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尚的回归

时间:2024-02-26 点赞:45792 浏览:8767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茶道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文化时尚的回归相关学士学位论文,可用于茶道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茶道及文人及儒家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在现代生活中作为一种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茶道、香道又渐渐回归世人的眼前,对于文化的发展和对文化的追求,这种文人情节以略带时尚的色彩出现,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文人的生活备受世人所追捧,无论穿着、饮食等.一直热衷传统,对文玩有所偏好的笔者,亦是茶道和香道的爱好者.本文从香道、茶道入手,进行简单的分析,就这一时尚现象作以简单分析,继而研究时尚的延续和变化.

关 键 词 :时尚;文人情节;茶道;香道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86-3

一、绪论

从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文化,儒家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深深影响了国人,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向来是崇尚“文”――在民间,这体现在人们对孔子、朱熹等人的崇拜,对科举的热衷,对状元、进士举人、秀才等这些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人的尊重与羡慕;在朝廷,这体现在政府重视科举制度,以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文臣的地位与权力高于武将,哪怕是掌管军事的兵部尚书、侍郎也通常由文官担任.


屈原大概是史上最喜好打扮的男人,“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从江旁走来,风吹着仙袂飘举,极为夸张的衣服上还披香草鲜花,气宇非凡,他的服装构成的浪漫瑰丽,和他的为人与为文一样,充满了理想化的.潘岳写《秋兴赋》,说到晋朝士大夫的生活情景:“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着士大夫们穿著上等的罗绸绉纱,袖口是特大加宽号,这种衣服一度非常流行,文人们也未能免俗,特立独行者如魏晋名士也是这种大袖宽衫的追随者.古代文人宴饮诗会间的酒令,是在酒桌上玩的游戏,根据输赢情况来决定罚酒,一般是输掉游戏的人赢得喝酒的机会,就是被罚酒.自古以来,各种各样的酒令在酒宴上流传,而这其中最风雅最著名的酒令游戏便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对于在古代文人穿着饮食、服装、起居乃至时至今日看来的种种陋习,在古代都是引领时尚的群体,被大众纷纷效仿.时至今日,文人的穿着、起居亦为人所向往.

二、茶道的兴起

古代文人有“四道”,分别是“茶、花、香、弈”,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欢,茶道与香道文化都是源于中国,两者均起源于唐代,至宋代达到高峰,后经历了明、清发展成熟,成为一种休闲养生的精致生活.可惜是由于清末、民初时期政局不稳,茶道和香道被人忽视,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香道又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风行开来,特别是像沉香、檀香这样的高品质养生香品,更是受到人们的推崇.被许多人用于日常的起居生活当中,而在一些茶楼、会所、咖啡厅等这些文化所更是极其多见的.香道相对于茶道来讲,现在影响力虽没有那么大,但也正慢慢地在一些追求健康、艺术的人群中普及开来.香道是以小型的香炉温热天然香木,然后闻其香气.与茶道一样,在实施过程中,茶叶与沉香所产生的清幽香气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身心愉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是个人修养的高雅艺术活动.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人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从元朝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发展过程中,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文人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不少茶人甚至终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消极潦倒的倾向.

茶禅文化是一个容量很大、范围很广、内容非常丰富的大文化圈.它起源于夹山寺,千百年来,传播于神州大地,并蜚声海外,但是它并不局限于佛教文化,它的主流确实是中国佛教的茶道.它由禅而兴起,继由禅而成熟,终因禅而成就.它虽然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但它的脉络却由佛教茶道而一以贯之.

中国茶文化因其历史渊源的深远,而汇入于厚重的中国文化主流,并且具有独特的中国人性.作为融汇儒、道、释三派的美学观点,“天人合一”成为中国茶道的哲学基础.儒学的“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道家的“宁静致远,道法自然”,佛教的“茶禅一味,梵我一如”,其要义均在于人与大自然的精神联系与心灵感悟,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感流和精神融通,最终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这便是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品茶需要有一份佛家的清寂,道家的超尘,儒家的风雅,远古的空灵虚静.“茶禅一味”,正是反映茶道与禅心的默契,其意在消除常人的妄想,即所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论过去与未来,或者相不相识,只要真心真意地以平常心在一起“喝茶”,就可感悟“茶禅一味”的高雅境界.正所谓:“唯是平常心,方能得清静心境;唯是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

在社会生活中,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别人.亦这样的做法,春喝花茶,经过一个冬天体内有很多淤塞之气,用花茶芳香开窍;夏喝绿茶,夏天炎热,绿茶可以清火、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喝乌龙茶,秋天干燥,用乌龙生津滋润;冬喝红茶,暖胃、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但更多人以绿茶和红茶为主,绿茶一直备受追捧,铁观音、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吉白茶、南京雨花茶等都为世人所熟知.红茶多以工夫茶的形式出现.不得不提的普洱茶,无论哪种茶类都有着几十种的分类,泡制的方式又有种种.然而这只是茶道的第一步也是很少的一部分.

