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小到电影

时间:2024-01-20 点赞:46912 浏览:9129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电影及小说及文学作品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电影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洛丽塔》:小到电影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电影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在美国文坛第一部有影响力的小说,英国新闻界将它选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名作之一.为了纪念纳博科夫诞辰100周年,好莱坞在1997年将《洛丽塔》的故事第二次搬上银幕,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众所周知,小说是文学的一个重要体裁,电影是视觉文化时代到来的产物;虽然小说和电影有着某些共同的艺术规律,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运用不同的符号和媒介,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从我们追求的目标来看,电影的改编应该在忠实于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同时,在把小说搬上银幕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要对小说的诸多构成元素进行删减或改动,所以改编者总是时时处于艰难的选择之中.由此,《洛丽塔》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为我们探讨文学和电影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饶有意味的文本.

纳博科夫说过:“在天才作家手里,时间、空间、四季上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思想,凡此种种,都已不是古已有之的老概念了,都不可能用陈词俗套来应付了,而是非凭艺术家的大手笔铸造出惊世骇俗的文字,来加以匠心独具地描绘不可.”《洛丽塔》正是他用大手笔铸造出的惊世骇俗的文字,而这样一部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与原先创作者创作的小说文本已属于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洛丽塔》的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在表现艺术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明显的差异.

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各自使用不同的媒介来展示其艺术特色,不同的媒介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文学是以文字语言的组合作为自己的艺术媒介的,而电影则以影像(也包括与影像相伴的声音)组合成的镜头作为自己的艺术媒介.小说《洛丽塔》作为语言大师纳博科夫的作品,其语言运用上的独特魅力要以电影影像的方式加以淋漓尽致地表现无疑具有相当的难度.

小说《洛丽塔》是以自传体回忆录的形式出现的,它将回忆的人物置于一个文学的框架中,成为一个罪犯临刑前的自白书.小说打破了全知全能的视角,故事的叙述者与主人公同为一个人,其叙述内容的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从主人公的视角记述的一切既是读者获得信息的唯一来源,又是一个不可能(不可信)的来源,因此小说《洛丽塔》只是一个模糊的框架,是语言艺术复杂的存在,更多内容有待读者去挖掘,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突显了小说虚构性的本质.而在电影《洛丽塔》中更多的是意识流式的生活展现,从开头亨伯特落魄地开着旧老爷车在旷野上行驶起,观众的思维便随着电影的进展而进展,等到影片结束,观众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和相关思考也就随之戛然而止.可以说小说《洛丽塔》耐人琢磨的语言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适合传达抽象微妙的精神世界,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而电影《洛丽塔》诉诸于观众视听的影像符号就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相对确定的图像抑制了观赏者的想象力.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的,电影诱使我们脱离文字和个人观点,使我们进入群体图像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因此,小说作为一种用文字描绘出来的文学形象,不管如何细致具体,在读者心目中仍然是不确定的,文学与所指事物之间是有距离的,需要读者去填补其间的空白,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参与文本的再创造;电影语言则具有画面形象的确定性,虽然图像不会产生文字上的“歧义”,却也剥夺了观赏者想象和思维的乐趣.

正如马尔克斯认为的:“小说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影视作品抹去了人们想象力的空间,挫败人们积极的艺术思维.”因此,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即使是再高明再能干的改编者,也无法传递文字叙述的“神韵”,因为读者在脑海里想象出来的景象甚至是远比真实景象在他眼前呈现更加生动出彩的.

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具有复杂叙事结构的小说,这本初看像是通俗读物的小说从表面上看像是一部市井畸形爱情故事,又像是一部患有恋童癖的中年男人的传记,还像是一本美国游记,但它却包涵了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从这个角度来看,《洛丽塔》的小说文本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可拍摄性,况且小说叙事与电影叙事本就有着不同的特点.

