增值却并没有由全体公民来分享.在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预算中,国有资本预算收入和支出这两张表是首次公开.有记者发现,表格中显示央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556亿元,净利润70235亿元,但上缴税后利润加股息收入总额才为421亿.这421亿只占央属企业净利润的6%左右.而且在上缴的这421亿中,只有10亿进入公共财政,其他的都以各种形式回到企业.这表明:第一,占央属企业净利润高达94%的资金是怎么使用的,没有向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全体公民公布;第二,在上缴的仅占央属企业净利润6%左右的421亿资金中,只有10亿即央属企业净利润的14‰才进入了公共财政.对于这种情况,有学者指出,这是对国有企业的公有性质的颠覆!国有企业过去长达十几年不交利润,现在交了,又极少,这同时也说明股东、或者说全国人民对国有企业是失控的.再就是,现在国有企业绝大部分利润不上缴的理由之一是企业用这笔钱进行再投资,然而再投资是需要股东或股东授权的专家委员会来批准的,但现在绝大部分由其管理层决定用途,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给自己发奖金,用于奢侈的在职消费.(12)

(二)就政治所要求的“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而言,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如前所述,政治的根本要求之一,是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但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民众对政府几乎没有制约能力,而且近十年来政府越来越强势,政府官员把持和支配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权力,在权力集中化和经济市场化并行的过程中,不少政府部门利用公权力与民争利的现象时常发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8年,按汇率计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跃居世界第三位,目前已达世界第二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平民百姓个人收入占比却越来越小.按照实行“政治”的理念,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人民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平民百姓服务上.然而我国各级政府竟然存下了大笔存款,成了食利者;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卖地商”的角色,聚集了大量卖地款,而且还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攀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因此,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其中真正属于平民百姓的储蓄占比并不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年前的12%上升到23%,而家庭储蓄所占比重却一直徘徊在20%左右.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平民百姓的大量储蓄也不敢轻易花掉,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13)

(三)就政治所要求的“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而言,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30多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职工和基层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制造业、扩大对外贸易和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财富却越来越多地向企业高管集中,而广大职工却没有相应提高收入和福利.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2007年中国大约是02美元左右 ,欧美国家大体上是25-30美元.全国总工会2010年4月发布的一个调研显示,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却大幅提高.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近几年来,大企业特别是金融业领域高管与广大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特别是国企的央企管理层自己给自己定的天价薪酬而造就的暴富者群体,已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据统计,2009年10月我国央属企业132家,央企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14)

再就是,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 1扩大到2007年的333∶ 1.在农村,不仅社保、医保普及面小、福利低,而且长期在城市从事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也是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社保和医保.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1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该文为关于权力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政治论文题目,可作为思想专业权力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权力及政治及公民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按三口之家计算,15亿农民工涉及到45亿人的负担.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15)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对权力没有形成有效约束,腐败官员的比例逐年扩大,动辄贪污受贿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官员呈数量增长之势.不少官员或通过审批项目和提拔官员大举敛财,或在各类企业中拥有干股分红,让拥有官股保护的企业获得暴利的同时,却使通过正常渠道办事的普通守法企业步步艰难.前些年的国有企业贱卖使许多有权者获得了暴利,而大多数工人失业或收入下降.近几年的土地买卖,也在不断上演少数人暴富而大多数农民被严重剥夺的惨剧.许多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今后的生活来源,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此外,股市也成了扩大贫富差距的工具.通过不公平的发行制度,公众投资者比大小非等机构的持股成本高出十几倍,超高市盈率发行使股市在成批制造亿万富豪的同时,却使亿万股民辛苦积蓄一生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样的制度形成对一部分人明显的利益输送,而对上亿股民、基民则构成财富掠夺,使大多数投资者的消费能力受到重创.(16)


(四)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外在压力、内在动力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初高层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防止“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的重演.之后,随着我国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形成,我国社会至少在表面上维持着“稳定”的政治局面.在这种“太平盛世”之下,可能使居于执政层的一些人士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尚未形成迫使执政层对政治体制非改革不可的危机.就是说,对于我国的领导者来说,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压力不足.

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缺乏内在动力.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的目标指向有所不同,政治体制改革“化”的目标指向是直接指向执政层.这种以“还权于民”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改革,势必会引起一批重权在握的官员的抵制甚至反对.就是说,当今中国的执政层,他们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者和领导者,又是在这场变革中的利益丧失者.这种“内部人主导型改革”必然会阻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进程.所谓“内部人主导型改革”,是指掌权者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在改革中容易倾向于按自己的利益偏好来设计改革和推行改革.在没有强大社会压力的情况下,这种“内部人主导型改革”是很难有大的制度创新和强劲动力的,多数都会沦为现有体制下的修修补补.政治改革自身动力的不足,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三、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我国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这就是:(1)扩大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发展基层,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7)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8)以扩大党内带动人民.(17)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切实贯彻落实这些任务.

