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彼岸世界”的别样文学

时间:2024-03-08 点赞:50300 浏览:10270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创作汉语言文学大专论文,关于《洛丽塔》――“彼岸世界”的别样文学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创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因其颇具争议的内容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被认为是一部极具英语语言魅力的作品.本文从解读纳博科夫的“彼岸世界”入手,以求进一步研究《洛丽塔》的文学特征.

关 键 词 :洛丽塔;彼岸世界;纳博科夫

一、纳博科夫的“彼岸世界”

弗拉季米尔纳博科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不可避免地受到俄罗斯传统文化,特别是白银时代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影响.其中俄罗斯象征主义的“彼岸”理念是他创作的首要主题.

他在饱尝背井离乡的艰辛,经受异域文化的碰撞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理念.一方面,他放弃了对文学作品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的诉求,而是更深层地挖掘了人性中贪欲的本性进而反讽了整个社会的沦丧,另一方面,极力强化文学主体的自我意识在文学创作当中的作用,专注于对作品美学形式以及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探索,由最初的创作俄文小说到英文小说的攥写,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异域文化对作家本人思想上的影响.这种创作理念的形成,与作家生活的时代特征、作家自身的际遇、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潮、作家早期成长的母语环境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名为“宇宙同步”的直觉审美体验总领了纳博科夫的文艺美学观念,作家正是通过这种以个体的自我意识为基础的精神体验,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到达一个有着无比艺术真实性的“彼岸世界”.

二、《洛丽塔》的别样视角

1955年纳博科夫出版的小说《洛丽塔》,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描写中年男子亨伯特与12岁少女洛丽塔的畸形爱恋的小说,在充满情感纠葛与伦理纷争的事件里,纳博科夫不惜用重重叠叠的华丽词汇和另类多情的夸张比喻来表达他的纯文学理念,营造着他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精致富丽,从而使小说处处弥漫着诗一般的幻觉氛围和梦一般的情乱神迷.

从《洛丽塔》第一部第一章开始,亨伯特作为第一人称开始对我们陈述,他自言自语的文字里充满了情绪,这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叙事风格.文中主人公虽是用第一人称讲述回忆了诸多的往事,但思绪却是跳动着的,不似其它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是完全脱离于读者的,读者在读作品是可以完全的分清哪是读者自己的思想,哪是文中主人公的思想,而《洛丽塔》中的亨伯特,凭借记忆来对往事进行回忆,叙事的跳跃结构因记忆而产生.记忆,梦想,幻觉,思辨.亨伯特一次次地对陪审团的成员们和每一个阅读者呼喊,这应该是《洛丽塔》的叙事最有感染力的手段之一,亨伯特让读者参与到事件的进程里来,让读者和他一起来评判是非,一起来思考,一起想象事件的进展.这种让读者被感染并成为作者的同谋表达方式,使人耳目一新,从而达到艺术真实的目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马库斯.坎利夫在他的《美国文学简史》称“《洛丽塔》是一本充满惊人机智和活力的小说”.亨伯特超越了读者与小说主人公之间应有的距离,成了读者的直接对话人,可以说亨伯特直接对读者的对话的形式是《洛丽塔》叙述的重要特征.


在《洛丽塔》里,所有的事件只存在于亨伯特的感觉里.可以说亨伯特是我们了解整个事件的唯一路径,读者知道亨伯特内心,知道他的思想,知道他的感受,仿佛我们看到的只是从亨伯特嘴里说出来的一个遥远而又绵长的情感纠葛,他从来没有把另外一个人的内心里的想法写出来,他所能做的只是不停在猜想,推理,就连洛丽塔,他也没办法控制她,他不知道存在于洛丽塔内心的秘密,不知道她的生活中的隐私.两个人在一起除了性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交织在一起的地方,没有了母亲的络丽塔只有和她这个所谓的“父亲”在一起才有出路,可以说在精神层面两个人就象是一组平行线,说到底,他只是知道他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这就是他的叙事视角.他严格的遵循着生活的现实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无从知道洛丽塔在知道她母亲离开这个世界的消息时的真实感受,他不知道她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和渴望要离开他去寻找自己的生活的,更不知道洛丽塔在离开他的那三个年头有着怎样的经历.这一点我们能够通过人们的片言片语去想象,去感受.纳博科夫十分的明智,他不但懂得,并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 “彼岸世界”的文学审美

