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内政治斗争与古巴导弹危机决策

时间:2024-03-06 点赞:51550 浏览:10576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导弹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苏联国内政治斗争与古巴导弹危机决策相关毕业论文提纲。是理论专业与导弹及危机及军队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导弹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对抗中的一次极限.危机前,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在苏联最高决策层内产生了赫鲁晓夫、官僚权势集团和军队这三方力量.三方在国内的政治目的不同,但在维护苏联的大国利益上是一致的.向古巴部署导弹是赫鲁晓夫、主席团、书记处和军队集体领导的决策,是苏联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在危机过程中,苏军实力不足的情况对局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使得苏联高层中的强硬派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也使得赫鲁晓夫转而谋求妥协.本文从苏联国内政治斗争的角度对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的决策提出一些新的解读.

关 键 词 古巴 导弹危机 政治斗争

作者简介:蔺陆洲,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中图分类号:D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92-02

一、关于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决策的研究现状

关于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决策的分析,目前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可以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的原因,一是为了保卫革命后的古巴政权;二是维护苏联在拉美的立足点;三是为了取得核均势的全球战略;四是赫鲁晓夫莽撞冒险的个性.

其次,在危机解决过程中,为了避免核大战,美苏双方都积极寻找秘密及公开的解决渠道.

最后,赫鲁晓夫被迫做出三次妥协、让步,从而使危机得以解除.可以说在决策上,赫鲁晓夫带有某种盲目性和危险性,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后续准备.

在对古巴导弹危机决策研究中,我国学者对苏联的决策研究比较滞后.大部分学者把原因都简单的归结到赫鲁晓夫的个人因素上,而忽略了苏联当时的决策体制和国内政治斗争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决策受制于其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形成的决策机制.

二、苏联国内政治斗争背景下形成的决策机制

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的最高决策受制于多方的决策机制,而非赫鲁晓夫一人独掌权柄.P参与决策的力量主要包括赫鲁晓夫、其他苏共领导以及苏联军队.这种决策机制是苏联国内政治斗争所形成的政治权力格局的产物,在苏联的国内政治斗争中,赫鲁晓夫的权力先盛后衰,不得不依靠苏共集体;与此同时,苏联军队的力量在政治斗争中兴起.

(一)赫鲁晓夫权力的衰落与苏共集体领导的强化

赫鲁晓夫消灭了贝利亚、击败马林科夫,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后,日益表现出个人的倾向.在党的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从此之后不仅绕过主席团,而且越过书记处,直接操纵了党和国家.但赫鲁晓夫的政治权力也由此开始衰落.赫鲁晓夫政治权力的衰落,既同他试图调和党内高层斗争有关,又同他的对外政策失误有关.

首先,赫鲁晓夫试图调和党内高层斗争而采用的政策引起党内高层的普遍反对.在危机之前,苏联存在着两股政治势力,一是以苏斯洛夫和勃列日涅夫为首的新斯大林主义的正统派,二是以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为首的“修正主义”的改革派.当斗争爆发时,赫鲁晓夫便决心奉行大权独揽原则来化解党内斗争.他的一整套部门性改组便是由此而来.实践表明,赫鲁晓夫根本无力调和苏共党内的矛盾,这表现在赫鲁晓夫经常召开扩大了的全会,恢复了委员的权力实体作用,这实际上是他面对党内地位下降而采取的“恢复威信”的做法.Q不惟如此,赫鲁晓夫的这一举措在苏共内部引起了日益增强的反对.

其次,赫鲁晓夫外政策的失误也引起了原有支持者的不满.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赫鲁晓夫大大削弱了苏联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他失去了中国、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苏联军队还从奥地利撤了出来.他的反斯大林主义的政治倾向动摇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政治关系,罗马尼亚开始摆脱苏联的约束.非苏联集团国家的开始失去自己作为莫斯科的代理人的作用.R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斗争中,理论上他避免核战争推行“三和”路线,实践上又挥舞核大棒搞军备竞赛,这种矛盾给苏联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同时,美国并不承认同苏联的任何缓和.对外政策的失误,使得原有支持赫鲁晓夫的力量也对他产生了不满.

