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祛魅与想象的书写

时间:2024-02-17 点赞:46880 浏览:9166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文学的祛魅与想象的书写相关硕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作品及文学及文学评论方面的民族语言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希利斯•,米勒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学者型批评家,学术上素以激进著称,一直是解构主义虔诚的信徒和先锋思潮的引领者.随着电信技术王国时代的来临,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逐渐发生改变,米勒在耄耋之年又开掘出极富冲击力的思想主题,新著《文学死了吗》在为我们逐一释惑的同时,又促使我们反思和重估文学的当代价值,全书在一种轻松而“矛盾”的基调下娓娓道来.

一、悖论:“文学终结”与“文学永恒”

德里达早在1980年发表的《明信片》一书中就提出:明信片代表并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公开性和开放性,飞速发展的新媒体的统治力量直接导致了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和情书的终结.米勒延续并发展了这种“文学终结论”的观点,进一步指出:福柯的“作者是什么”、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都宣告了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纽带的终结,人们对于自我的统一性和持续性产生了怀疑,也不再倾向于通过作者的权威来解读作品,文学本身促成了“自我”的坍塌;经济、政治、技术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削弱民族国家的彼此分离、内部统一和完整,结束了文学按民族文学进行制度化研究的做法,旧有的文学不复存在;更为主要的是:电报、、无线电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脑、通讯卫星和国际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了新的电信时代的三个后果:“民族独立国家自治权力的衰落或者说减弱、新的电子社区或者说网上社区的出现和发展、可能出现的将会导致感知经验变异的全新的人类感受(正是这些变异将会造就全新的网络人类,他们远离甚至拒绝文学、精神分析、哲学的情书).”①所以,印刷文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已悄然结束,新媒体正日益取而代之;文学研究者逐渐偏离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学科,开始转向文化研究、媒体领域等社会科学;研究性的图书馆也正在被数字化数据库所取代.由于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米勒得出了“文学就要终结了,文学的末日就要到了”的悲观结论.

但是,文学又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普世的意义.文学可以经受一切历史变迁和技术革新的检验,文学是超越了时间与地点的一切人类文化的特征.米勒用一种悖论的方式为我们勾勒了当代文学的现状和困境,然而,他对于“文学永恒”的个中缘由却浮光掠影惜墨如金.事实上,文学是作家情感体验和审美想象的产物,只要有人类的存在,文学就不会终结.从文学的表达方式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意识形式.文学的发生、发展和他未来的历史命运,始终同语言共生共存.语言与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存在,是文学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重要前提.等语言词语的存在,运用语言迸行思维与创作的人的存在(作家)是文学得以永久性存在的共生因素.”②同样,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文学又是一种“诗意栖居”,“文学固有的、特定的、不可取代也无从消亡的人文本性与美学本性:它的内视艺术性和时间本质,它的精神共享性和心理彼岸性等.这些优越而深刻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文学并不存在终结的问题,并指引着文学走向永恒的未来.”③所以,文学自身的特点和本性决定了文学的存在和自身的价值.而且,文学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创造一种内视形象.“文学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内视化的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由语词符号组成,其实它只能由我们每一个读者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创造出来.等这种内视审美是文学独有的.”④文学的内视审美为读者开拓了审美想象与人生体验的心理空间,视觉图像的阅读常常外在于内心世界,不能像文学那样触及心灵深处并引发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所以,文学不仅是人类情感经历和审美想象的表现方式,而且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文学永恒的根本理由.

二、差异:“什么是文学”与“文学是什么”

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文字或其他符号的一种特殊用法,在任何时代的人类文化中,它都以各种形式存在着.米勒对文学的界定是对文学的一种祛魅,他消解了传统意义上文学观念的神圣性和权威性.文学作为文字符号的特殊运用就是文学利用了文字不指称现象世界时仍具有指称的功能,也就是萨特所说的,文学利用了文字的一种“非超验”(non-transcendent)的特点,即文学作品的文字并不真正指向它所提到的现象界事物,文学的全部力量就凝聚在这种以虚构方式运用的简单语句当中.文学通过文字虚构的方式指向、创造或者发现一个全新、独特的想象世界.任何一部作品都是能开启新世界的咒语和戏法,米勒引用了乔治•,艾略特的《亚当•,比德》来佐证:“埃及魔法师把一滴墨当做镜子,竭力为每一个偶然来此的人,揭示遥远的过去的幻象.我要为读者诸君做的就是如此.我要用我笔端的这滴墨,给你们看希斯洛伯村的木匠和建筑者约拿森•,伯格先生宽敞的作坊,在公元1799年6月18日那一天是什么样子.”⑤文字就像作者笔端的墨,墨水逐渐汇成一个魔镜,读者可以穿越它,进入到一个崭新而遥远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种文字的魔术,都是一种世俗魔法.

