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企业缩招,“史上最难就业年”谁坑了谁?

时间:2024-03-11 点赞:49643 浏览:1020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高校扩招,企业缩招,“史上最难就业年”谁坑了谁?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高校教育及中石油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7月1日,699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即将离校,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创建国以来人数之最.

同时,还有一个“纪录”在今年被创造——2013年被新华社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从各省市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北京今年有22.9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5月初,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3.6%,创历史新低;同期,上海市17.8万高校毕业生的总体签约率44.4%,尚未过半;广东情况稍好,6月初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已攀升至70%,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数据咨询评估机构麦可思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4月10日,全国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高职高专毕业生32%.

2010年以来,每年都有近50万高校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按照今年的就业形势预测,2013届的待业大学生人数可能更多.

面对现实,不少大学生反映,原本充满热血准备大干一番事业,却发现尚未离校就被找工作折腾得“血槽空了”.

寒窗苦读十余载为何难寻用武之地?有学生自认运气太差赶上了“就业小年、企业缩招”;还有人认为中国高校教育不接地气,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新华社等媒体则归咎于近些年企业招聘中兴起的“就业歧视”;而更多人相信这是高校连年扩招惹的祸.

另一个现象是,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不少企业却抱怨难寻靠谱新人,应招聘双方都有苦难言,深感被坑.然而,在这个盛夏,究竟是谁坑了谁? 体制内缩编,体制外缩招

5月底,郎酒集团人力资源部突然单方面解约新聘大学生,原因是今年行业不景气,企业无力承担太多人力成本,几乎得与所有的2013届毕业生解约.被解约学生每人仅能获得3000元赔偿.

据一些大学生披露,除郎酒集团外,中石油等多家知名企业都在今年出现了单方毁约情况.

“今年跨国公司招人减少,对我们这样以金融、经贸见长的大学来说,毕业生就业大受影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家仪反映.“往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能吸纳二三百名毕业生,今年缩招了近一半.”

企业缩招,很多大学生把视线转向体制内和事业单位.然而,这些往年就被激烈“争抢”的“香饽饽”,今年也大规模缩编.

通过北京市某区村官考核笔试后,研究生刘蕾高兴极了,但后来的面试却让她心情瞬间跌进谷底.

面试前几天,她周围陆续有未通过笔试的学生接到考核方,问其是否本市生源.本市生源的学生被告知获得破格面试机会.面试当天,本市生源和外地生源被分为两组分别面试.

“我通过内部消息得知,本市生源组三十多人中录取20人,而外地生源却是三十多人只录取六七个.北京市事业单位缩编,主要是缩减非北京生源的名额.”刘蕾气愤地说.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不仅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连三四线城市事业编制的岗位数量都比2012年显著减少.

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刘辉表示,今年很多单位缩招严重.“央视去年校园招聘有两百多个职位,今年就只招六十多人.而家乡省级电视台采编岗位今年只有五六个名额,还不到前几年的十分之一.”

“本来今年企业招人少,就业困难.为什么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也缩招,不帮助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呀!”一位毕业生的母亲激动地质问.

从2007年至2012年中华英才网针对高校毕业生求职的调查看,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始终是就业首选.该网全国校园招聘总监马慧南解释:“解决户口与工作稳定是这类单位吸引应届生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国家精简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制等诸多变化,有编制和户口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应届毕业生越是热衷进入体制,那么他们感到的就业压力必然越来越大.”

僧多粥少,相当数量的学生因此不惜在简历中虚构学习成绩、获表彰等情况,以期求得招聘方的关注.

马慧南说:“一家著名企业的HR在初筛简历时,发现某所学校同一专业中竟有十多位同学自称是专业第一.”

“所有的企业在最近几年都投入了大量经历核查简历的真实度.一发现‘虚假优秀’的求职者,就将其‘秒杀’.” 研究生像奢侈品,更容易被剩下

136份简历,2份录用通知.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小帆统计了去年10月以来自己投出的求职信数量.这还不包括她参加学校招聘会现场提交的纸质简历.