(二)军队影响力的增强

在赫鲁晓夫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军队在苏联决策层中迅速崛起.整肃贝利亚已经展示出军队巨大的影响力.此后军队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开始增强,而以前苏联维持大国利益更多的是依靠外交和共产国际.

苏联军队影响力的扩大首先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开始的.苏联军队大力开展了军国主义宣传运动,使社会生活军国主义化.S由于苏联军队势力的增强,苏联军事政策和军事战略已经开始不受政治控制.这不是说军队不再听命于政治领导人,而是发号施令的仍是政治领导人,但决策和解决办法却是由军事部门给政治领导人提示.因此,不受监督地制订和实施的军事政策不再是对外政策的工具,而具有了独立性,并开始从客观上迫使领导人和外交人员接受自己的意志.

综上所述,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赫鲁晓夫的政治权力在经过鼎盛后开始衰落,集体领导的力量增强.与此同时,军队对苏联高层决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古巴导弹事件中苏联的决策就体现了上述各方力量的影响.

三、决策机制对古巴导弹事件中苏联决策的影响

(一)向古巴部署导弹的决策

导弹危机中,苏联的决策体制是一种主席团和书记处为核心的组织决策方式,对外封闭,对内.所以,向古巴部署导弹不是赫鲁晓夫的个人专断,而是集体的决策.

首先,赫鲁晓夫同意向古巴部署导弹.赫鲁晓夫的支持者主要是与发展现代军火工业有关的集团,与该集团有关的一部分元帅和将官,以及外交和外贸方面的集团.他们认为,苏联要捍卫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在同美国的竞争中站得住脚,这就包括对战略上重要的地区进行渗透.T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决策机制中不仅是领导人,而且是调和各派矛盾、抑制军事部门要求的调停人.赫鲁晓夫的政治斗争方式历来是争取多数.

其次,苏共主席团内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基于他们的政治观点,可以把他们划分为三个派别:温和派、强硬派和动摇派.

主席团中的温和派反对向古巴部署导弹.温和派主要人物包括主席团中的米高扬、库西宁和政府中的阿列克谢耶夫等人.他们认为,在古巴部署导弹将是极为危险的,况且卡斯特罗也不会同意.

主席团中的强硬派主张向古巴部署导弹.强硬派的主要人物包括苏斯洛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谢米恰斯内等人.向古巴部署导弹不仅有利于维护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也可以获得军队的支持,这有利于当时的官僚权势分子阻断赫鲁晓夫改革的要求.他们持有强硬立场是因为获得了克格勃、内务部以及其他一些莫斯科的“鹰派”领导人的支持.也就是说他们获得了军队和安全系统的支持.


主席团中的动摇分子如勃列日涅夫、科兹洛夫、柯西金、拉希多夫、基里连科等人,如果不严重伤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决不主动站出来说话,特别是在外交政策方面.这种情况使得这些动摇分子实际上为强硬派伴唱,加强了向古巴部署导弹的意见.

再次,苏联军队提出并积极推动苏共做出向古巴部署导弹的决策.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司令比留佐夫都表示赞成将部署导弹作为一种“威慑手段”.U马利诺夫斯基最先建议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V5月24日国防委员会和苏共主席团联席会议上,马利诺夫斯基强烈要求向古巴部署导弹.他对持有异议的人说:“当时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曾公开接受苏联的军事援助,古巴更有理由这样做!”他认为,在古巴部署导弹不仅是为了保卫古巴,而且首先是出于苏联防御利益的需要.W


苏共取得一致意见是困难的,经过各派之间的斗争和妥协,在强硬派占优势的情况下,苏共终于做出了向古巴部署导弹的决策.所有主席团成员和发言者都同意并赞成这个决定.X赫鲁晓夫回忆道:“部署导弹的整个决策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集体领导制订的,当初只是在经过两三次长时间的讨论后我们才决定值得冒在古巴设置导弹的风险的.”Y

