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夏令营――培养与选拔高素质型人才的新途径

时间:2024-04-09 点赞:50517 浏览:10438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高等教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学术夏令营――培养与选拔高素质型人才的新途径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高等教育及夏令营及学术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高等教育论文范文。

摘 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 世纪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使命和重要目标,“学术夏令营”正是适应时代需要、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发挥浙大优势而探索的一条培养与选拔创新型人才、优化研究生生源的新途径.

关 键 词 学术夏令营培养与选拔创新研究生生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ki.kjdks.2015.02.017

Academic Summer Camp - New Ways to Train and Select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YU Hong(Graduate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7)Abstract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a fundamental mission and an important goal in the 21st century research university,"Academic Summer Camp" is the need to adapt to the times,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in higher education,play the advantage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explore a new way to train and select innovative talents and optimize graduatestudents.Key words academic summer camp, training and selection, innovation, graduates21 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人才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时代对当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和新要求.为此,我校就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高素质学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其中的一个成功的尝试就是学术夏令营的举办.从2010 年开始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通过网上报名、提交方案、专家评审等方式评选出一些立意好、特色新、计划全、成效大的学院的夏令营方案并予以立项资助,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1 举办学术夏令营的立意和依据1.1“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赋予的使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创新,关键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知识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体现在创新投入和产出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够培养和汇聚大量创新人才.这几方面都与高等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也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高校是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育的龙头,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的领头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不可推卸的使命.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状况显然不适应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高校中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有等提高,特别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还相对薄弱,培养的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很小.二是高校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相应的创新成果及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够,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国际化程度较低,缺乏核心的竞争能力.①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大学本科高年级段的学生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学术夏令营正是适应这种使命而探索的如何在高年级大学生中甄别和选拔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模式.

1.2 研究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综合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价值导向.

研究型大学所要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人才,而这些人才不但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知识的创新者.因此,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中,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以造就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浙江大学是一所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高校,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型综合性人才既是学校目标,也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使命.然而传统的研究生的应试招生模式容易把一些富有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学生拒之门外,更多地招收一些善于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却又缺乏创新力的学生,因此如何更多地选拔优秀生源并改善学源结构一直是我们探索的一个课题.


1.3 发达国家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日益成为各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8 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探索、调查、发现是大学的核心.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发现者、学习者”,“研究型大学应通过一种综合教育造就出一种特殊的人才,他们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拥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经验,这样的人将是下一个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②在这种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纷纷修订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英国大学则以“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性精神”为宗旨,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人才.日本以1996 年的《日本劳动白皮书》为发端,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展新一轮的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③在教学模式上,他们采用了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模式,即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只起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将学生视作“参与者”与“合作伙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科研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其次他们设立学生的科研计划,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反对学生照搬照抄,鼓励学生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相比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我国高校目前基本还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终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学术夏令营正是受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的启示,避免中国教学模式的弊端而探索的一条培养和选拔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2 学术夏令营的目标2.1 培养高年级大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专业选择基本局限于高考志愿的填报,很多学生对专业和自我认识都不够充分,缺乏对本学科的了解和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学术夏令营的目标就是把研究型教学和实践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课程设置、主题研讨、专题讲座、实践调研以及参观实验室、与学科带头人及教授们近距离接触交流、对话企业家、科研作业及评价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研究能力及对学术探索的热情.

2.2 培养优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宝贵品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新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他造之地”,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但在中国高等教育中,一般均着重于对硕士生及博士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还不够重视.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仍旧以填鸭式教学、验证性实验、应答性考试为主,往往把学生培养成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思维的“乖孩子”,严重阻碍了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的出现.学术夏令营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努力探索一条教育教学的新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依托浙江经济优势及浙江大学学科优势,把学生学术研究兴趣的培养与自我激发、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的训练、科学规范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养成作为学术夏令营的目标.在夏令营活动中,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善于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设计更多的启发性课程引导学生求索热情,提供更多的调研机会锻炼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营造学生学术研究和创新氛围.同时通过与企业家的交流,参观实践调研究基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为学生确定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良好的借鉴.

2.3 加强高校之间的学术与人才交流学术近亲繁殖一直是中国高校所存在的问题,尤其目前中国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是以学习为主,除了课堂之外,缺乏交流平台,对其他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学术前沿几乎毫无了解.

学术夏令营通过与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求是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教授们近距离接触交流,使营员进入学科的前沿领域.通过聆听一些实力强劲的名师的讲课,感受他们渊博的理论知识、宝贵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人生阅、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深厚的理论功底,激发营员的学术兴趣和热情,使营员的思维得到最大的释放.通过师生互动、营员互动、以及与学长的互动,让来自不同学校的营员掌握不同的学术科研方法、学术的最新动态和学术的前沿问题,在相互探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一切使得营员在本科阶段就能了解到本校外其他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情况,为以后在研究生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研究兴趣和志愿的学校、导师及学科方向提供参考.

