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展与趋势

时间:2024-01-26 点赞:51067 浏览:10420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展与趋势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我国最早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学术论文出现在2001年.学者们从工具视角开始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界定,到认识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虚拟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展的外在推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解决网络心理问题的需要、也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两个方面;实施途径很多,其中网络心理咨询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很多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既体现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又彰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自身个性的五大原则.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运作体系,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趋势.

关 键 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研究进展;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1)06-0081-07

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课题.我国最早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学术论文出现在2001年,经过十年的发展和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也不断凸显.本文在对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一、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学者们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开始的,即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傅荣(2001)较早的认为网络心理教育包括网上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治疗等[1].魏荣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相关功能,以多种方式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2]从这些界定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或网络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网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体.

李强从理解互联网出发,认为网络本身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内容[3].这就开始从问题意识的角度界定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社会的悄然而至,网络生活方式也必然会深入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尤其是心理发展.由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4],以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5]

毫无疑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不仅在于是否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心理教育也不仅仅是关注、预防与矫正和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必然要反映到网络心理健康的本质中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6]同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的本质也必然会反映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中来.网络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开放的联系.正如李普纳克和斯坦普斯在《网络的形成》一书中所写道的:“网络就是连接我们共同活动、希望和理想的连环;网络形成是形成人们相互联系的过程.”[7]

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除了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容量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外,更以其平等、自主、交互性的社会性内涵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创新.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技术和工具层面上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转换.崔景贵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指出,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主体发展性的心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互动对话式的心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应是人本人性化的心理教育.[8]所以,所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其内涵: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工具;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环境,是开展心理教育的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资源,网络心理教育就是对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促进网民心理潜能的发掘;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与对象,关注、预防与矫正和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如网络焦虑、“网络成瘾”;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系统.[9]


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虚拟社会给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带来了种种机遇:第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拓展了人们的理论研究空间,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沃土.第二,社会存在的非实体性,为主体的个性释放营造了较为理想的氛围.第三,主体个性自由空间的扩展所带来的社会行为的非人性化趋势,为我们进行心理健康个案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现实参照;对网络行为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充分把握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发掘现实社会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10]

同时,网络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内容、方式带来了挑战,网络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增加了教育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11]65因此,虚拟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展的外在推力.

首先,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当数字化信息遍布大学校园各个角落时,大学生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学习研究到休闲娱乐,从认知行为到情感心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他们来说,网络所具有的魅力和所引起的心理困惑(尤其是网络的困惑和现实的心理困扰交织在一起时)都是不可阻挡的.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从事科研、获取知识、了解时事、交流感情、查询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现状下,如果只依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开拓创新,对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开辟心理教育工作的新途径.[12]90

其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网络心理问题的需要.由于网络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的道德有待规范,网络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丁玉祥认为,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情商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角色错位,人际交往萎缩为“人-机”交往的偏执关系;二是人性异化,表现为人格结构失衡,形成“数字化”的人格障碍;三是自我迷失与冲突;四是道德失范:道德自律的弱化导致“隐形人”的虚拟行为;五是技术崇拜:网络资源的泛滥促成“信息人”的上网成瘾[13].田益民指出,网络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认知失衡、交往障碍、畸型性心理、自我角色混淆、网络综合症甚至网络成瘾症.[11]66因此,应当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

最后,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网络教育是近十年才兴起的、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14]在网络时代,教育主体出现了“非主体化”趋势.教育主体不再是灌输思想的权威,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的主体,兼有信息传播者和思想引导者的双重身份,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平等的,传统的“教”与“被教”关系己不再明显.不过大多数研究者从积极的角度认为这种教育关系和工作氛围更具人情味,更有亲和力,更易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5].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必要进行整体性的教育理念转换,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三、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界目前提出的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黄玉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在网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系统,开设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定期举办网上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举办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针对学生进行学业心理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就业心理指导、人格辅导等[12]91.二是将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郭加书等指出,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和过度迷恋网络,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着诸如信息焦虑、情感冷漠和自我认同混乱等心理疾病和障碍.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人际交往教育、网恋心理教育等以预防和矫正网络心理问题[16].

关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目前学界提出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17]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包括利用在线、BBS、、聊天室等进得心理咨询;[18]开辟网络心理知识学习园地.其可以设计的内容包括心理书屋和心理百科、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介绍、优秀心理影片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服务有关网络介绍等[19].

网络心理咨询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网络心理咨询主要使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沟通,文字书写本身就具有情绪抒发的功能,也是一种整理思想、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Day与Schneider首次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李书艺证实了焦点解决疗法在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可行性[20].还有,王沂钊提出将多重模式理论应用到网络心理咨询中[21];Wright提出将写作治疗(writingtherapy)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中[22];王智弘与杨淳斐提出的一次单元咨询模式A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展与趋势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39;23]等.网络心理咨询的技术有:情绪深化的技巧、关系增进的技巧、文本呈现的技巧[24].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全新的咨询理念,具有现实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点已得到广泛认同[25],但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如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维持与巩固;不利于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诊断等[26].可见,网络心理咨询自身的局限[27]也决定了它并不能替代现实心理咨询[28],只有实现两者的互补结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9].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开始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作模式的探索.廖桂芳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助人自助,互助成长”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载体,以环境建设为基础,构建“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模式[30].宋凤宁等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教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与开发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1].

