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在中国的特殊性

时间:2024-02-05 点赞:48619 浏览:9630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教学法论文范文,关于教学法硕士毕业论文,关于英语教育在中国的特殊性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学法及外语教学及英语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学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民族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不同,因为语言属于一种显性文化.学会一门外语意味着能使用别的民族的语言,但要达到用外语表达自由、交流顺畅和得体有一定难度,因为有深藏于各民族人民心灵的隐性文化.本文作者试图从语言的民族性、语言的地域性、语言的文化性、语言的文字性和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五个方解读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以期与同行一起探索我国英语教育的特色.

关 键 词 :英语教育 民族性 文化性 文字性 特殊性

1.引言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而二语/外语是不同国家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这样人们对二语/外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二语/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凸显,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加强二语/外语教学与研究.从过去一百年外语教学与研究来看,国际上二语/外语教学经历了从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到交际语言教学法(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等的好几十种外语教学法,但教学效果都不理想.随着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外语教学法在二十世纪70年代进行了研究转向,转向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从关心教学方法到关注语言教学目标、语言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的转向;一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注重语言学习过程本质研究的转向.

2.语言的民族性

每一个屹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有其民族的特性,表现在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等方面的不同.历史上每当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时,首先改造的就是被征服民族的语言,如英国殖民地的建立过程就是其语言改造的过程,以至于这些被殖民的国家或地区把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由此可见,语言对于树立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若要给一个民族下一个定义,首先必须从这个民族的语言出发.人所具有的人类本性的发展取决于语言的发展,因此,民族的定义应当直接通过语言给出:民族,也即一个以确定的方式构成语言的人类群体.语言是人们感知世界、认知事物的方式,同时人们使用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生活在世界不同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各个民族,从创造语言到使用语言,逐步走上了一条确定的历史发展道路.世界上的语言各不相同,萨丕尔的一段比喻的话可以较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上语言的巨大差异性.他说,“从拉丁语到俄语,我们觉得视野可及,景象是大体相同的,尽管近处的、熟悉的地势已经改变了.到了英语,我们好像看到山形歪斜了一点,不过整个景象还认得出来.然而,一来到汉语,头上的天都变了.”这充分说明:语言的特性更好地反映了民族的特性,也就是说,语言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韩礼德认为英语是典型的西方语言而汉语是典型的东方语言,如英语有语法标记比如词的变化形式、词序的要求等,力图把语法形式的种种细微差别体现在语音当中,而汉语缺乏语法标记,排斥所有的语法形式,并以非语音的方式表示形式关系.

3.语言的地域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民族或者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或者由于人为的外在压力或者由于扩张的需要,人类总是在迁徙中生存和发展.稍稍留意,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的语言是有差异的.索绪尔认为,对于地理上的差异,是就它的理想形式来提出的:有多少个地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因为地理上的分隔始终是语言差异的最一般因素.但事实上语言交错现象很普遍,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多种语言并存,然而这并不排除有相对的地域分布.这对二语/外语教学有什么启示呢?在外语教学研究转向后,国外都使用二语习得概念.

4.语言的文化性

文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文化指眼睛看得见的文化,如有关衣食住行、社交活动、宗教、礼仪、文体活动等;隐性文化是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文化,它通常指的是隐藏在习惯性行为、语言行为背后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隐性文化制约着显性文化.东西方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形成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的不同.中国文化是在儒家的熏陶下和道家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家族社会结构的德性文化(如:德治―礼治―克己―和谐―中庸―不争―顺其自然等价值取向).这种文化被称之为“主静”(李大钊)求稳的文化.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哲学、文学和法学思想以及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受到文艺复兴(Renaissances)、宗教改革(Reformation)、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实证科学的熏陶,形成了以个人或党派利益为基础的国家体制结构的征服性文化(如:法治―力治―竞争―技术崇拜―征服自然等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属“主动”(李大钊)求变的文化.李大钊认为,静的文明要适应动的文明,需要较大的决心和毅力.“我们能教授语言学习者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却无法教授他们消除障碍的桥梁”.所以,在没有英语文化环境的情况下,要学好英语,真是困难重重.Corder就认为,“如果动机明确,任何人只要身处其环境中学会第二语言是不可避免的”.

5.语言的文字性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由于东西方人认知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其记录事物的文字也体现出差异性.汉字是自源文明(即主要借鉴自己的历史而相对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的典型代表,起源于象形文字,由笔画、部件、整字构成多级形体结构,被称为二级符号系统.它以形写意,形声义一体,是平面文字,讲究“意合”是汉语的典型特点,从而也重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特点.英语属拼音/字母文字,是借源文明的标志.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欧洲的字母文字来源于希腊字母,然而包括希腊字母在内的世界各种文字共同的祖先是以腓尼基字母为代表的闪族文字.

6.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注重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经典皮亚杰理论.新皮亚杰学派认为,儿童的知识起源于文化,儿童从文化中获得用来应付其环境的智力和语言工具.因此,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既与其生理和认知特点密切相关,又离不开社会和语言环境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语言学习在较大程度上类似于其它知识的学习,要受到智力、语言学能、个体差异、动机和态度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同时,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两种差别较大的语言,从词汇来说,英语的单词是由形的识别到语音识别,之后才到意义加工的间接通道(indirect route),即英语的单词要通过语音感知这一中间环节,才能将音、形、义联系起来,而汉字的特点――音、形、义相结合的造字方式建立了认知的直接通道(direct route).因此,习惯了汉语思维的人学习英语的难度就会增加许多.


7.结语

外语教学是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并形成了与当时当地相适应的教学法,于是呈现了外语教学法学派林立的状态,但归结起来不过两条途径,即X教学途径和Y教学途径.Paul Dies & Eric Pearse说,“从本质上讲,交际语言教学法是折衷法”.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完整,属于典型的东方文明,其民族特性深藏于华夏子孙的心灵.在中国,我们应根据我国外语教育的特殊性,在不同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专用英语)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大胆进行外语教育的实践、实验和研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

相关论文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育

关于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及母语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化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素。

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的语用失误

本文是一篇少儿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少儿英语教育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的语用失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

语言学角度中国少儿英语教育

本文是一篇少儿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少儿英语教育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语言学角度中国少儿英语教育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少儿英语教育及英。

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综述反思

本文是一篇小学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小学英语教育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综述反思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小学英语教育及英。

诊断中国英语教育

本文是一篇英语教育论文范文,英语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诊断中国英语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英语教育及英语教。

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

本文是一篇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关于英语教育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英语教育及英语学习及。

印度人英语看中国英语教育

本文是一篇英语教育论文范文,关于英语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印度人英语看中国英语教育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英语教育及大学。

新中国英语教育政策变迁

本文是一篇英语教育论文范文,英语教育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中国英语教育政策变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英语教育及学习英语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教育的中国梦

本文是一篇师德师风建设论文范文,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教育的中国梦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