2.4 选拔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往往在划定的参考书范围内考查知识,忽视对学生学术性和科研能力的检测,加之初试专业科目成绩区分度不够,过分强调外语尤其是英语的选拔功能,虽然在初试合格后还有复试环节,但在短短的一二个小时的面试时间内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术能力的,这就导致一些综合素质较好,具有科研潜能的考生被拒之门外,录取较多往往是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分低能型学生.

学术夏令营本着“不具一格降人格”的精神,发挥浙江本土和浙大的优势,面向全国高校的大三学生,尤其是全国“211”和“985”高校的大三学生,采取自愿报名和教授推荐相结合中,依据成绩、研究潜质和综合素质来选拔营员.在整个夏令营活动中,通过沙龙与专题讲座等现场交流,让教授们判定学生对于学术问题的敏感性,观察参与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够敏锐地把握当前学科前沿,是否具有怀疑精神,敢于对现有观点提出质疑并加以论证,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通过精密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提出新的观点.通过参与实地调研与撰写调研报告,了解学生是否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是否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积极将想法付诸实践并具有高度的提炼能力.通过科研论文答辩、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整合材料融会贯通以及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发现真正具有研究潜质的创新学生,为选拔高质量的研究生提供生源保障.

3 学术夏令营的成效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从2010 年起,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资助各)学院举办学术夏令营,本着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的方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取得了诸多成效:3.1 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术夏令营的举办旨在增强高年级本科生的学术意识,培养他们的学术素质,开阔他们的学术眼界.可以说学术夏令营利用浙江大学校内校外的优势,促进全国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高年级优秀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帮助他们了解当前学科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同时把在研究生生涯中才能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在整个夏令营活动中贯彻始终,让学生在大三时提早掌握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进入研究生阶段提早做好准备,相比一般情况下研一才接触到相关训练提早了一年多的时间,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学术夏令营的经历对学生以后的就业、申请免研、出国深造、学术研究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夏令营结束后,学生们认为这样的模式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在此不只是学习,而是通过研究自我进行了很好的学术训练.

3.2 研究生生源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四年来国内外共有百余所高校近3000 名优秀学生参加了我校各学院举办的学术夏令营,从中发现并选拔了一批具备未来学术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研究型综合性人才,其中被录取为直博生的有近600 人,被录取为免试硕士生的有近800人.尤其是那些原本生源较差的学院,由于以前缺乏宣传,导致同内同类高校本科生对浙大研究生招生情况、对一些院系的教授、科研、人才培养和实验室条件等情况缺乏了解,害怕门槛太高,不敢或不愿报考浙大.通过学术夏令营活动,生源结构和生源分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展示了浙江大学及各学院的风采.

作为选拔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学术夏令营将是一项长期进行下去的活动,为了使以后的学术夏令营活动更有成效,影响面更大,吸收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源,建议以后的学术夏令营在以下方面加以关注:(1)夏令营活动除了甄别、选拔早期创新人才,宣传各学院学科之外,吸引优质研究生生源也是重要目的.因此在以后的夏令营活动中应加强研究生自主选拔招生的面试考核内容并明确提供相应的招生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更好的“985”、“211”学校的优质学生到浙江大学继续深造.(2)为了让更多优秀的海内外学子了解浙大,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及国际上的学术交流,建议学术夏令营逐步走向国际化.为此有条件的学院可以依托现有的海外合作伙伴,积极调动有海外资源的相关老师参与夏令营活动的积极性,并建立若干对口相应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人,以实质推动学术夏令营走向国际化,并把它建设成为学校、学院对外交流和国际化合作的新平台.(3)学术夏令营是一项责任心重大、工作繁琐、经费支出较多的活动,尤其以后它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不仅招收国内高校的优秀学子,而且要大量吸收国际高校的海外学子,活动经费势必大大增加.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夏令营活动中,除了学校增加经费资助外,各学院也可以广开渠道,努力争取社会资源,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长期互惠合作,以构建社会支持长效机制,把夏令营办成有浙江特色、浙大特色的品牌项目.

注释① 刘念才,赵文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6、8).②③陈建成,李勇,张敬,彭卫红.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启示.科技与管理,2009.1.11(1).

相关论文

煤田地质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究

本文是一篇煤田地质论文范文,关于煤田地质毕业论文题目,关于煤田地质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究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煤田地质及培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