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调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力探究

时间:2024-01-19 点赞:50896 浏览:10511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生类硕士论文范文,与大学生心理调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力探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是军事专业与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大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基础.目前,大学生来自各方的压力异常突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这一载体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已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这就需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素质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力,提高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功效.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调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是学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此阶段需面临独自学习、生活、交往等实际问题,当未达目标或出现这样或那样不满意时,大学生便较容易产生挫折情感,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大学如今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校园里屡见不鲜,譬如:道德沦丧、过于偏重个人利益、读书无用论、一切以金钱作为评判价值标准、比吃穿开销、比高档手机电脑,学习不适应跟不上好朋友而产生嫉妒心理等,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使其承受着较大心理压力.由于大学生仍然是在校学生,势必影响其主要任务学习,乃至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就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并把心理调适的一些方法、原则广泛地引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时效性注入了新活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1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1.1受挫折的缘由与表现.

1.1.1缘由.心理调适如何,是大学生受挫折的具体原因,根据其主客观方面,可分为二:一是客观上学生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对象或情境与表现,即受挫折客观情境;二是主观上学生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心理情绪反应,即受挫折感.以上两者主客观方面的关系密切,一般的,学生受挫折的客观情境越大、越严重,则学生挫折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但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受挫折承受力有很大关系,所以,当面对同样的挫折客体情境,不同的人其挫折感就大不一样,事情的结果也就迥异.

1.1.2表现.大学生的受挫表现来自方方面面,譬如:因为学习不适应,未达到预定目标而产生的目标挫折;由于生活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使得主观上 不能正视自我,客观上不能面对现实,一遇到理想与现实的不符,这差距往往使学生陷入心理冲突中,觉得总是追不上或达不到中的目标而形成生活挫折、或源于行动中,能力与期望的矛盾,抱负、目标与现实的心理落差,觉得总是被动的,未能达到预料的期盼结果则产生行动挫折、也或因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造成心里困惑,就会产生交往挫折,还表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和管理模式如:校园活动、宿舍的预期理想起干扰的客观情境影响、班干部的竞选失败、奖学金的申请落选等等.

1.2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面对诸如以上高校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挫折经历,如何调节大学生的心理,使其朝着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显得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1.2.1认识挫折客体,调整心态.人生本就充满挫折,大学生要认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人生本来就是在一个又一个挫折中得到历练与升华,因此,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看待挫折.面对挫折,我们只能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遇事有静气,积极面对并从心理上接受大学学习生活中接踵而来的变化,努力去适应客观环境,面对挫折想到“吃一堑,则就长一智”的人生哲理,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汲取有益的东西,总结经验,化压力为动力,为下一步迈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认识自我主体,调整目标.当遇到挫折时,除去有挫折客体情境外,有时还有挫折主体方面的原因,如:大学生面临挫折时,想到自己的抱负目标是否过高,是否远远高于自己努力后能达到的目标,因而,大学生一方面要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与此同时,更应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在指定目标时,需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如若发现自己所确定的预期目标过高时,应及时的调整修正,使其切实可行,促使目标的顺利实现.

1.2.3运用补偿疗法,合理宣泄.如遇实现目标受挫时,选择其它目标或已经实现的阶段性过程目标去代替原来的目标,即就是补偿疗法.也就是说,当大学生面对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或预期目标无法实现时,可另寻目标或成功来补偿.或将内心深处的压力、苦闷或疑惑通过适当的方式、合理的手段或精神宣泄释放出来,使其心理冲突缓解、转化,避免身心受到伤害,这样可化解不良的情绪、减轻心理痛苦,使心灵得到抚慰,有释放后的轻松感,然后再冷静思考,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大学生心理调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1目标一致,相互促进.

从总体目标方向上来看,大学生的心理调适主要是通过语言、图片、影片案例等媒介,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对其帮助、引导、教育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大学适应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交往、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情况,从心理上认知、接受并适应大学生活.二是提高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减轻外界环境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迅速调整其心理平衡.三是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发展能力,增强其心理素质,挖掘潜力,促进全面发展.其最终目标是使高校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保持身心健康,为充分发挥其内在动力营造必要心理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发展观,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其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确保高校培育出合格、乃至优秀的高级人才,从此方向看,二者目标一致,前者侧重于心理层面,而后者则侧重于思想层面,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推动后者,后者促进前者. 2.2内容交汇,相互渗透.

从内容上看,大学生心理调适的内容体现各个方面或层面,但总体归纳起来体现在矫正大学生不良的心理,促成其心理阳光健康,从而有力的推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发展观等人生根本观念.

