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24-01-25 点赞:52421 浏览:10809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大学生及社会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严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扩招政策的价值目标制定及在其执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致力于发现扩招政策价值目标偏差的问题,寻求改进和完善措施,是使得扩招政策可持续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关 键 词】高校扩招政策价值目标大学生就业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各国,后波及东亚地区,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被打破.我国经济在此轮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减小金融风暴的消极影响,拉动经济稳定增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其中包括1999年正式启动的高校扩招政策.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2002年末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预期目标的15%,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34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14万人,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以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积极的作用,它使得大学的门槛对于许多高中毕业生来说不再高不可攀.


但与此同时,扩招政策也逐渐突显出与我国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消极影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分析指出,从上世纪90年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1]高校扩招政策并没有能像原先设想的那样尽善尽美,它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发展的同时,也在这一特定时期内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社会就业压力问题.

一、教育政策的价值目标

价值是指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效应关系.它赋予事物以意义,成为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价值可以作为人们评定事物的标准.所谓“有价值”的事物,应是合乎先验价值观念的事物.在这样的意义之上,价值就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引导性力量,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应然方向.

教育政策的价值是“价值”的下位概念,从哲学意义上说,教育政策价值是教育政策活动的客观属性(如教育政策要素、结构、内部运行机制、功能等)满足教育政策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教育政策本身是反映政策制定者意志的,其价值会受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需要的影响,受主体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制约,并随着主体构成的变化、价值观念的提升以及认识和实践水平的提高而获得新的特性.

政策的价值目标是人们对某项政策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实用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政策主体价值取向的依据.价值取向则是人们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具有一定价值观念的主体的活动,教育政策主体在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时会面对各种教育发展要素之间的关系,面对各种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追求,面对所要处理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都需要他们做出选择.教育政策主体们做出选择的依据就是其价值目标及价值取向.

二、高校扩招政策的价值目标及其偏差分析

(一)扩招政策的价值目标

1999年,我国启动高校扩招政策,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平稳”转换为“积极”.

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价值目标受政策制定主体需求、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可归结为两点.第一,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998年我国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而全面下滑,国企改革,大量工人下岗,进入就业市场.高校扩招之后,大量高中毕业生进入到大学学习,缓解了社会赋闲人口的就业压力.此外,高校扩招需要大量的投入,投资的增长能够刺激相关经济的增长.第二,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实施科教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大国,是当时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高等教育建设理念.据此目标,高校实行大规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层次的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和正义的政策价值,高等教育沿着从精英化、个体化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步前进.

然而,高校扩招政策的形成过程是仓促的.刘复兴指出:“一项影响巨大的宏观政策从问题提出、政策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到政策全面实施在4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决策过程之迅速急迫在国内外公共政策发展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2]可见在扩招政策执行之前,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

同时,在扩招政策的决策程序中,国务院及经济学家发挥了决定性的主体作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管理专家虽参与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但其决策作用并不明显.政策制定主体的构成是影响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扩招政策的制定主体构成,势必影响到扩招政策执行的实效性.

此外,一项宏观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配套政策的辅助,但扩招政策“从决定扩招到召开部署扩招会议落实计划仅20多天,许多配套政策在操作层面上根本来不及运作.”[3]再有,教育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2004年《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这两个规划性文件都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达成年限做出了调整,在短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这个目标达成的预计时间整整提前了五年.其间的决策可行性论证情况并不清晰,甚至连论证的时间都不太充足.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扩招遵循的不是教育自身的逻辑,而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多重逻辑的控制和牵引.

我国的教育改革受社会因素影响,从政治、经济、环境、人口等等方面,都对教育寄予着重大托付,教育常常成为社会“救急”的工具.这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思维逻辑.对于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这是政府成功地利用了民众对高等教育强烈的社会心理需求,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出台的一项措施.拉动内需是扩招政策最主要的价值定位.(二)扩招政策价值目标偏差问题

价值目标的设定,应随着教育政策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施过程中得到适当的调整与完善,否则政策就脱离了实际,最终因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停滞不前.高校扩招政策在实施初期,确实起到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作用,教育政策的初始价值目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但由于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关主体对政策价值目标的设定缺乏深入研讨和实践证明,甚至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与渐进性,忽视高校的实际承受情况,诱发学生数量急速增加、毕业生就业环境恶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给高校办学条件尤其是基础条件带来空前的压力,而且给社会就业造成极大压力.

