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4-02-10 点赞:49154 浏览:10047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范文,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计算机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甚至有些教师也认为计算机大范围普及的今天该课程可有可无.针对这种严峻形势,结合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本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32-0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应用、注重实用,教学的内容采取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使之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分析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问题所在.作者结合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情况和教学状况,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组成的广泛性,既有来自城镇的学生,又有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性,使得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入校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入校后对于那些曾经学习过的内容,很容易产生轻视念头甚至是厌烦情绪,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对于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此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他们来说不但意味着从零开始,而且内容多、进度快,学习起来明显感到比较吃力,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自然班进行教学,势必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从而整体上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1.2上机课时压缩,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许多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或是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机房建设投入不足,数量、规模和配置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的步伐.于是只能采取重理论轻实践,或是缩短课时的方式来解决上述矛盾.而作为一向容易被轻视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更是难以达到授课教师期望的课时,尤其是上机课时.而事实上,按照教育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的要求,该课程的目的不应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3学生缺少实践和拓展的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给大一新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只安排了64课时,并且这个课时数还在实际排课中达不到.而对于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能是大学期间唯一一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课程.在接下来几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衔接课程或是其他机会让他们再次巩固、夯实计算机操作技能.

2对策

以上是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归纳出的几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找到突破口,那么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必将有明显的提升,找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发展之路.经过认真思索和与同行之问的经验交流,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1教学目标的改革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和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应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应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放在培养能力和面向应用方面,而不是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

2.2教学组织方法的改革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区,有接触过计算机并学习过一些计算机课程的,也有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和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我们把这些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堂,用同一本教材,很可能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听课吃力等现象,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3教学时间安排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操作性强,若采用一周上两节课、上两次机的方法,

许多内容将因得不到及时巩固而淡忘.比如:五笔字型输入法的规则,不集中一定的时间上机操作是不可能掌握的.而且有许多内容也应上完课就立即上机实习才有效,比如汉字输入法、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等.所以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集中时间强化训练.具体方案为:

(1)根据教学计划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根据学校计算机房的承受能力,分期分批的进行.每一期学习结束就进行考试,这既便于考试的组织,又可减少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

(2)在保障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1:1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边学边练”的教学安排,即安排1个课时理论课,紧接着安排1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到理论运用于实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4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谁教谁命题谁评卷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增强教师紧迫感和责任心,应该推行“教考分离”制度,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引进计算机机考考试系统,合理设计试题库,重点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采取上机考试成绩和学生平时成绩相结合作为学生课程成绩.

3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面向应用、注重实践,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资源优势,进行实践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