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培养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

时间:2024-01-20 点赞:50025 浏览:10279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会计学生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基于个性化培养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会计学生及高职教育及辅导员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会计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高职会计专业是培养技能综合型初中级会计人才的基地,然而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甚协调,在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文通过对导师制的理论回顾,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个性化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并结合高职院校现状给出方案的实施保证.

关 键 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个性化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一直是高职院校报考的热门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一半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2010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在着力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同时,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

高职会计专业以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为定位,立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和行业急需的初中级复合型的会计专门人才.要实现规划的目标,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熟练掌握会计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满足会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而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正是基于具体过程的个性化能力训练和素质提升.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导师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高职会计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对于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式,提升高职会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专门研究高职会计专业导师制的文章仅有两篇:裴清华(2012)描述了“1+1+1专业导师制”在该校会计专业学生中的改革方案;郭长平(2011)给出了高职会计专业实施导师制的意义,分析了导师制的实施成效并提出了建议.而更多探讨高职教育导师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应用现状.杜钢清(2013)指出了导师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遇到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并给出建议;赵振洲(2013)提出了适合工科类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即“导师引领、技能打包、因材施教、分流培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张学林等(2013)指出了在民办高职院校建立“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三导师制”;张新科等(2013)构建了一种全新的“PFPT”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的实施途径和需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二是研究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其他某专业中的应用.李小敬等(2013)分析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彭远芳等(2013)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专业团队导师制试点实际情况,阐述团队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并介绍了实施效果;童玉芹(2013)结合轮机专业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导师制运作模式、实践效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导师制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方面的定性分析,尚缺乏系统可行的论证和实施方案,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导师制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导师培育制度,找到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导师制实施方法及评价体系,是全面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并向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全面推行导师制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的构建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学生管理特点,从新形势下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和高素质专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出发,基于已有的院系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和管理平台,在部分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试点特色导师团队组建、学生遴选和贯穿三年全过程的个性化培养等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其人生发展规划、知识技能积累与职业生涯起航无缝对接,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国家定位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初步建立适合于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全程导师培养制度、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体化的学生培养方案,构建立体化的高职教育培养平台,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全程导师培养机制.以下是会计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的具体方案:


(一)构建综合指导教师团队及其绩效评价体系.

1.确定严格的导师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从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表现、专业学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威信等方面综合考量,不片面追求学历、职称等显性因素;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会计教师担任导师,克服“教师”即“导师”的现象.

2.试点组建职责明确的导师团队.拟组建的导师团队为“3+1”结构,由3名校内导师(2名教师负责课程学习和项目指导,1名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1名企业导师(提供实训帮助和实习机会)组成.首先对大一新生进行基本素质摸底,从中选取20到30名同学,对其从专业教育、课程指导、校内实训、毕业设计、校外实习、竞赛等方面进行全程导师制培养.具体来说,导师将组建成两个特色团队(分别由1名企业导师、2名会计专业教师、1名辅导员组成),每个团队各带领10到15名学生.其中导师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辅导、项目指导、职业竞赛指导等,其职责有: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会计专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未来职业生涯计划;负责对学生选课、拓展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学生校内外学习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原则上应该承担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如学生技能大赛,创业项目等,参与实施过程.辅导员主要侧重于日常管理学生.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侧重过程考核,把导学双方的目标预期、导学环节、导学步骤、导学效果等分项量化,通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自评、导师组综合考核等方式,对导师的工作效果量化,作为后续选导师的重要参考数据.把导师工作计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对完成效果好的导师按评价指标体系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专业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二)构建信息对称的全程导师制交互式信息沟通平台.由会计专业网站作为主要信息沟通平台,此平台将专门设有导师制交互论坛、群、资料库等多种功能,完成三个方面的信息交互:导师制和具体导师的介绍及学生兴趣的激发、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交互与阶段性成果汇报、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展示等.