茶道,便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的就形式而言,茶道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由于选茗的不同便有了“绿茶茶道”“红茶茶道”“普洱茶道”等.

除对茶叶的选择外,其水的选择便为其二.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将水的选取定为“九难”之一.(九难:造、别、器、水、灸、末、煮、饮)品茶品的是茶汤,可见水的选择直接影响茶汤品质的好坏.一杯好茶需要经过水煮、冲泡、品尝判别其优劣.因此,水对于茶来说,是密不可分的挚友.以山泉、雪水为佳,世人为其便捷极其环境之不许,而矿泉水为来自地下深处的地下水,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在高温高压下,自然净化溶解纯天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矿泉水便成了不二之选.

再其次便是器形的选择,一般分为煮水器、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盛茶器、品茗器、涤茶器及其他器具,煮水器的日本铁壶、中国陶壶等,理茶器、分茶器、盛茶器、品茗器的紫砂器,青瓷龙窑瓷等各种茶具.

器具、方式各不相同,无论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但品茶还要讲究人本身来品,与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道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煮水、泡茶、品茗、器具的选择,便有着宜兴紫砂壶、日本南部铁壶、龙窑瓷的兴起.

更多是对品茗过程中的美器视觉享受和茶的味觉享受极其过程中享受精神的空灵和交流.

三、香道的复兴

香道,较之茶道便更为陌生.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在古代品香即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明代医家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在清宫医药档案中,慈禧、光绪御用的香发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内容丰富.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可见香曾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王侯将相与后宫嫔妃,到文人墨客和寻常百姓,乃至佛法僧道,无不与香为伴,对其推崇有加.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有幸今日随物质生活的提升亦带动精神生活的升华,开始有一群现代的雅士因沉醉沉香之美亦推广品香的活动,将品香之艺术融于生活乐趣中.在此介绍给喜爱香的文人雅士,品香对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外观气质有绝对的助益,在这功利太过炙热的社会,不妨利用品香静下来调调气息,提升自己的智慧.

香道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人手,涉及一系列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较为知名的相关名次:檀香、沉香、棋楠香、藏香、香篆、宣德炉等等,均与香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香道的玩法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种:明火点燃线香(比较常见的线形直线香)、空熏法(埋碳法)和篆香法.明火点燃线香如字面所言,明火点燃即可.

空熏法将点燃的木炭埋在香炉中的香灰里,用木炭的热量慢慢地把香粉加热,使香味慢慢散发出来.此时,檀香的淡雅香气从炉中缓缓流出,不艳不妖.

篆香法是香炉中将香灰压平,再在香灰上用模具倒压沉香粉末,形成祥云的吉祥图案.为避免味道不纯,点燃时还必须用同样成分的线香,缓缓点燃香炉中的祥云图案.由于是明火点燃,篆香法流出的香气更加浓郁.

“必须要心如止水,慢条斯理地完成焚香,不然你的香要么燃不转,要么得不到纯正的气味.”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算是一种文人气节的回归,已经被更多人接受.如怅然若失,又似有所得等

四、结语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生活艺术均源于中国,在古代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绚丽多彩的篇章,在传入日本后,早已&#

本论文为茶道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文化时尚的回归相关学士学位论文,可用于茶道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茶道及文人及儒家方面论文范文。

25104;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

茶道、香道是一种以香、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焚香、品香.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仪式.茶道、香道最早均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时至今天,香道和茶道、花道这些纯粹的典雅的生活艺术,它们的面貌对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那些神圣而庄严的文化传承在中国早已逝去,现在又慢慢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又被世人所热爱追捧.不是仅要求参与者通过味觉、嗅觉、触觉、视觉上的优雅过程感受,而是要达到一种闲寂、优雅的内心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目标.

相关论文

译者文化身份的回归

此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文化类论文例文,与译者文化身份的回归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及译者及英语系方面的论文发表。

当时尚社会遇上传统文化

本文是一篇蚕豆论文范文,关于蚕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当时尚社会遇上传统文化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蚕豆及饺子及妈妈方面的的大学硕。

谁传统文化不时尚

本论文是一篇老师类论文格式,关于谁传统文化不时尚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老师及学校及大世界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老师论文。

东方时尚文化之巅

这篇品牌论文范文属于文化软实力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品牌类有关毕业论文,与东方时尚文化之巅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品牌及产业及时尚方面。

公馆复兴回归层峰居住文化

本文是一篇公馆论文范文,关于公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公馆复兴回归层峰居住文化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馆及传统建筑及人际关系方。

蒙牛真果粒:借电影文化升华时尚营销

本文是一篇真果论文范文,真果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蒙牛真果粒:借电影文化升华时尚营销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真果及品牌传播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