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在《断背山》中的交流

时间:2024-03-10 点赞:46602 浏览:9174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人伦论文范文,人伦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中西文化在《断背山》中的交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适合不知如何写人伦及影片及文化方面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人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以李安电影《断背山》为例,将其放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从主题、美学风格、价值取向、家庭、伦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其中对中西文化的理解与表现,从而揭示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并对未来优秀的国际性影片趋势作一个建设性的思考.

关 键 词 :《断背山》;文化;中西融合

2006年台湾籍导演李安凭借《断背山》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和最佳改编剧本3项大奖,享誉世界.他被称为“现今世界上唯一一位把中方和西方都能拍地道的电影导演”. ① 他用作品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年轻的美国文化的碰撞,那么他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寻求两种异质文化的沟通与认同的呢?下面就以《断背山》为例,具体分析其中对中西文化的理解与表现.

一、 中西共通的爱情主题

影片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怀俄明州为背景,讲述了西部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故事.1963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为同一个牧场主打工的年轻牛仔杰克与恩尼斯邂逅于人迹罕至的断背山深处的牧场.牧场的工作单调而艰苦,随时有遭遇野兽袭击的可能.最初,两个牛仔在旷野和羊群中相对无言,可单调的工作使他们逐步向对方敞开了心扉.恩尼斯说起父母的车祸,被兄长抚养大的经历,还有他的未婚妻阿尔玛;杰克则回忆起严厉的父母以及在马戏团工作的时光.在荒无人烟的落基山脉,两人成为彼此的依靠.在一个严寒的夜晚,两个人在火堆熄灭后依偎取暖,偶发的将两个人的关系转变为同性情侣.夏季放牧结束后,两人回归了各自原先的生活,分别成家并有了孩子,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并没有因此熄灭,在平静无波的生活中,他们相互的思恋越来越强烈,难以自持.而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对同性恋情暴露的惧怕也与日俱增.影片以杰克不幸去世告终.但他们的爱情至死不渝,没有因为一个人肉体的离去而结束.当恩尼斯来到杰克家,缓步行走于杰克曾生活过的地方,深情地抚摸杰克的遗物时,他们的爱情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他们的爱情纯洁、明净、温馨而长久.

表面上看,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同性恋人之间的分分合合,实际上,这种感情和精神上的相互依恋和支持完全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广泛意义上的爱情,不应局限于男人或女人.因此,这更是一部关于“深爱”的影片,“一部关于全人类感情的影片”.爱情本身没有错,它是永恒而纯美的.断背山无疑象征着这永恒而纯美的真爱,“其实,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断背山’”,“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 ②

《断背山》的成功说明,西方的生活,西方的情感,甚至是同性之情,也同样可以为东方人所理解,乃至同样可以为东方人所认同.其实,中西文化的关怀是一致的,都是对人类的共同命运在不同语境下的回应.李安成功地抓住了中西方观众对爱情的共通性,达到了一种文化的包容,其真正目的是唤醒埋藏在人类心底的那种被压抑的真实情感,而人物性别只是一个符号工具,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是全人类共有的,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种感情超越时空,超越国籍,超越种族、性别,“让相互隔膜的中西方文化在影视艺术领域内开始了真正的交流”. ③

二、 西方电影的东方神韵

李安的电影始终表现的是中国式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又运用他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光,以西方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现东方的伦理,又以中国人独特的理解重现西方的文化,给观众传递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处处渗透着一种中西合璧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一向注重神韵,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的文学与艺术更注重模仿与再现的形似美.尽管《断臂山》取自美国的同志题材,它的思路、手法、意境、色调却都弥漫着中国的味道,使电影呈现出完整而起伏相对平缓的优美和隐忍的风格.李安用中国传统的叙事风格和熟练的电影技巧,理性而睿智地演绎着独具东方情调的伦理人情,追寻永恒的文化命题.影片对情感的描写浮光掠影,那些丰富的宁静的细节描写,保持了某种远观的效果,而非深入其中和突出戏剧性的效果.影片无疑是含蓄的,大多数体现的、世俗的镜头都是点到为止,而将更多的笔墨涂抹在对自然和环境的渲染上.漂浮的白云、皑皑的雪山、淙淙的溪流,那如画的风景见证着主人公的聚散和悲欢,映衬着两个人之间脱离世俗的静谧的情感之美.阿倍尔.甘斯④ 认为“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⑤ 让观众看到的是视觉画面,感受到的是脉脉的情感流动.画面清淡自然的东方色彩,与影片“中和”美、人情美的风格自然契合,成为美感趣味代码.另外,李安还借用中国古代爱情特有的含蓄方式――以物传情来表达这种细腻的感情.例如以月亮和镜子传达爱意,使得倾诉衷肠的台词显得多余.影片结尾,当年迈的恩尼斯送走女儿回到屋里时,发现女儿的外套忘记拿了,他只好又回到屋里,把衣服放在柜子里,点睛之笔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他看到了一直珍藏的两件带着血的衣服――他与杰克因争执而留下的“血的证据”,此时,恩尼斯怅然若失,头缓缓地伏下去,似在抽泣.东方人的情怀放在在西方人脸上,一样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悠长韵致.