(二)应对导弹危机的决策

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行为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弹,引发了导弹危机.面对危机,苏联军队的态度十分强硬,但苏军在危机中的失利表明,苏军还没有能够有效对抗美军的手段,这对主席团中不同派别力量的变化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首先,苏联红海军无法承担远洋护航和作战的任务.美苏在海上对峙的先锋是海军,但是苏军的水面舰艇大多是二战时期设计的,性能无法适应当时的作战条件,只有部分潜艇能为向古巴运输物资的运输船护航.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过度行驶,当潜艇最终抵达美军隔离线附近时,几乎不能正常行驶,更不用说做好战斗准备了.Z事实上,苏联海军无力突破美国海军的封锁,更没有能力同美国海军在海作战,这种情况下,戈尔什科夫只能建议赫鲁晓夫采取缓和态度.[

其次,苏联战略火箭军并不成熟.苏联战略火箭军是根据赫鲁晓夫“导弹战略”新成立的部队,装备的SS-4和SS-5主力火箭可靠性低、命中精度差、有限负载量低且事故不断.\

古巴导弹危机伊始,苏共面对美国的反应为如何解决危机产生了分歧.温和派反对军事对峙;强硬派随着苏军缺陷的暴露,立场也转向缓和;赫鲁晓夫认为部署导弹达到了目的,转而开始支持温和派.这样,主席团内的温和派经过激烈的斗争开始占有优势,和平解决危机成为主流意见.10月28日的会议上大部分主席团成员认识到,面对苏军无法作战的事实,可供苏联选择的军事方案不仅非常有限,而且势必导致冲突升级和扩大,美国甚至有可能直接大规模报复性的打击苏联本土,而苏联还没有同样的能力,因而决不能做任何刺激其发动进攻的事情.苏联领导人认识到,肯尼迪已经做出了最后的让步,除非苏联做出妥协,否则美军对古巴的进攻不可避免,况且肯尼迪的答复符合主席团撤出导弹的最低条件.

在决定对美国实行妥协后,多大限度的妥协又引起了苏共高层的争执.10月26日和27日赫鲁晓夫两次给肯尼迪写信提出前后不一的要求,其实表明苏联高层内部斗争的激化.]在赫鲁晓夫的推动下,10月28日的会议最终确定接受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苏联撤出导弹的建议,赫鲁晓夫立即口述复信肯尼迪.危机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注释:

P[前苏联]哈夫托尔哈诺夫.权力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2.

Q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6.

R[捷]姆林纳日著.新征译.严寒来自克里姆林宫.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

S%%%%%%%%%%%恚%%%%%%%%%%%%%%%%%%%%%%%%%%%%%%%%%%%%%%%%%%%%%N8,%%%%%%%%酰000.

T[俄]阿尔巴托夫著.徐葵译.苏联:知情者的见证.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U赵学功.十月风云:古巴导弹危机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VFedorBurlatsky.TheLessonsofPersonalDiplomacy.ProblemsofCommuni,Spring.1992.

WBlightandWelch:CubaontheBrink[M]NewYork:PantheonBooks.1993.

X粒%%%%%%%郏%%%%%%%%%%%%%%%%%%%%%%%%%%%%%%%%%%%.%%%%%%%%%%%%%%%%%%%%%%%%%%%%%%%%%%%%%簦%%%%%%伲994.

Y[前苏联]赫鲁晓夫著.张岱云译.赫鲁晓夫回忆录.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ZPolmarand Gresham.Standing on the Brink of Nuclear War dur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Hoboken, New Jersey: Wiley & Sons.2006.

[ %%%%%%%%%%%%%纾%%%%%%%%%%%悖%%%%%%%%%%%%%%%%%%疲006.

\[前苏联]苏沃洛夫著.潘嘉玢译.苏军内幕.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

] Frank : The Cuban Crisis,1962. August 22 1963, DDRS.


相关论文

动物界的“政治斗争”

关于动物学及社会关系及抹香鲸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动物学有关政治论文初中,关于动物界的“政治斗争”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对写作动。

国际足联的政治斗争

关于主席及及个人网站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主席方面有关思想政治方面论文,关于国际足联的政治斗争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对写作主席论。

“延退”引发欧美多国政治危机

该文是国际关系专业赤字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赤字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延退”引发欧美多国政治危机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赤字及养。

思想政治工作在卫生危机***中的作用

本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想教育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论文例文,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卫生危机公关中的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政治生态学批判

本论文是一篇经济危机方面有关实事政治论文,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政治生态学批判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危机及经济学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