2.2.1解除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可解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困惑、烦恼、忧虑等造成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方方面面的认知能力,使广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交往、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同时毫不疑问也会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素养,进一步确保把党的先进创新理论武装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来,保证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发挥其内在的一切源泉动力,引领其健康成长发展,为将来服务新农村、城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应有能量.

2.2.2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不健康等心理疾病能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够帮助其正确认识、估计自我,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不足,引导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通过调适后,使其及时调整或修正自我不足或缺陷的地方,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学习、生活、交往、工作等良好的心理通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职业观等人生观念,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塑造大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促其更快更好向前发展.


2.2.3普及心理健康调节知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做到凡事讲规律、有原则,讲措施、重方法,而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一副一蹶不振、奄奄一息的态势,更不应产生退缩、轻言放弃,乃至没有想头、没有兴趣、没有意义的想法或念想.只有广大大学生具备了抗挫折的综合素养,才会从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充满荆棘的学习生活从真正驾驭挫折、越过挫折,从而轻装前行,健康成长成才.

2.3原则相同,相互引导

在高校校园,心理调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这都得遵循做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大学生心理调适的重视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学生在排除化解了心理的苦闷、焦虑、矛盾等心理障碍的心境下,使其更快适应校园环境、大学的学习生活,一热情、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广大学生的这种良好心理状态下,其尊重、真诚、阳光、温暖等积极的心理特质必然推动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等方面的最大潜力,促进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拥有对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原动力的认知基础.反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遵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包容人和针对性、主动性、开创性的原则,通过引导、教育、疏导等方法向学生输送进步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心理调适与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需重视学生的心理情绪或情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引导之、督行之.

3大学生心理调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

3.1心理调适能促进学生培育良好思想素质.

学生的思想往往源于学生的心理状况,一个人崇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培育有赖于一个人积极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心理健康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习教育成效,并内化与心作为自己的思想信念,外化于行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另一方面,当下一些在校大学生的错误思想、不良行为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尤其是有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悲剧事件的发生本身就是源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所致结果.

3.2心理调适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谐心理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内容本身的先进性和传授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往往决定于受教育者,即广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因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本身就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果教育对象的心理失衡,就势必会对教育者产生对抗或逆反心理,心理上拒绝接受教育内容,反之,如若学生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身心协调、积极主动,就很易于与教育者建立和谐、信任、愉快的传授教育环境,对其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能在心理通畅的态势下高效的接受转化,进而较快的内化为接受教育学生的思想行为准则或规范信念,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心理调适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用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是其实效性,这就必须全面、深刻了解广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和其现实问题,但在当前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却是非常复杂多变、多元脆弱的,甚至往往是心理与思想交织在一起.针对这新情况,首先调适好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咨询、疏导、宣泄等心理排泄渠道,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情感等心理特质,做到有针对性的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大大的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4大学生心理调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心理健康调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立场、道德素养、习惯作风培育的基础.如果高校学生缺乏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向上的品质等个性心理素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很难如期实现.因此,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路径选择就需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的功效.

4.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方面的学习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有客观的方面,但也有主观的原因,对此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外,还需能掌握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时有效的解答广大学生各项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因此,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就需接受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得自己的掌握应有的心理健康知识,并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运用,达到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4.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凸显心理调适的载体平台.

由于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受各种新情况的影响,新的问题越来越突显,其受到干扰学习生活和就业发展等各方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缘由,加之独生子女应有的思想教育缺失不完整,当下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教育失范下输送到各地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他(她)们进入高校前成长在包括家庭、父母关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不够完整的教育环境,接受的是哼有限的思想成长教育资源,这就更加剧其心理的健康问题.因而,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药能游刃有余的运用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功能,凸显这一载体平台的作用,先需提高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的意识,并能够强化疏导,善于运用,如若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达到其实效性的;再者,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良好情感意志与道德等人格的培育、人际交往的健康心理、做人的客观务实、处事的阳光心态等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把这些内容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是广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

4.3建立一支专门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队伍.

由于高校出现了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及效果的安全问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压力,加之政府层面已出台相关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身教育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文件精神,目前,高等院校纷纷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学生工作部门下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派出专门的心理健康专业老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的教育,咨询服务于广大在校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方方面面.这样既提高了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素质,也进一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思想工作中强化对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引诱,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以前的被动转化为如今积极主动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

[2]张未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J].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2)

[3]孙莉.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6

[4]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

相关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

本文关于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有关论文例文,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