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谚语的对比其翻译策略

时间:2024-02-20 点赞:44750 浏览:8626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谚语论文范文,关于谚语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汉英谚语的对比其翻译策略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谚语及自然环境及汉英方面的外文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谚语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汉英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语句,它语言精炼、意蕴隽永,凝集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是英汉词汇海洋里的瑰宝.由于汉英民族存在着地理、历史、宗教、文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汉英谚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从汉英谚语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对应、半对应及不对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谚语的翻译策略.

关 键 词 :汉英谚语 对比分析 翻译策略

一、引言

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的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具有持久性、通俗性、口语化等特点.早在17世纪,英国牧师罗伯特·索斯(Robert South)在其传道书的第一章里写到:“What a proverb, but the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of several ages, gathered and summed up in one expression.(谚语乃众多时代经验积累、观察所获而集中表达之炼语也.)”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有名言:“The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谚语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本文将从汉英谚语形式与内容上的对应、半对应及不对应现象着手,分析汉英谚语的异同之处,以期为汉英谚语的翻译提供借鉴.

二、汉英谚语的来源对比

(一)汉语谚语的主要来源

1.来源于普通人民的日常言语

大部分汉语谚语都是由各行各业的人集体创作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汉语中很多谚语都同农业生活中的耕作、饲养、天气、季节以及许多在农民中广泛流传的事物相关.例如:

(1)瑞雪兆丰年.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来源于文学作品

(4)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6)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唐寅《废弃诗》)

(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8)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曹雪芹《红楼梦》)

(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3.来源于国内少数民族语言

(10)名山不在高而在于景,人美不在貌而在于心.(朝鲜族)

(11)莫求金银堆成山,但原儿孙都成才.(回族)

(12)有桥的河流显秀美,有客的人家显和美.(蒙古族)

4.来源于英语

(13)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14)条条大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

(15)闪光的不都是金子.(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16)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He that can not eat the grapes says they are sour.)

(二)英语谚语的主要来源

1.来源于民间

和汉语谚语一样,大多数英语谚语来自于民间,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容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

(17)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ne.

(18)Ale will make cat speak.

(19)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20)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21)A 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2.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

许多谚语来自古典文学作品,更准确地说,它们主要来源于经文、古代神话、寓言和传说等.

(22)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圣经》)


(23)Much cry and little wool.雷声大,雨点小.(中世纪神秘剧Did and Abigail)

(24)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口渴的鸽子》)

(25)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伊索寓言》)

(26)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结局好就一切都好.(《麦克白》)

3.来源于其他语言

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希伯莱语、阿拉伯语、汉语以及其他语言,为英语谚语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7)Still waters run deep.静水深流.(源于法语)

(28)Walls he ears.隔墙有耳.(源于法语)

(29)Only an elephant can carry an elephant's load.巨象才能托重物.(源于印度语)

(30)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start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源于汉语) (三)汉英谚语来源比较

总体来看,汉英谚语大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其他语言,它们的起源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大多是由于在地理、历史、宗教、文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造成的.例如汉英谚语中对“春风”的概念就存在差异.在中国,“春风”指的是东风、南风,而在英国则指西风.另外,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生产活动或经验的谚语,而英国则有着相当数量的关于航海和捕鱼的谚语,这和两国的社会状况及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中英两国宗教信仰的不同,相关谚语也有着较大区别.例如英语谚语“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译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比译成“谋事在个人,成事在上帝.”好得多.

三、汉英谚语的形式与意义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一)汉英谚语的形式与意义对比

1.汉英谚语中的对应现象

汉英谚语中有些使用的修辞方式和意象是一样的,虽然二者出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但出现了超越国家边界和文化限制而达到完全对应的状态.例如:

(31)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

(32)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

(33)Out of blows friendship grows.(不打不相识.)

(34)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趁热打铁.)

谭载喜先生在其著作《翻译学》中曾说道:“两种语言在选择词汇时,不可能出现绝对的一致,因为人们的生活经验往往是互不相同的.然而,我们都属于人类,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里,自然生活条件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我们各自的语言终究存在着不少选词、用词上的相同之处.”他从词汇的角度解释了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民族在某些时候会采用完全一致的修辞方式及意象这一现象,这也是汉英谚语出现完全对应现象的原因.“人类文化的共同根基大于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虽然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的具体生活方式各异,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生活和思考的基本方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尽管处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中,整个人类还是共享着许多相同的事物.比如说,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样的阶段,整个世界都共同享受着太阳、月亮、星星、山川和河流等自然赋予的东西,而这些反映在谚语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对应现象.

2.汉英谚语中的半对应现象

由于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一致,因而人们对同一概念产生的联想也会不一样,因此会采用不同的意象或表达形式来反映同一事物.汉英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反映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半对应现象.

