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

时间:2024-01-15 点赞:49976 浏览:10020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文艺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相关文学批评论文,可作为当代文学专业文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文艺及左翼及分歧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有两个派别:暴露派与歌颂派.一个要揭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一个要歌颂光明.这两条文学路线的分歧,在上海革命文学运动中就已存在.这就是主张直面现实人生的鲁迅与重于阶级意识宣传的“革命文学家”们的矛盾所在.延安文艺论争,实际上是上海文艺论争的继续.但在“文艺必须服从政治”的原则下,暴露派受到了批判,歌颂派得到了重用.而这个原则给文艺事业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值得认真总结.

关 键 词 :延安文艺界,暴露派,歌颂派,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1979年,复出之后的周扬在接受美籍华人记者赵浩生的访问时,曾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文艺界作过这样的追述:“当时延安有两派,一派以‘鲁艺’为代表,包括何其芳,当然是以我为首.一派以‘文抗’为代表,以丁玲为首.这两派本来在上海就有点闹宗派主义.大体上是这样:我们‘鲁艺’这一派人主张歌颂光明,虽然不能和工农兵结合,和他们打成一片,但还是主张歌颂光明.而‘文抗’这一派主张暴露黑暗.”①

这段话,既点出了两派对立情绪的历史渊源,也说明了他们在文艺思想上的分歧所在.大概是避嫌之故罢,周扬并没有对这两派的文艺主张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虽然,在语气之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的自得情绪来.

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是要客观地描述当年论争双方的分歧所在,而且还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为此后的实践提供教训.这样,分析历史论争的是非,就不是纠缠旧怨,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

一、分歧的由来和发展

延安文艺界的分歧,不自1942年开始,而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等地的一些作家陆续来到延安之后就存在的,它是过去十年间左翼阵营文艺论争的继续.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总结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解决文艺观点的分歧而召开的.

所以,要分析延安文艺界的分歧,还得追溯到过去十年间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论争.

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大约在1923年前后就开始萌发,但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和1930年以后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当时创造社和太阳社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出马便以鲁迅为主要批判对象,而鲁迅也毫不退让,奋起还击,形成一场热闹的“革命文学”论争.过去文学史家们总结这场文学论争,大都从创造社和太阳社的宗派主义着眼,指责他们看不到鲁迅在“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中的作用和价值.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却很容易掩盖掉双方在文艺主张上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

创造社、太阳社是从政治需要的角度来看待文艺问题的,他们强调“普罗意识”的作用,甚至提出要做普罗意识的“留声机器”,还强调描写工农的斗争生活,提倡文学的“超时代”性;而鲁迅则要求文艺面向现实,正视现实中的黑暗面,要求作家对压迫者发出抗争.他批评“革命文学家”们“畏惧黑暗,掩藏黑暗”,“只捡一点吉祥之兆来陶醉自己,于是就算超出了时代”,并讽刺道:“恭喜的英雄,你前去罢,被遗弃了的现实的现代,在后面恭送你的行旌”②;他指责他们,“知道人道主义不彻底了,但当‘杀人如草不闻声’的时候,连人道主义式的抗争也没有”③.

后来虽然停止了论争,成立了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那是因为高层领导人看到鲁迅的力量,用他这块招牌来扩大左翼文艺的影响,所以下达指示停止对于鲁迅的攻击,而创造社和太阳社中的党员,则是出于组织观念,同意联合,遵鲁迅为盟主,于1930年3月2日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而文艺思想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在左联内部,有些人就对鲁迅不断施放冷箭,使他需要时时防着身后,只能横着身子作战,感到分外吃力.

左联时期鲁迅与那些“革命文学家”们在文学路线上的分歧,大致可以从1931年写的《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看得出来.那时有两位青年作家沙汀和艾芜,正在学习写作短篇小说,但是,他们对自己所写的“小资产阶级的青年”的弱点和“在现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的题材有无时代价值,产生了疑问,于是写信向鲁迅求教.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疑惑,显然是受到左翼文坛流行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要求作家去表现工农的革命斗争生活,写出革命的英雄人物来.由于作家们并不熟悉这方面的生活,而那种左倾的革命鼓动也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虚假的.鲁迅是脚踏实地的作家,当然不赞赏这种假大空的作品.所以鲁迅还是鼓励他们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他说:“但就目前的中国而论,我以为所举的两种题材,却还有存在的意义,如第一种,非同阶级是不能深知的,加以袭击,撕其面具,当比不熟悉此中情形者更有力.如第二种,则生活状态,当随时代而变更,后来的作者,也许不及看见,随时记载下来,至少也可以作这一时代的纪录.所以对于现在以及将来,还是都有意义的.”不过即使“熟悉”,也未必便是“正确”,所以鲁迅在劝他们写自己熟悉的题材的同时,又说:“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总之,我的意思是: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但也不可苟安于这一点,没有改变,以致沉没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


鲁迅和左翼“革命文学家”们在文学路线上的分歧就在于:“革命文学家”要求作家们去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写革命的英雄人物,而鲁迅则提倡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不要去硬造那种突变式的“英雄”.这里包含着对文学社会作用的不同看法:“革命文学家”是从政治宣传的需要出发,用突变式的英雄来鼓动人心,而鲁迅则是从启蒙主义出发,所以他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也就为日后的“歌颂光明”与“揭露黑暗”之争埋下了伏笔.

1936年的“两个口号”之争,表面上是政治路线的分歧,也有明显的宗派主义作怪,但实际上,也还是文学路线斗争的继续.“国防文学”派是从政治上出发,要求文学去表现“最中心之主题”,而提倡“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鲁迅,则只要求作家有基本上的抗日救亡的立场,而在创作上则不受题材的限制.他说:“我以为应当说:作家在‘抗日’的旗帜,或者在‘国防’的旗帜之下联合起来;不能说:作家在‘国防文学’的口号下联合起来,因为有些作者不写‘国防为主题’的作品,仍可从各方面来参加抗日的联合战线.”④

相关论文

中国抗战时期民族政策文献综述

这是一篇民族方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抗战时期民族政策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是参考文献专业与民族及国际政治及少数民族方面。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

该文是特殊教育专业社会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社会教育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社会。

张申府与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人士相关如何写好论文前言,关于张申府与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士及文章及朋友方面论。

抗战时期的抗日新闻事业

该文是世界新闻事业专业广播电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广播电视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抗战时期的抗日新闻事业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广播。

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建设述提纲

关于应届生及开题报告及参考文献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应届生类论文参考文献代码,关于抗战时期西安防空建设述提纲相关论文范文。

抗战时期进步文艺期刊

本文是一篇刊物论文范文,关于刊物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抗战时期进步文艺期刊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刊物及参考文献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的。

抗战时期的大学

为您写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抗战时期的大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包括关于及学生及校长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