那么,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一个多面的晶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折射,米勒从不同层面予以阐释.首先,文学是虚拟现实,读者是这个虚拟世界的相信者、见证者与观察者,主要特征在于:一、文学作品之间没有相似性,每个都是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陌生的、个体的、异质的,陌生性让它们彼此疏离,每一部作品都想象地实现了“真实世界”未能实现的一种可能性.二、文学指称一个想象的现实,它是在施行而非记述意义上使用词语.“施行”是用词语来操控,它不指称事物的状态,而指出事情的发生,文学中的每句话都是施行语言链条上的一部分,逐步打开全文的想象域.读者的任务就是激活作品凝滞的想象空间.三、文学是暴力的.文学不仅满足了读者进入虚拟现实的,而且这些虚拟现实又常常引领读者进入死亡、性的夸张暴力,以及语言的非理性中隐含的颠覆性.文学的狂暴把读者带入一种苦乐交融的境地.四、文学是保守自己的秘密.掩藏自己的秘密,永不揭示它们是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作品的整个意义都依赖于读者永远无法了解的东西.优秀的文学作品赋予读者永无止息的好奇心,悬而未解的秘密吸引读者去探幽寻微,这是文学的神奇魔力之一.五,文学是修辞语言.文学的创造力有赖于修辞.文学想象世界的建构是由语言实现的,修辞的力量是简洁、优雅地让想象中的人物事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文章最后,米勒又抛出一个疑问:“文学是发明还是发现?”答案不置可否,但米勒的意图是明显的,大多数的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虚拟现实以及全部内容和事件都是独立的存在,都是被描绘出来而不是发明出来.那么,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可以定义为一种奇特的词语运用,来指向一些人、物或事件,而关于它们,永远无法知道是否在某地有一个隐性的存在.这种隐性是一种无言的现实,只有作者知道它.它被等待着被变成言语.”⑥

三、矛盾:“作者是发现者”与“作者是骗子”

文学是世俗的梦境,梦境是作者之所见,具有独立的存在.作品中发生的一切仿佛是游历者真实的经历,作者只是叙述者与见证者,梦境使文学作品通向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结论可从以下作家的创作得到确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小说都是致力于告诉读者这个世俗梦境是一个不确定的、全新的、陌生化的、平凡又奇异的世界.特罗洛普认为文学是纪录一个独立存在的想象世界.特罗洛普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不尽如人意的真实世界,一个是生活的理想与目标都能实现的想象世界.这一点印证了弗洛伊德所说的,艺术就是在想象中实现男人想要的一切,即荣誉、财富以及女人的爱情,而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却被剥夺了这些.詹姆斯也指出,文学作品就是描述一个独立存在的超现实,每部作品都指向一个迥然有异的想象世界,同样,德里达在《心灵:发明他者》中也指出,文学作品的“发明”是找到、遇到,文学作品以词语记录一个虚构的对象,文学世界梦境的建构都是作者的发现.由此可见,每部文学作品展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独特的超现实,它是被发现的,它们以替代的形式,使用那些指称社会、心理、历史、物理现实的词语来指代它们发现的超现实,通过影响读者的信念和行为重新进入世俗梦境,所以,作者是文学这个想象世界与虚拟现实的发现者.

作者是文学世界的描述者、发现者,怎么又成了骗子?作者具有记述、言说和准确表现社会现实的权力,同时也有“施行”的权威,就是操控词语,使言语行为发生作用.作家的主要责任是记述,说出事情的真相,但这种说出真相又具有施行上的效果.作者巧妙地、故意地操纵词语,使它们成为施行效果的魔法,我们引用亨利•,詹姆斯的话来求证:“从你成功创造出他们伟大的那一刻起,从你不是要求人们凭空相信你的那一刻起.简约地创造几乎一切,这是表现艺术的真正生命,而要求读者凭空相信即便是最谦卑的要求也是艺术的死亡.(我想,读者这方面,也许有想凭空相信的积极态度,但这是作者精微巧妙的操作过程的最终结果,它达到了一个崇高的结局.)”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操纵词语的各种“精微巧妙的”过程,设计出一个文本,诱使读者相信一个与现实没有明确对应的虚构物,利用言语的施行功能产生一种魔法,让读者沉醉其中,搁置自己的怀疑态度.这样看来,文学与谎言有相似之处,文学作品与谎言都与事实相背,都没有客观对应的指称物.如果它们被相信了,都具有施行的效果,我们相信了文学或谎言,就能打开我们无法知道的世界,看到崭新的、未知的东西,唤醒我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感官与记忆.

既然,“作者是发现者”与“作者是骗子”这两个看似矛盾对立的命题都能成立,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进入的虚拟现实是预先存在的,是作者在呼应它时将其揭示出来的,还是作者选择并碰巧写下的词语创造出来的这还不能确定.没有证据来明确裁判这两种可能性.文学的权威就处于两者之间.”⑧看来,要两者取一,得到确定答案只能是竹篮打水.

综观全书,米勒的《文学死了吗》一书以想象为起点开启了文学旅程,对文学做了生动的诠释与平实的祛魅,为我们描述了当代西方的文学与文化现实,具有其独到的一面与片面的深刻.书中关于文学终结的悲观论调值得商榷,因为,西方的文化现状与走向并不具有普世意义,西方的今天不一定就是其他地区的未来,对此,我们需要批评的借鉴与理性的反思!

注释:

① 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②李衍柱:《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③彭亚非:《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

④杜书瀛:《文学真的会消亡吗在中山大学的演讲》,《南都学坛》2006年第1期.

⑤⑥⑦⑧J•,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第67页,第161页,第165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 陈林

相关论文

为全民英语祛魅

该文是英语语言学专业学习英语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学习英语方面函授毕业论文,与为全民英语祛魅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学习英语及英语。

生态美学的祛魅与返魅

本文是一篇生态美学论文范文,关于生态美学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生态美学的祛魅与返魅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态美学及环境美学及生态。

华裔文学书写中东方主义的矛盾属性

关于主义及华裔及外国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主义类大专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关于华裔文学书写中东方主义的矛盾属性相关论文范文。

《老残游记》与晚清山东文学想象

该文为泰山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老残游记》与晚清山东文学想象相关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可作为民族语言专业泰山论文写作研究。

石介《中国》的文学书写与文化意蕴

该文是美国文学专业民族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民族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石介《中国》的文学书写与文化意蕴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