(35)Three fools make one wise man.(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汉语谚语有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出自文学作品.而英语中虽然用的是“fools”和“wise man”,但是其含义和汉语谚语是一致的,都是表示多个普通人的智慧合在一起会超过一个天才智者的智慧.

(36)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

同样,这个汉英谚语含义基本相同,只不过采用了不一样的意象进行说明.

(37)A 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例(37)中的半对应现象与中英两国的社会地理密切相关.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许多谚语都来自农业生产活动,而英国的航海业发达,其谚语很多都与航海业息息相关.比喻不注意小事可能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时,汉语中使用的是“堤坝”和“蚂蚁”,英语中使用的是“leak”和“ship”.

以下几例都是汉英谚语的半对应现象:

(38)You can’t h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39)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40)An evil-doer is his own gre-digger.(多行不义必自毙.)

(41)You can 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2)It is too late to lock the stable door when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43)Where there’s oke, there’s fire.(无风不起浪.)

3.汉英谚语中的不对应现象

由于汉英民族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意象在汉英语言中会产生不一样甚至是对立的概念.由于各民族文化的独有特征,谚语中会出现意象缺省的现象,这就是汉英谚语中不对应现象出现的原因.西施是中国历史人物,代表“美人”,如果英语国家的人不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的话,就无法正确理解谚语“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含义.在汉语民族中,“狗”往往是卑贱的动物,因此汉语谚语中狗的形象多含贬义.而英语国家的人一般将狗看作是人类的朋友,对狗有着怜爱之情,因此其谚语中狗的形象多为褒义,这就造成了二者谚语中的不对应现象.

以下谚语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英语中不存在相对应的事物:

(4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5)小卒过河,意在吃帅. (4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同样,英语中也有包含其独有特征的谚语.如:“It’s better to reign in the hell than serve in heen.”此句谚语带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

下面的谚语表达了汉英语言对“狗”的不同看法:

(47)Love me, love my dog.

(48)Every dog has its day.

(49)狗嘴里吐不出.

(50)救了落水狗,反被咬一口.

(二)汉英谚语的翻译策略

谚语是人类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品,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翻译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地运用汉英两种语言的表现手段,力求再现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1.对等翻译策略

汉英语言国家的人民因为存在着相似的经验与阅历,有些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使用的修辞方式和意象不谋而合,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对等翻译策略不仅可以使译文通顺,还能够使受众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译文.比如说“笑一笑,十年少.”译成“Smiles make one younger.”.

(51)人勤地不懒.(If man is diligent,soil is not idle.)

(52)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53)人靠衣装,佛靠金装.(Cloth makes the man.)

2.变通翻译策略

当汉英谚语存在着半对应和不对应现象时,采用变通翻译策略更为适合.变通翻译策略可以采用同义谚语套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与加注的方法.

1)同义谚语套用

(54)Don't gild the lily.(不要画蛇添足.)

(55)The burnt child fear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56)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57)Murder will out.(纸包不住火.)

2)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有时在翻译汉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和意译都不能确切有效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以采取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如:

(5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A dog snarls at Lu Dongbin for it mistakes him as a bad man.)

(59)狗嘴里吐不出.(A dog's mouth emits no ivory——a filthy mouth cannot utter decent words.)

(60)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手掌心.(Sun Wukong cannot jump out of Ru Laifu's palm——Be unable to jump out of another's grasp, however clever and capable one may be.)

3)加注

加注的翻译方法一般适用于汉英谚语中出现意象缺省情况时使用,特别是在涉及到双方历史文化人物或事件的谚语翻译

此文是一篇谚语论文范文,关于谚语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汉英谚语的对比其翻译策略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谚语及自然环境及汉英方面的外文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谚语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时.加注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源语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或语义来源,既可保留源语谚语中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特点,也有利于谚语含义的理解.

四、结语

汉英语言中的谚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形象地反映了汉英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哲理及自然环境.要翻译好汉英谚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还要熟知相关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翻译时,可采用对等翻译和变通翻译等策略,力求在准确表达源语意义的同时,再现目的语的内涵和本质.

相关论文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交际翻译策略

本论文为关于汉英翻译方面毕业论文翻译,关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交际翻译策略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可用于汉英翻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名胜古迹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策略

本文是一篇汉英翻译论文范文,汉英翻译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名胜古迹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策略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汉。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

本文是一篇国际商务论文范文,关于国际商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国际商务及合。

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本文关于商务英语及商务英语翻译及英语语言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商务英语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相关毕业论文的格。

英文商标翻译策略

本文是一篇商标论文范文,关于商标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英文商标翻译策略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商标及译名及对外贸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法律术语的风格特点与翻译策略

本文是一篇法律翻译论文范文,法律翻译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法律术语的风格特点与翻译策略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律翻译及和法律及法律方。

中医药膳名翻译策略

本文是一篇药膳论文范文,药膳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关于中医药膳名翻译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药膳及科技翻译及目的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接受理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为您写文学作品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文学作品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接受理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