1.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我国就业人口基数大,扩招之后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速增加.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今天,劳动力市场在高层次人才领域的需求要求高校不仅要在人才培养的总量上适应市场需求,还需做到在专业人才的结构比例上适应市场的需求.高校迫于响应扩招政策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号召,不顾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扩招能力而盲目招生,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的掌握,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尽能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专门领域的需求,造成“许多大学生无业可就,许多岗位无人可招”的局面,更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关系的不平衡,使得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高校教学质量下降,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高校大幅度扩招,大学生生源综合素质水平整体下降.在此基础上,高校盲目扩招,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和管理水平跟不上高等教育快速增长的需求,师生比严重超标,又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学生接受教育的深浅程度,使得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降,影响其就业.

目前,我国大学排名缺乏公信力,文凭在劳动力市场的区分也并不大,用人单位很难通过学校、文凭等区分相同学历毕业生真实能力的高低,只能到更高一个档次的学历中进行选择或降低薪酬水平,以此能更快地从应聘者队伍中择优录取.在与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竞争中,本科毕业生优势不明显,难以在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这使得我国现阶段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对策建议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扩招政策的价值目标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任务应当从首要目标退位.为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已经转变了扩招的思路,国务院于2007年5月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将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的目标确定为“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全国高校的扩招步伐在渐渐减缓,招生数额在渐渐缩小.在保持高校招生规模、数量稳定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完善社会市场人才结构.现阶段纠正高校扩招政策价值目标偏差问题,应当着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加强监控,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缓解消极影响

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情况监督与控制的弱化,必然导致行为的失控与政策执行的偏差.首先,政策执行主体要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实事求是,不盲目,不浮夸.严厉禁止以扩招为借口,超计划招生、违规招生的恶劣行为.其次,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推行公共政策执行的分级、分类负责制,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形成以行政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为动力的监督体系.再次,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扶持高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保证大学生综合质量.大学生规模的扩张,应该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同步,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协调.数量增加了,如果投入不增加,必然影响到大学生教育的质量.

(二)促进竞争机制的构建,在政策优化的过程中削减消极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学学科与用人市场的需要不甚一致.因此,对于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专业,应适应社会要求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评价标准,调整其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一方面需要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其适应社会变化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推进高校面向社会办学,提高其适应市场需求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大学生及社会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0340;能力.对于长期的基础专业,应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作为评价标准.对于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但作用见效较慢的专业,如社会学、哲学等,国家应建立“财政供给制”进行长期性财政投入支持.

(三)完善就业服务,在政策执行的结果处弱化消极影响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大学毕业生信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可建设一两个信息面广、信息量大的全国性大学生就业网站.就业信息网应旨在为大学毕业生传递就业动态,传授面试技巧,提供相关询问,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对高校而言,要注意调整和完善就业指导老师的结构,对指导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促进其建设和维护就业信息网络的专业能力.对就业信息网的内容设置,要合理规划.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注重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例如通过专业的人才测评系统,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规划职业生涯;通过网络培训课程,让大学生了解职场、了解社会,掌握必备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观念,弥补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积极开展网上招聘、毕业生信息查询和推荐、用人单位需求职位信息查询检索、现场招聘及跨地区、行业对口招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努力实现网络招聘求职大众化.

此外,自主创业是拓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好方法,是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巨大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思维,提高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创业综合能力素质.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国家出台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措施,例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行政府补贴、降税免税等政策,切实做一回就业的“主人”.

通过扩招政策的全面展开,我国高校迅速实现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变,这使得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从培养目标、招生标准、质量控制、学生就业方面的全面变革.扩招政策的价值目标,也应随着高等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而有所发展和完善,可持续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就业率的提高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相关论文

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

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大学生及高等教育及。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体育教育实习

本文是一篇教育实习论文范文,关于教育实习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高校扩招背景下的体育教育实习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教育实习及体育教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