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像文学迷宫一样的作品,叙事结构复杂,内容曲折离奇,拍成电影之后,影片删除了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情节.比如,亨伯特失去了他少年时期的初恋女友安娜贝尔以后,曾经在巴黎马德莱娜教堂附近邂逅了街头小莫尼卡,并和她有了短暂的交往.后来他又被瓦莱丽亚身上模仿小女孩的那种神态所吸引,并与她结婚,谁知瓦莱丽亚是个有夫之妇,亨伯特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经过不可避免的争吵和恼怒之后,亨伯特很快地与其离了婚,逃脱了这场不幸的婚姻.小说中纳博科夫之所以描写这一段经历是为了说明亨伯特是一个有着丰富而复杂经历的欧洲知识分子,这是小说中关键的一部分内容,而电影却将其略去.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的叙事主要通过场面和场面的空间转换来达到目的,所以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情节繁复、人物众多、场面恢弘的长篇小说,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一定要处理好情节、结构、人物、场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出于对文学原著的尊重,还是出于对电影本性的尊重,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删除情节前,应三思而后行.

小说《洛丽塔》内涵了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小说中提及或暗指的文学、艺术家有数十位,包括普鲁斯特、爱伦坡、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依德等,被认为是一部系统的西方文学批评图.

小说中主人公亨伯特被描述成一位中年知识分子,这些文化背景,从他的自述中引用了几位重要的诗人和文学家就可以看得出来.正如小阿尔弗雷德阿佩尔等评论家指出的那样,纳博科夫多次暗指了爱伦坡的某些特点.而且,亨伯特(或纳博科夫)还由此扩展出一系列具有类似经历的文学艺术家.由此,纳博科夫将小说《洛丽塔》从粗俗的故事中解救出来,从传统道德说教中释放出来,成为一部探讨艺术和审美的小说.

在电影中,亨伯特以爱德加亨亨伯特的名字登记住宿,扮演诗人角色的情节,以及大量亨伯特自况爱伦坡等有类似经历的文学艺术家的互文性描写,电影中却并未提及.这就使得电影《洛丽塔》缺失了艺术和审美的内蕴指向而陷于粗俗故事和传统道德说教的泥淖之中.

当然,如果我们深究《洛丽塔》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学与艺术主题散佚的原因的话,就不难发现,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中,改编者往往主张电影应符合大众接受特点和观众欣赏心理,这样才能使接受者比较顺畅地进入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审美感知过程.毕竟电影放映的时间长度是有限的,从观众的心理来说,一部超过三个小时的影片就会造成观众的疲倦感,而往往小说中一个简单的描写,要将它变成能够使观众产生联想的视觉形象,就需要运用许多复杂的形象.也就是说电影在有限的长度内比小说需要更多素材,这也就决定了影片在有限的长度内不可能去表现一个很复杂的主题.

因此,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就要求改编者更多地重视大众接受的心理,而不能沉迷于小说那种个人制作的独立自主性.小说的消费方式具有极强的个体自由性,使读者有充裕的时间和心境去仔细体会主旨、感受作品的个中之味,但电影是“一次过”的艺术,极端晦涩的主题只能是“曲高和寡”,观众欣赏人数不会很多,最终导致票房失败.


综上,电影改编要受到叙事手段、角度以及大众接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电影与小说之间存在着某些不可填补的距离;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决然地说改编就是要照抄照搬原著,其实只要改编者能深入理解原著的主题与立意,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原则,并找到符合其精神实质和风格特点的电影表现手段,小说到电影的转换还是可以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美]纳博科夫.洛丽塔[M].主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张真,临沂师范学院沂水分校)

相关论文

《洛丽塔》看纳博科夫的艺术观

本文是一篇社会道德论文范文,社会道德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洛丽塔》看纳博科夫的艺术观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道德及艺术。

《致D情史》:小家写不出的爱情

本文是一篇爱情论文范文,爱情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致D情史》:小家写不出的爱情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爱情及妻子及情感方面的的。

读《中国哲学简史》小悟

本文是一篇哲学论文范文,哲学类电大毕业论文,关于读《中国哲学简史》小悟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哲学及人生哲学及艺术理论方面的的大学。

小到电影:《少女小渔》的文本转换

此文是一篇人物形象论文范文,人物形象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小到电影:《少女小渔》的文本转换相关函授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人物形象及。

电影《大话西游》对现代社会的讽喻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范文,关于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关于电影《大话西游》对现代社会的讽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语言学及人物形象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