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哲学之维

时间:2024-03-16 点赞:50575 浏览:10261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社会发展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哲学之维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社会发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辩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唯物史观;矛盾;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10-0025-03

作者简介:王义保(1974- ),男,江苏丰县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系主任,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基本理论.

构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历史规律的学说,是社会发展诸要素对立统一的有机实现,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步谋划.马克思主义作为系统地科学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体系,不仅是确保政权稳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则与保障.

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及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取代,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或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转化.这种转化运动从基本适合经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不断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准确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揭示了社会形态前进与发展的历史决定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实践的历史轨迹.人类为了实现与追求理想社会曾作出多种努力与尝试,为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留下珍贵的的思想和经验.传统中国以“和”为贵,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和谐”社会.经济生活富庶、社会安居乐业、友邦团结和善历来是治国者的政治理想,也是人们不断的大同追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在历史上备受称赞,但终因陷入宗法专制社会的藩篱而被历史淘汰.西方许多思想家同样怀着“和谐”社会的理想在历史上构筑了“理想国”“”及“乌托邦”等美好社会追求.但人类社会实践表明,存在着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社会里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实践经验,构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把人的全面自由、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未来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为人类社会进步树立了前进的目标.构建公平互助协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人民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认真总结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新的社会展望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描绘了我国人民共同追求并努力构建的美好社会蓝图.

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过程又是客观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明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而这种决定性是在社会运动主体的历史选择中体现和实现的.一定的民族或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国家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关.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恩格斯曾形象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能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在民众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猛烈冲击、市场取向的改革持续深化、体制建设出现较大转轨、思想观念产生剧烈碰撞的现实状况下,我国政府把握时势结合国情凝聚全体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作出的适合特定历史势运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华民族得以恢复振兴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体现,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共产主义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初步实现.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与秩序的有机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而且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在一起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又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却各具特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同时规定了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矛盾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冲突与秩序在矛盾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机统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纵深推进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原有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阶层状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与社会波动增加了人民内部的矛盾,利益的分配不公和转型期社会的失序成为了当前不可回避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的存在、个人分配不均或贫富差距、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东西部发展差距、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诸问题导致的利益矛盾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同时,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制约了社会的发展.经济领域快速发展未能与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社会危机处理体系等各项社会事业体系的建设及时配套,使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新时期社会治安、腐败、干群矛盾等问题形成的社会心理冲动和对立情绪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加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3]所有这些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都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构想,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处理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的诸多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的社会,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充分认识并估量当前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现实性,努力探索一种将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顺利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和谐机制.秩序是社会发展和前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秩序蕴涵着稳定,稳定有利于发展.必须科学地把握当代国情,合理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全局意识,拥护改革开放,取得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社会秩序.世界各国实践证明,是保持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的最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时代潮流,是达成社会成员高度认同和获得民众广泛支持的有效政治制度,也是合理解决社会矛盾营造稳定与和谐秩序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改革之所以获得了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关键在于发扬了社会主义.同志曾指出:“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能够吸纳社会多元利益并及时化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有助于统筹兼顾协调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符合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期望和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完善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法治建设.只有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法治理念,法律的权威得到最高尊重,社会矛盾和冲突得到预期的控制和化解,社会才能形成稳定有序的和谐状态.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与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

三、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历史形态.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阶段[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目标显然应当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即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和谐社会.人的发展在未来社会中是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统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未来和谐社会才真正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本质特征,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最终理想目标.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高价值理想,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追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功的必经之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时刻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手段和工具,人的发展是目的和追求,在经济发展中满足人的各种物质需要,使经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不断争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方向,建立理念先进运转灵活的政治运行体制和具有科学完备操作程序的机制,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努力形成人民权利和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坚持传播科学先进文化,增强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不断吸收人类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社会政治局面保持长期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与福利水平日益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发展与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还要重视我国的实际状况和具体国情,探索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合理发展道路与模式.只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和历史趋势的理论,从人的本质活动的创造性出发,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高目标,统筹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社会资源,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建立起经济发展、健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文关于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社会发展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哲学之维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社会发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8.

[3]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

[4].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3.

责任编辑:戴群英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关于和谐社会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自然环境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类有关哲学硕士论文题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和谐社。

文化: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本文关于文化及社会及精神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文化: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对。

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伦理秩序

关于和谐社会及伦理及秩序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和谐社会论文查重,关于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和谐。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

本文关于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及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相关专升。

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的哲学

本文是一篇和谐社会论文范文,和谐社会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的哲学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和谐社会及社。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

本文是一篇依法行政论文范文,依法行政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依法行政及社会关系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