(一)唤起高层对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政治的紧迫感

笔者认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我国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首先要唤起高层对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紧迫感.应当着重阐明:苏联丧失执政地位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搞了政治体制改革,而是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就没有按照列宁晚期关于发展党内和人民、健全和强化监督制度的思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之后勃列日涅夫长期拖延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一个与苏联人民敌对的权贵阶层,最终导致苏联及其“苏联模式”被苏联人民所抛弃,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当今中国,只有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才能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避免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

进一步解放思想,应当着力破除认为“发展政治有害政治稳定”的观念、把“党的领导”等同于“党权高于一切”的观念、把“分权与制约”等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原则的观念.

1.破除认为“发展政治有害政治稳定”的观念

“政治稳定”是一个表示政治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秩序性和持续性的概念.所谓秩序性,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排列秩序的合理性.所谓持续性,指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受阻碍,保持正常运转,表现为政治制度既能维持已有的统治秩序,又能适应政治变化的能力.(18)

根据上述定义,发展政治不仅不会有害政治稳定,反而有利于政治稳定.因为发展政治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着力构建和完善政治参与的法内制度,通过法内制度的建设,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力度.这样,就既不会对政治稳定产生冲击,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制度的完善.用的话来说就是:“大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有小.”“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协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学生代表大会上,或者在各种场合,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就不会来大.”(19)所说的“小”,就是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即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所以,发展政治即扩大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是有利于政治稳定的.

2.破除把“党的领导”等同于“党权高于一切”的观念

在谈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时,我们经常听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强调.应当说,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句话本身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地理解“党的领导”.

领导,就是“率领”和“引导”. “什么叫领导?简单地说,‘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20)这就是说,领导是一种非权力性行为,它跟强迫命令、行政管制无关.

什么是“党的领导”?在我国,可以把“党的领导”界定为:中国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自己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率先垂范的行动,通过思想上的影响力、政治上的凝聚力、组织上的整合力,引领全国人民朝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的一种行为和活动.

“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早在1956年就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中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21)这里,对于怎样正确理解“党的领导”及其本质内容,强调了以下几点:

第一,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的唯一理由,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没有自己的私利;并且它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这就是说,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就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它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里,鲜明地提出了“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的重要思想,从而摆正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揭示了中国执政合法性的唯一根基和力量源泉.

第三,如果把党的领导理解为“党权高于一切”,认为党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这是对党的领导的误解.对于这种误解,在抗日政权时期就对其有过深刻的批判.他指出,把党的领导解释为“党权高于一切”、甚至“党员高于一切”,是“误解了党的领导”,是国民党“以党治国”的恶劣传统反映到我们党内的具体表现,“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脱离群众的最有效的办法”(22).

由此可见,把“党的领导”等同于“党权高于一切”的观念是违背党的宗旨的观念,是与社会主义政治相背离的观念,是错误的观念.在当今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决破除这一错误观念,树立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

3.破除把“分权与制约”等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原则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在政治制度问题上讳言“制约”,或者只谈“监督”、不谈“制约”.直到2002年11月,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才首次使用了“制约”的提法.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3)十六大之后,2004年9月同志进一步指出:“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24)2005年1月,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再次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25)

把“制约”置于“监督”之前,并按“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要求来设计我国的权力运行机制,强调“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强调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提法上的变化,而是意味着我们党对“制约”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不仅再次肯定了“相互制约”的提法,而且就我国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明确地提出了&

该文为关于权力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相关政治论文题目,可作为思想专业权力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权力及政治及公民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8220;分权”的要求.他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26)这里,同志代表党明确地提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要“相互制约”.这表明党对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分权与制约”的要求.因此,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决破除把“分权与制约”等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原则的观念.

(三)把保障公民权利、改进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着力点

如前所述,政治有两个根本的要求,一是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二是公民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因此,在当今中国推进政治建设,应当着力于这两个方面.

