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时间:2024-04-22 点赞:42525 浏览:8005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教师反思方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成长相关论文注释格式,可作为论文格式专业教师反思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教师反思及六年级数学及教学反思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中遇到问题不断思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经常写一些课后记录,记载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但并未深究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每一个异常行为背后的表象和真实想法,已成为教学行为的一部分.这种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地放矢地改进教学的方式,使我的教学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一、深钻教材要落到实处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教学中,我曾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五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学生没有困难,还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能否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即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理解:根据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所以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列出等式.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140:2等于x:5 解出 x等于350

教学反比例应用题时,“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说明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两次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是相等的.由此列出等式.

解: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4x等于70×5

解出 x等于87.5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格式和解法,也很简单嘛!谁知在随后的练习中就发现了问题.


首先是家庭作业,作业前专门要求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一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学过的算术的方法解答.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简单,只要我做对,就行了.”看来同学们对新知识还是有畏难情绪的,可是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过去,看来只有硬性规定了.

在作业中慢慢发现了别的问题,比如:明明是正比例的应用题却列成了积相等的反比例的形式.成反比例的,却列成了比值相等的正比例的形式,而且答案还是正确的.开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毫不犹豫地打上个叉.后来发现这种错误不是一两个同学存在,于是改作业的笔放慢了速度.细细琢磨一下,却发现了问题,有些题是属于模仿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格式,对意义理解不透彻,硬凑的答案.但有些题仔细想学生的解法还是有道理的.成反比例的应用题用正比例也是可以解的.比如:

相关联的量是(每天用的数量)和(用的天数),每天用的数量随着天数变化,总数量是一定的.因此,每天用的数量和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在教学中,只关注了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而没有关注“同一个量的两个数的比和相对应的另一个量的两个数的比刚好相反.”导致了学生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应用题只可能想到一种方法,问题的症结可能就在此.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对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观察不够充分,分析不够透彻,使我对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仅局限于教材的表述.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深钻教材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

二、我要走进孩子的世界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体现了学生自主开放的原则.

记得以前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总要运用多种手段讲解“破十法”.先摆小棒,再在投影上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最后填空.光是如何填空就用很长的时间,填空后还要带着学生把口算过程多说几遍,可是做练习时,有的学生还是不会,只好给他们再吃小锅饭.而课改后,通过设置一个“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36元的赛车,还要再攒多少钱”一个生活情境,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询问,得出了这样几种计算方法:

方法1:通过摆小棒得出:

36-8等于 想:16-8等于8 20+8等于28

方法2:通过摆小棒得出:

36-8等于 想:10-8等于2 26+2等于28

方法3:口算得出:

36-8等于 想:36-6等于30 30-2等于28

方法4: 36-8等于 想:8+(28)等于36 36-8等于28

方法5:一个一个减出来:

36个1减去8个1是28个1

方法6:父母教的:

36-8等于 想: 8-6等于2 30-2等于28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这种问法和以往的“跟我读”、“像我这样做”这种语言上的变化这么不同,居然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效果.

以往我们教数学,教师只是教方法,问结果,只要结果对了,就算学会了.很少去问学生是怎样想、怎样算的.我突发奇想:当堂统计一下学生最喜欢用哪种方法算.结果表明:用的最多是第2种方法,即从36中拿出10,用10-8等于2,再把剩下的数相加.其次是连减法即方法3,第三才是“破十法”.方法5有几个学生用,而方法4和6只有个别学生用.真是出乎我的预料,学生想的方法比我设想的多得多.这次的教学感想是,我要多和孩子交流,要走入孩子的思维世界.

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一年级上册我上了《买铅笔》这节试教课.在教学15~9的计算方法时,课本展示的几种方法都是让学生摆小棒体现出来.通过开学近两个多月的观察及了解,我发现同学们在20以内进位加减法计算时有一部分同学需要借助实物,如小棒或教具.这部分学生还特别喜欢借助手指,你看:在口算时,他们右手拿笔,左手五指伸开对着自己,手指一屈一伸,像在做手指操,右手很快写出答案,使用手指,这对他们来说,是得心应手的.另外一部分同学已经熟练地运用凑10法,或别的方法,直接看着算式计算而不需要借助实物.显然书上提示的方法(摆小棒)已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因此在教学15~9,探讨计算方法时,我没有让学生全都去摆小棒,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摆小棒,数手指,或者想一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不同的认知方式,我认为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在交流计算方法时,我发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同学们算的快,但让他讲讲他是怎样计算的时候,却很慢,或者说不完整,感觉很吃力.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想了很久:如果问我们的老师15-9等于也一定是脱口而出,而你是怎样想的也要停顿下来思考我是怎样计算的综合原因是:一方面我们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的教材是基于学生不会算的基础上编制的,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幼儿期间很多已经学会了,也就是说已经在二楼的他们,要上三楼,必须回到一楼重新来过.就好比我天天在走路,突然间你问我,走路时,我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那我一定要停下来,想一想才能告诉你.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分析,我认为操作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能够通过思维活动进行计算,就不必要操作小棒.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并非多多益善.

以上只是自己一些简浅的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值得教师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我会将教学反思进行到底.

相关论文

科学的评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关于学生及评价及教育教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相关论文范文集,与科学的评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对不。

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本文关于课堂教学及教学法及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课堂教学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重视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重视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初。

社团建设:给学生一个成长的支点

为您写社团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社团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社团建设:给学生一个成长的支点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包括关于社团及文化建。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这是一篇关于思想教育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学生论文专业与思想教育及教学经验及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