在阅读《洛丽塔》的过程中,纳博科夫用梦一样诗一般的语言描写奔波时沿途所看到的风光:“远处的山,近处的山,更多的山,从未被人攀登或是即将变成一座座有人居住的山岗的瑰丽青山,东南走向的山脉,随着一座座峰峦远去,高度逐渐降低,令人动情地高耸入云,有着白色纹雪纹理的灰色石头巨像,以及严酷无情的峰峦在公路转弯处蓦然出现.” “在受到耕种的平原那头,在犹如玩具似的一排排屋顶那头,总会有缓缓地布满一片无益的美好景象,银灰色的雾霭中一个低低的太阳,用温暖的、剥了皮的桃子的色彩,把跟远处情意绵绵的薄雾融在一起的那道平面的、鸽灰色云层上部边缘染红.”无法避开像“睡眠像一朵玫瑰”或者“假如一根小提琴弦也能感到疼痛,那我就是那根琴弦”这样充满诗意的叙事语言,平淡的文字在纳博科夫这里像调进了蜂蜜,你会感到爽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味道的纯正.你看,“可是,那个星期四,一滴难得的蜂蜜倒确实落进了橡果的壳斗.黑兹预备一大早开车把她送到营地上去.”洛丽塔离家前往夏令营的那个上午,处于绝望的亨伯特突然看到洛丽塔跑回房间,并意外地扑进了他的怀里.事情的突然转折和惊喜,只有用“一滴难得的蜂蜜倒确实落进了橡果的壳斗”这样的充满诗意的语言来盛载了.这种诗性的充满张力的语言文字,在《洛丽塔》里随处可见.在大量使用描写句式、形光色声味的形容词的烘托下,《洛丽塔》语言的色彩就浓烈而耀眼.纳博科夫用超级精美的诗化语言、另类的狂人式语言、充满哲思的语言实现了小说内容的纤细拟人化及景物夸张的比喻描述,最终在“彼岸世界”中实现了自己对文学的追求.

在《洛丽塔》这部小说里,纳博科夫关于“彼岸世界”的文学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他用唯美的语言尽可能精细地描绘了人物和与人物相关的一切,使人从作者的语言里体会到了文学的高贵与神秘,从而达到一种用艺术重塑生活的目的.正如纳博科夫所言:“文学,真正的文学,并不能像某种也许对心脏或头脑―― 灵魂之胃有益的药剂那样让人一口吞下.文学应该是被掰碎成一小块一小块―― 然后你才会在手掌间闻到它那可爱的味道,把它放在嘴里津津有味的咀嚼;于是,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它那稀有的香味才会让你真正有价值地品尝到.”

《洛丽塔》像一把心灵的“常燃小火”,美丽、独特、柔情.它是一次长途的旅程,道路蜿蜒,反反复复.在《洛丽塔》问世的半个世纪里,时间正如纯火检验真金一样地检验着她,她也正如真金一样散发着能禁得起检验的光芒,当人们用温和,耐心,冷静,坚定的心灵去细细品味时,就会发现如同凤凰涅一样,必然要穿透纷扰繁复的欲念,涉过人性中是低俗的劣性才能看到《洛丽塔》中别样洞天.

相关论文

《洛丽塔》:小到电影

本文关于电影及小说及文学作品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电影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洛丽塔》:小到电影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对不。

《洛丽塔》看纳博科夫的艺术观

本文是一篇社会道德论文范文,社会道德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洛丽塔》看纳博科夫的艺术观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道德及艺术。

《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

本文关于读者及意识流及期待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读者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达洛维夫人》汉译中的诗化效果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

《夏洛的网》译介在中国

本文是一篇儿童文学论文范文,关于儿童文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夏洛的网》译介在中国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儿童文学及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