如此积极求职,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离毕业还有一个月,小帆手里只有两个小型民企的录用通知,其中一个还是利用人脉关系在老家搞定的.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等我觉得,选专业时就注定了今天的悲剧.”目前小帆所在宿舍六人只有两个拿到了录用通知,谈及工作难找的原因,她思考许久后说,“赶上今年毕业,也是自己命不好.”

然而在很多毕业生看来,特别是研究生群体,小帆已经够“命好”的了,毕竟她手里还握着两个录用通知.

据麦可思上述报告,今年硕士毕业生签约率比本科生低9%.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每日更新的就业信息显示,虽然5月份全国范围内每天都能新增三四万个就业机会,但其中对硕士以上学历的招聘需求却不足1%.

“经济拮据时,人们不买奢侈品.”麦可思总裁王伯庆如此解释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冷.

6月1日,一名求职者在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上求职 (IC图)

他说:“经济下行时,相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就是奢侈品了.企业收入下降时,招聘会更注重性价比.同样的工作,只要高职毕业生可以胜任,企业就不会再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增加成本了.”

王伯庆指出,研究生面临就业压力并非今年才凸显.扩招以来,研究生群体就业一直疲软.“目前国内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含金量太小,在用人单位看,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专业能力方面,研究生相较本科生优势都不明显.” 民企、中西部成“无奈”之选

“一方面是学生抱怨工作机会少,一方面是企业HR着急找不到靠谱人才.”协助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马慧南总会目睹这种充满矛盾的景象.找工作时,许多学生都集中于一些“有名气”的企业上,万人挤独木桥.

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与国企、外企以及合资企业相比,大多数民企成了学生们就业时的“无奈”之选.

5月底,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上,四五家民企一上午收到的简历还不到10份.“月薪四千到五千.”一位民企工作人员微笑着邀请两位男生投简历,可学生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边摇头边快步走开了.“就连咨询的毕业生都没几个.”一位招聘人员无奈地表示.

“持续十年的投资拉动模式一直不能降温,这使中国在 2013年最终迎来了‘无就业增长’.”

大学生类似的偏好还体现在对就业城市的选择上.马慧南介绍:“2012年,毕业后一年内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占63%,选择中部二线城市和城镇地区工作的学生还不到10%.”

在中国移动一场大学宣讲会后,根据职位所在省份划分的简历投递窗口出现了两重天的景象——北上广等大城市和华北华东地区的问询处挤满了学生;而在一旁西南地区的咨询窗口则门可罗雀,收不到几份简历. “国家创造的就业机会太少”

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认为,就业形势是经济学问题,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经济困难时,企业因发展受阻而缩减招人,就业市场中供大于求,找工作就困难;但经济向好后,企业希望进一步发展,扩大生产需要更多人力,就业市场需求增加,找工作就容易.”

在财讯网主编骆小明看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是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累积的必然结果.

他专门写文章为公众算了笔账:“2013年的新增求职人数(新增入职人员-退休劳动力)只有444万人,2012年为827万人.”从增加就业人员的总数来看,2013年的数量远不如2012年,但同期就业率却低了一成.

就业压力不大,为什么找工作却很难?

“持续十年的投资拉动模式一直不能降温,这使中国在2013年最终迎来了‘无就业增长’.拥有资本和资源才能实现增长,而无需对等吸收劳动力,更多企业放弃招工,奔向投资,就业市场进一步恶化.”

骆小明举例,据新华社报道,浙江制造业在产销量、营业收入有所回升的情况下,企业在岗职工人数却不增反降.

王伯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史上最难就业年,关键在于国家创造的就业机会太少.如果没有需求增加,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注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

“政府不能通过扩招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来解决就业,而要在全国范围内创造就业机会.”王伯庆说.“近些年,民营企业解决了超过六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王伯庆认为,政府就该鼓励那些最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和产业.

相关论文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体育教育实习

本文是一篇教育实习论文范文,关于教育实习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高校扩招背景下的体育教育实习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教育实习及体育教育实。

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大学生及高等教育及。

史上最难就业年

该文是硕士论文专业大学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大学生类硕士学位论文,与史上最难就业年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及产业结构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