三、东方的集体主义与西方的个人主义

西方人极度推崇个人主义,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求平稳、尚统一”的观念根深蒂固,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所以中国文化以“和”为贵,主张包容、“隐忍”,并体现出一种中庸之道.在《断臂山》中,李安除了对杰克与恩尼斯之间同性之爱那种超越性别的态度之外,他对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用一种无责备的眼光来看待,他认为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无过错的,或许正是这个社会的错误造成了每个人的痛苦.宽容是李安影片的态度,也是他的电影能被各方所接受的原因.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体现在婚姻观念中的差异.西方重视个人感受,所以对婚姻缺乏一种责任与隐忍的姿态.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在婚姻观念中,当他们认为夫妻之间已经没有爱情时,他们就会考虑并最终选择离婚.而中国人受传统伦理观、道德观的束缚,以及考虑到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时,也许会维持所谓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李安用中国人对婚姻的传统观念和态度去诠释杰克与恩尼斯面对情感与责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整个影片节制、隐忍而充满张力.他选用普通人的感情或家庭矛盾作为表达自己对人性关照的切入点,用一种相当人性的方法将面临的问题克服、化解,这也是中国的儒家文化所推崇的方式,得到东西方的广泛认同.

四、中西融合的家庭情结和“人伦”内核

“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作为社会的根基,它不但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还喻指着一种传统的力量.因此,“家”也就成了有意味的符号,“家”的命运成为传统文化的命运缩影.李安的影片承袭了中华文化重家庭伦理的传统,家庭一直是他关注的重要主题.他早期的《推手》(1991)、《喜宴》(1993)和《饮食男女》(1994),被称为“家庭伦理三部曲”.太极推手、烹饪艺术等富于东方文化色彩的内容,无疑是吸引各国观众的有力手段,而将中国传统伦理放在东西方文化、新旧时代观念的冲突中,通过家庭与伦理问题来反映东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和解,更使他在与西方的沟通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断背山》这部纯西方题材的作品也同样地被他溶进了家庭的元素.在小说原著中,关于主人公杰克和恩尼斯的家庭只用了简短的笔墨,而且多是由谈话中透露出来的.但在李安的电影里,两人的家庭从小说中背景或者后景的位置,转移到电影的前景中来了.导演在此着墨更多的,是同性恋者如何面对家庭压力与社会习俗.虽然同性恋情本身是反家庭的,但是电影对于家庭伦理这一价值维度的大力强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家庭的反向肯定.电影里的家庭仍然是美国的,但李安以东方人的独特敏感对其与东方家庭重合的部分作了选择性的突出.

影片充满了西方式的同性恋情和东方式的人伦大义的错综对接.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天伦”、“人伦”,“人伦”思想也可以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础.“人伦”在中国古代本来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然而,在《断臂山》中,这枚“人伦”内核的棋子已经被衍生到一种对人性关怀的高度,奏响了沁人心脾的主旋律.影片尽管具有美国西部风情,相爱的两个男人遭遇的仍是理智与情感的伦理困境,也是因为背负着人伦的压力不得不分开、各自成家,以致于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在好莱坞纵横驰骋的同时,能依然固守着东方文化中那份生生不息的人伦精神,“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做人伦文章” ⑥;通过“人伦”这枚棋子,李安激活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棋局,东方观众可以正面领会到家庭对于人性可能产生的压抑,而对于西方观众,李安则在对家庭人伦戏的展开中,将东方价值作为参考维度锲入到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习惯中.其实,李安也是在默默地修正和平衡着东西方观众的价值尺度.

《断背山》的成功再次说明,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东方与西方,其实并非水火不相容,它们完全有可能融合吸纳,相辅相成.关键在于人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自身的文化,是否懂得利用自身文化中的优秀特质,是否具有面对全人类的大气度、大博爱,是否能够做到全球视野下的兼收并畜.

结语

随着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加强,电影也融入这种交流与碰撞中,体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时代性和国际性风采.实践表明,要使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形成有影响的民族流派,创作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影片,就必须把纵向继承和横向借鉴结合起来,将民族美学传统与西方电影语言和美学风格融汇起来,并把两种不同的文化融入其中,求同存异,使华语电影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和国际风采.

注释:

① 赵京.站在中西文化的结合点上――导演李安的艺术生涯[J].当代电视,2002(6).

② 杜燕.寻找心中的断背山[J].电影评介,2006(9).

③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J].现代传播,2001(2).

④ 法国导演,作品有《拿破仑》等.

⑤ 何振淦译 [法] 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⑥ l, 2006-6-4.

此文是一篇人伦论文范文,人伦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中西文化在《断背山》中的交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适合不知如何写人伦及影片及文化方面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人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7] 徐重宁.“饥渴”爱情的剖析――看影片《断背山》[J].电影评介,2006(10).

[8] 闫薇. 从《断背山》看李安的美学风格[J].艺术百家, 2007(3).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

相关论文

《断背山》原著小欣赏

本文是一篇无忧无虑论文范文,无忧无虑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断背山》原著小欣赏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无忧无虑及拖车及锅子方。

《断背山》原著小欣赏(二)

本文是一篇电力公司论文范文,电力公司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断背山》原著小欣赏(二)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电力公司及农场及威。

《在花山》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论文范文属于课堂教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课文类硕士毕业论文,与《在花山》教学设计相关分层教学论文。适合课文及作者及人物方面。

文化碰撞,成就《空山》

本论文为关于文化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文化碰撞,成就《空山》相关学士学位论文,可用于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

《交城山》里好茶饭

本文是一篇煤化工论文范文,煤化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交城山》里好茶饭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煤化工及新能源及广播电视方面的。

《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这是一篇关于文化方面毕业论文范文,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是民族文化专业与文化及母亲及差异方面相关的免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