1.进一步落实宪法人权原则,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面对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权利诉求,我国宪法和法律需要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范围.目前需要尽快确认也有条件确认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的权利:

一是迁徙自由.“迁徙自由”是联合国有关人权国际公约所确认的一项基本权利.就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来说,确认迁徙自由权利也是必要的.我国是一个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社会流动的增强和扩大是必然趋势.而社会流动的增强和扩大,同公民是否享有迁徙自由的权利密切相关并受其制约.因此,有必要由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

二是公民的知情权.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拥有参政权和监督权.而享有知情权则是公民有效参政和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必要由宪法确认公民的知情权,从而促进政务公开,增加政治活动的透明度.

三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重要的人权,是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宪法中至今没有对这两项权利加以确认和规定.我国目前强调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主要是着眼于全体人民的集体权利,但不能忽视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还应是公民个人的权利,是每个公民应当平等享有的最基本的人权.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民集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过去相比得到了更好的维护和实现,但对公民个人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并非普遍地得到了更好的维护和实现.从群体和相对的角度讲,部分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甚至受到损害.在我国人均GDP较快增长、居民恩格尔系数大幅降低的同时,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却在不断增高,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与此相联系,目前我国公民的医疗、健康保障和受

① 这里关于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的论述,吸取了四川省委党校付建明教授的观点.

教育的权利保障等方面,也凸现出较大的不公平.这说明社会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得到有效维护.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还是从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来看,这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应尽快加以解决.宪法确认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可以为全体公民平等地享受这两项基本权利提供根本法的保障,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①

2.进一步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权力机关

同志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27)要实现“人民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控国家权力”这一政治的根本要求,必须进一步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权力机关.

一是改进人大选举制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标志,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权利.而是否实行公正而自由的选举,则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准.改进我国人大选举制度,首先应当允许和提倡竞选,通过明确和强化权力授受关系,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为民掌权、为民代言的公仆意识.二是改进人大代表制度和工作制度.一要明确规定当选人大代表的条件.二要在适当削减人大代表数额的前提下,率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专职代表制,而后自上而下,逐步实行全部人大代表专职制.与此同时,延长人大会期,并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公开化的程度.三是改进人大监督制度.当前最需要加以完善和强化的是人大的经济监督权.人大的经济监督权包括对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批准和对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的职权.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的职权(28).但我国宪法同时又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29) 根据我国《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我国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之一,是“直接审计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上述宪法、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表明,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国家审计机关属于政府系列,是政府中专门从事审计监督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且它承担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直接审计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这样的制度安排,就与宪法规定的应由全国人大来行使“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的职权和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来行使“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的职权发生了矛盾.这样的体制性矛盾,会导致人大对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监督权形同虚设.为此,应修改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审计机关的负责人由人大选举产生,国家审计机关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除了应将现行属于政府系列的国家审计机关移交给人大直管,由人大来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外,还应建立对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一是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监督.国有企业既是国家的企业,更是全民的企业,人大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理应对其实施监督.二是对国有土地的买卖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坚决纠正“土地财政”地方化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应当明确,国有土地的出让收益应当入归国库,用于公共财政,施惠于全体国民.三是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大中型项目应在人大审查批准后方能立项,并加强跟踪检查.因为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实际上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人大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理应对这些项目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 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30.

〔2〕〔10〕〔17〕〔2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28.

〔3〕孙中山全集:第9卷〔M〕.中华书局,1986.270.

〔4〕〔7〕孙中山全集:第10卷〔M〕.中华书局,1986.21.

〔5〕孙中山全集:第1卷〔M〕.中华书局,1981.297.

〔6〕孙中山全集:第6卷〔M〕.中华书局,1985.56.

〔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Z〕.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M〕.人民出版社,1986.15.

〔12〕 叶同文.国企利润应100%纳入监督〔N〕.南方周末,2010-04-01.

〔13〕〔14〕〔15〕〔16〕丛亚平,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实已超0.5,财富两极分化〔EB/OL〕.finance.省略/news/special/shourufenpei/20100521/2216871.s.

〔18〕格林斯坦,波尔斯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册〔M〕.商务印书馆,1996.155.

〔19〕〔21〕〔22〕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273.

〔20〕李瑞环.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01-09-29.

〔23〕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557.

〔24〕.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9-16.

〔25〕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Z〕.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19,13.

〔27〕韩大元,王世涛.“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人权宪政体制的整合〔J〕.法律科学,2001,(2).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3.103.

〔29〕塞缪尔•,P.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华夏出版社,1989.4.

(责任编辑:石本惠)

相关论文

当代中国的政治决策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范文,政治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决策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政治及政治学及政策方面的的大。

当代中国的政治力

本文是一篇国际政治论文范文,国际政治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力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政治及能力及政治方面的。

中国电影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

这篇中国电影论文范文属于国际贸易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中国电影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中国电影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相关国际贸易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