(三)初步建立会计专业特色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根据导师组特色,分别设立其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下面是以项目竞赛实训为主要抓手,以职业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全程导师制实施方案具体思路.

1.激发学生兴趣.会计新生入学时对会计专业缺少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了解,盲目就业,不愿从基层做起,嫌待遇差,频繁地换工作等.针对上述情况,在第1-2学期开设大学基础与会计职业生涯导航课程,组建“3+1”导师团队,以企业导师为主,在校内导师协助下,带领新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使新生刚入校就能够对专业以及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分别从职业与专业的角度为会计学生解读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产生“导学”效果,同时新生对指导教师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有助于他们迅速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在第2-4学期,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构建和会计专业技能初训.校内导师团队侧重给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指导,校外导师侧重指导学生会计实训课程,使得学生构建理论适度、实践可用的会计专业背景知识体系.

3.项目、实训或大赛训练.在第3-5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此阶段应是方案的重点.导师团队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会计专业的各种技能竞赛、实训及拓展训练等,能够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会计从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会计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各类手工及电子仿真模拟会计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线岗位实践的平台.

4.企业实践检验.在第5-6学期,是职业能力形成与就业完成时期.由企业导师负责会计学生实习,即依托企业导师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为会计学生制定寒暑期实习计划,定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导师针对每一个参与实习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培养会计职业技能.实习使学生加深了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一些优秀的会计实习生会被实习公司留用,继而形成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融合.

(四)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推广.全程导师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推广.先在部分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始试点,以他们的实际成果感染周围的人,同时加强经验总结,不断进行量的积累,逐步将这项制度推广至绝大多数会计学生,最终目标是使所有会计学生都能受益.

四、实施保证

要实现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的构建,必须在学校院系管理层面和导师学生实施层面分别落实.

(一)在学校院系管理层面.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实施方案到考核办法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做好顶层设计;会计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重点做好具体落实;做到思想认识统一,制度层层落实,有效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开展.

(二)在导师学生实施层面.会计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要有导师指导,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不同的阶段又有阶段性目标.为此,本文拟采用三种措施,以确保全程导师制的实现.

1.导师为主,全员配合.为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原则上学院机关各行政部门、教学各系部的教师都可以依照导师标准应聘学生导师,全员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会计专业导师可在学生大一阶段不定期的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教学内容及业务专长,而辅导员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宣传这种导师制度,培养学生对导师科研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动员学生自主选择导师.

2.接力指导,无缝对接.导师制在运行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的最初导师不是专业教师,他对学生专业不能实施具体指导,当该学生需要接受会计专业和实践能力指导时,最初导师就将此时的指导接力棒传给专业教师去指导,由专业教师做学生在这一时段的导师,具体指导学生提升会计专业水平和能力.虽然导师换了,但是对学生的指导没有中断.

3.合力指导,全程互动.以导师团队的形式指导学生,导师团队中具有不同专长的导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使多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形成合力,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全程导师制有利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有利于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保持整体性和一贯性,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可以先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在部分会计学生中先实行一段时间的导师制,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向更大范围推广.S

本文是一篇会计学生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基于个性化培养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导师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会计学生及高职教育及辅导员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会计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2.裴清华.高职会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杜钢清.高职实施导师制的瓶颈分析及有效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4.周明.对高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4).

5.张学林,陈凤琴,林树青.民办高职院校实施“三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更正:

本刊2014年4月第8期第83页一文的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应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014年5月第10期第18页一文的第一作者“王雪”应为“王雪艳”.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表示歉意.

相关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该文为关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可作为工业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

这是一篇教学改革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是会计实习专业与教学改革及会计电算化及会计。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业问题

本文是一篇综合素质论文范文,综合素质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业问题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综合素质及职业教育及会计实。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改革

本文是一篇审计学论文范文,关于审计学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改革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审计学及审计。

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此文是一篇会计职业论文范文,会计职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提纲。适合不知如何写会计职业及教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