四、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原则

一些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光停留在思辨阶段,而应建立科学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于是很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在分析网络心理教育时可以借鉴相关思路,从三个层次上去认识把握网络心理教育[32]:首先,网络心理教育是一种网络教育思想,就是在网络教育的根本观念上要有明确的心理教育意识,可视为一种大网络心理教育观;其次,网络心理教育是一种网络教育原则,就整体网络教育而言,心理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贯彻于网络教育之中,由此实现网络心理教育向网络教育的渗透;再次,网络心理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大致包括准备性网络心理教育、过程性网络心理教育和补救性网络心理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

从心理学的视野去分析,网络心理教育的基本特征有:资源集约化,信息生动性,环境虚拟性,活动自主性,人机交互性和沟通间接性;网络心理教育中的心理学指导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33]还有学者从政治学的角度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个学生;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实现网络文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循环.[34]

关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张忠等指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一般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彰显自身的个性,实现与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就应遵循防治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交互性和主体间性相结合、“助人自助”与“互助共进”相结合以及互补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五大原则.[35]

五、从工具视角到体系建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趋势展望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趋势问题是关系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和程度的根本问题,准确把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趋势,对加强和改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出发、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出发,不难看出,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运作体系,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趋势.

首先,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只注重提供一些有关心理学概念、心理现象或心理疾病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忽视了访问者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得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建网站――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照搬到互联网上.这样做,一方面使一些访问者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感到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使许多访问者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之所以如此,是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足密切相关的.一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尤其是主干理论研究薄弱.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它的对象是人.而要做好人的思想心理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就必须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其客观规律.而目前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研究得也还不够深入.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实践操作层面研究薄弱.在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客体和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要相应改变.而目前不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和研究者,从探求新的工作思路、寻找新的教育载体等角度,对计算机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给予了理论上的充分肯定,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样多是集中在理论探讨层面,对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践工作等问题则很少触及,特别是没有从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中形成的心理问题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寻找课题,分门别类地进行细化研究.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的不足势必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其次,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看,加强理论与系统性研究代表了一种趋势.近十年来,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研究大体经过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工具意识和问题意识阶段.在这一阶段,网络被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延伸;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相应地,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上,体现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的延伸等.第二阶段,开始认识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它不仅指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指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即要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快捷便利,去形成心理教育的网络系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体现为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体现为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作模式研究.虽然这两方面的研究目前非常薄弱,但代表了一种新的趋势.

因此,随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当从如下方面着手:

第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象:“网络世代”的重新定位.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它的对象是人.而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必须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学术界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研究,形成主体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这是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而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生长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中,是“既现实又虚拟的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网络时代的人是“社会化”和“虚拟化”的统一.网络时代的人是具有生命感性的现实的存在,即是现实社会中有生命感性的现实的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生命现实的人.同时,也是生活在虚拟社会的人.其次,网络时代的人生活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环境.网络时代的人的状况既取决于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也取决于他们在虚拟社会中进行虚拟实践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最后,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具有特定的联系和关系,这个特定的联系和关系既包括了现实社会联系和关系,也包括了虚拟社会的联系和关系.[36]

因此,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不仅是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且也成为了网络社会关系中的网络人.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不断通过网络与外界(包括与人)进行接触,交流感情,交换思想,进行沟通.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受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双重影响,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规律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应从网络和网民的现实出发,研究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对大学生网民的影响,除了将网民作为直接对象外,还需要将相关内容纳入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网络世代”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网络世代”的心理健康标准、“网络世代”的心理障碍问题等.

第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基础化与系统化.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基础性理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教育自诞生之日就存在“理论主干脆弱、学科枝叶茂盛”的发展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专家倾向于主张从多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整合的角度来探索和研究心理教育这一复杂现象,努力用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统整的方法论来综合建构自己的理论范式.在目前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也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对那些事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理论重视不够.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的研究,形成现代的、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理论基础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等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论,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指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网络哲学、网络心理学、网络教育学、网络社会学、网络伦理学、网络文化学等新兴边缘学科,可以作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借鉴.

二是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要认真研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矛盾和本质,施行的方针、原则、方法和载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网上心理教育与网下心理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以及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只有从理性上、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网络心理教育实践与探索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最终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要优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将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创新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并尝试模型法、系统科学方法等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研究:从沿用到整合.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展与趋势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0340;产生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不断整合.在网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目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沿用了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为提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今后应当加强对现有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整合,在沿用的基础上创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作模式.

因而要从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中形成的心理问题的实际出发,分门别类地进行细化研究,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同时,还需要我们加强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受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影响,其现实心理问题与网络心理问题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心理问题,求助于网络或通过网络发泄,可能导致网络成瘾.因此,在网络时代,现实心理问题与网络心理问题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网上和网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网下”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能为大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发展给予心理支持.

总之,在新的发展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深入剖析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力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构建立体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关论文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心理健康教育及互。

刍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刍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健康。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心理素质及心理学。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心理健康及心理健。

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文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文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心理健康及。

构建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构建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