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时间:2024-03-20 点赞:49683 浏览:10024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和谐社会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自然环境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类有关哲学硕士论文题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对写作和谐社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源,具体表现在从斗争哲学到和谐观念的转变.本文重点探讨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认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是长期实践的过程.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和谐社会 构建

一、从斗争哲学到和谐观念的转变

在西方近代,天人相分、天人相争即人对自然的控制、征服、对峙、斗争是社会和文化的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前人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天人相争的倾向,更加强调人对外部自然的一种物质性的否定性关系,而这种思想也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的.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迅猛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比之前一切社会创造的财富之和还多的社会的时代,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不是像农业社会那样依从于自然,而是用科技、工业变革自然、征服自然.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一方面,实践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否定性关系;但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界的实践活动是在肯定自然界对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先在性的前提下,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在理论上表现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离开了差别、对立、斗争的同一就是纯粹单一的、抽象的、不可理解的;另一方面,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为同一性所制约,斗争必然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内部对立双方的斗争,离开统一体,毫无关联的两个事物不会产生斗争.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是和谐社会之纲,纲举才能目张.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行为规范.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文化底蕴.社会活力,就是指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安定有序,就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制、公平公正、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也是其追求价值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几方面的特征,既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总概括,其内容都是围绕以人为本展开的,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践的探索和发展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提出,经过了从斗争哲学到和谐观念的转变,也都体现了我们的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崭新境界,这个奋斗目标的是一个长期实践的探索和发展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通人和,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人民安居乐业,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但是,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依然很多,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人们在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反作用于人类;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水平拉大,新的社会阶层兴起,社会利益关系变化,人民内部利益分化,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发生等.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已经成为我们党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所必须解决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无限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然是一个长期实践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只要全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会朝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迈进.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

本论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有关哲学论文选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可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教学

为您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教学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