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传统文学中的隐喻现象

时间:2024-02-03 点赞:51336 浏览:10410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文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文学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在中日传统文学中的隐喻现象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包括关于文学及使君及生态学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文学论文范文。

摘 要:隐喻之于中国文学、甚至亚洲文学,就好像盐之于各类菜肴,其广泛的运用自然和各国国民性有着深层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隐喻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在日本传统文学中隐喻的影子也同样被经常使用着.尤其在中国和日本的古诗词中,在有限的字数要求下,还需要配合押韵及某些扣题的含义,隐喻成为绝好的可用之物.

关 键 词 :隐喻 婉约 诗歌 传统文学

在过去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日本一直从社会各方面向中国学习.从隋唐时期开始到清晚期,即到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的19世纪60年代为止,两国间的交流从未停止过.其中,从遣隋使开始到遣唐使的几百年间,当时的日本相对落后,而中国国力位居世界前列,所以不管是政治制度、律法、建筑、还是美学、社会风俗、甚至文字和文学,日本都积极地模仿中国,吸收各方各面的闪光点,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唐以后,虽然没有日本政府派遣使团来中国直接学习,但是民间交流无时无刻不在.中国给予日本的影响最显著的除了法律、建筑、文字之外,就是文学了.文学里面流露出的思潮、描法最能表达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当时国民的推崇.汉代以来,中国文化虽然流派众多,百家争鸣,由于统治阶级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推广,对中国的影响巨大深远,儒家所推崇的婉约含蓄也逐渐成为广大文人极力推举的写作方式之一.同时,深受中国文化圈影响的各个亚洲国家,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国民性也相近,随着中国文化的传入,婉约的写作修辞方法被日本文人接受并广泛传播.说是从中国传入日本,毋宁说婉约的写作方式也是日本固有的只是起步比中国稍晚而已,因为日本的岛国意识以及重视他人感受的国民性注定了其国人说话做事都要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说话做事包括文字里都不会太直接,由此衍生出来的叫做“隐喻”的写作方法因此自古以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运用得极其广泛,特别是在传统文学中,隐喻的运用随处可见.本文挑选了中国和日本两首古诗来稍作对比,浅析“隐喻”在诗中的运用.

每个人心中对好的和美的事物定义不同,因此直接描写某物有多么好有多么美,可能会因为带了作者主观的审美倾向,反而不会让人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而隐喻用于描写某个场面时,往往因为没有直接描写事物有多好有多美,而是用旁敲侧击式的方式营造出一个让读者想象的空间来,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家余晓明就试图低调地通过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为文学恢复久远的魅力,他在其所著书——《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文学与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及其他》一书尝试对这种疑惑提供参.书中提出,试图“低调地”通过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为文学恢复久远的魅力.


以描写某位女性的美为例,下面各找了中国古诗《陌上桑》和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学者赖山阳的一首打油诗为例,来对隐喻的作用简单剖析.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 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 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 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诗歌的第一部份描写罗敷的惊人美貌.作者没有作正面描绘,而是从她生活的环境、所用的器物、所梳的发式及所着的衣服落墨.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少年人看到她,脱下帽子戴上帩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者忘记了身边的犁,锄者也忘记了手中的锄等.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不直接写美的形象,而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正是“隐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每个读者心里都浮现出一个自认为美的罗敷的形象.这段描写很有生活气息,渲染出活泼的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也为那“五马立踟蹰”的“使君”上场作了引导.当然,

而日本江户末期儒学家和汉诗造诣深厚的学者--赖山阳,同样运用隐喻的手法所写的一首诗,和《陌上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大阪本町 糸屋の娘

姉は十六 妹は十五

諸国の大名は弓矢で殺す

糸屋の娘は目で殺す

“諸国の大名は弓矢で殺す、糸屋の娘は目で殺す”两句是其精髓,上下两个句子一比较,虽然两句主语采用的方式迥异,但威力却惊人一致,大名用武力杀人,一番撕杀后精疲力竭,两败俱伤.而这两姐妹只用一双眼睛,莞尔中就能让人丧命,这种勾人心魄的眼神只有美丽的眼睛才能放射出,只有美丽的女子才拥有如此美丽的眼睛,到底有多美才能取人性命仅用眼神呢?那需要读者自己的想象.作者的目的应该就达到了.

也正是由于隐喻所创造出来的意境见仁见智,有时寥寥数语就能让人产生无限联想,善于用几个字或者几句话来表达一个复杂的场景或深奥的理论.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这种言简意赅的文学形式对隐喻运用极广.如“梅”“柳”“草”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它们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分别被赋予特殊的隐喻意义.如宋代隐逸诗人林逋(和靖)在他的诗作《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简单的勾描出的这个场景,让人对那个美好的夜晚憧憬无限,其中就蕴涵了诗人对“梅”及其品性的极力推崇.另外,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对琵琶女的描写.两句话,十四个字,就将歌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隐喻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简洁明快中,寓深意.当然,“隐喻”这种修辞手法不仅仅用在古代诗词里,各种文学中都被广泛使用,在此不做赘述.

正统文化中的隐喻比比皆是.即便是在自古就被统治阶级禁止的小说中,隐喻也随处可见,古代中国,由于重视种族繁衍,加上礼教文明刚开始萌芽,基本上,人们对性的态度是坦荡自然的.在《易经.系辞下》中就有:“男女媾精,万物生化”之句;《礼记.礼运篇》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使如此,中国文学中关于性爱方面的描写一直是比较婉约含蓄,暧昧隐喻的.直至隋唐才形成较具体的文学,所以隐喻在传统文化中的性场面描写时运用更是广泛.

“隐喻”这种修辞手法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学中,现在不管在文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不少被广泛运用的词能说明这一现象,常用于描写男女性爱场面的词多是用发展了相当长时间已经被大众熟知的隐喻来描述,比如“巫山云雨”、“翻云覆雨”等.这类词从表面看跟“性”扯不上一点关系,但是在传统文学中,一旦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场景下,就是用在隐喻的“性”场面,发展至今,即使不放在特定环境下,这类词依然能充分表达“性”场面.这样一些词的使用非常符合中国人,以及日本人含蓄内敛的性格.

现代文学是传统文学的继续,虽然社会发展到现在其开放程度已是封建时代不能比的,但是隐喻这种修辞手法并非就此会被废弃.含蓄内敛依然是中国和日本主流社会的主音符,因文字后隐藏着悠远深厚多重美感,符合两国人民的审美观,也符合大众阅读要求,所以今后同样也将是大家喜欢使用的写作手段之一.这个相当具有魅力的修辞方法,还会传续下去,让它在作家笔下生花,为大家带来更多美的想象.

相关论文

传统文学副刊的之路

为您写副刊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副刊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传统文学副刊的之路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包括关于副刊及发表过及作者方面的论。

传统文学观念与外国小的近代接受

此文是一篇小说论文范文,小说类论文范本,与传统文学观念与外国小的近代接受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小说及外国及译者方面的普。

网络化时代,传统文学的之道

该文为网络文学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网络化时代,传统文学的之道相关文学翻译论文,可作为比较文学专业网络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下中外文化特点

本文是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网络文学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下中外文化特点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网络文学及外国文学。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结合

本文是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网络文学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结合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网络文学及文学作品及。

传统文学观念与外国小的近代接受

本文是一篇小说论文范文,关于小说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传统文学观念与外国小的近代接受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小说及。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网络文学及多媒体方。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

本文是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网络文学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网络文学及文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