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

时间:2024-03-30 点赞:51972 浏览:10908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计算机及素质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论文范文例文,与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IT职业素能的主要课程之一.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途径.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介绍了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以及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 键 词 】基于项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已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更是作为衡量一个人信息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各专业后续信息化类课程奠定最基本的操作基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是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怎样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显得非常重要.经过长期的摸索,结合课程的教材建设,我们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任.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沿袭了本科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在实施的程序上,先理论后实践.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上述“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教育的要求,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造成了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的尴尬局而,碰到实际的任务又要重新开始摸索.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先讲解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就某个软件功能进行操作练习,最后的结果是这个软件的大部分功能操作都会,却无法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任务.

1.2 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学只是强调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只重视掌握理论本身,却忽视了学生对所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已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动手和创新能力较差.传统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简单化到无须思考,只须听和记忆的程度,结果便是理论知识掌握了却不会思考创新,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1.3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占主导地位,教师讲到哪儿,学生学到哪儿,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习并不仅仅是要老师将备课的结果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提示、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真正做到贯彻素质教育.

2.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的教学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话动,是一种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方式,具有“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这里所说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作品或者任务.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放入某个有意义的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通过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构建,从而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的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教育改革中有着显著的优势.

3.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与应用

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因此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途径.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可以将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以实际的项目来贯穿,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需要,我们学院从2009年起以自编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材为基础,开始将基于项目的教学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中,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3.1 项目选取

基于项目的教学其项目的确定决定着教学的成败.项目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方面,项目的选择要紧扣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与实际问题相关,切不可脱离知识系统.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确定项目时就要明确通过完成这些项目,学生能熟练使用哪些技能去解决日常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的选取还要兼有实用性.最后项目的设计还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等多方面的因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Office)处理相关工作等,因此我们结合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对该课程确立了以下六个大的项目,在每个项目下设置若干个典型的项目案例(具体见表1),每个项目案例再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3.2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是基于项目的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实施时先给出项目案例,展示由老师完成的作品效果,让学生明确本次课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给学生分析要完成该项目案例可以从哪几个任务入手,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自己操作完成.在这中间,老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由老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的任务是辅导和答疑,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控制教学进度. 3.3 评价交流

每一个项目的最终结果都是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所以对学生项目作品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准确、公正.教师最应该看重的是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结果,但对项目成果公正有效的评价将使学生能清楚自己的差距.为使不同层次学生对项目教学都能接受并完成项目过程,可以设计一个层次评价标准,以WORD文档制作项目中的设计电子板报为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本项目的给80分,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并有所提高的酌情加分.教师的评价要全面,包括思维、思路上的评价,操作技巧方面的评价和项目整体综合方面的评价,及时表扬完成较好的小组和个人,有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4 总结提高

这一阶段是基于项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前面几个阶段教师的精力都是在引导上,而学生会因个体能力的差异而导致掌握知识不一的情况,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总结和激励,通过课堂总结,进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跟上教学的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

另一方面,每个项目案例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应用,所涉及的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针对性强但并不全面,这时就需教师在完成项目后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真正掌握该项目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其他同类项目中去,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最后,还可以布置一些与所教项目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除了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外还能将学习兴趣的维持延续到课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束语

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最直接的变化是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逐年提高,从最初的60%多提高到现在的近80%.通过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项目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更主要的是学生解决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以前是围绕软件功能(菜单)来进行讲解,由于没有项目任务的贯穿使得学生对各种操作不熟练,经常是记住了前一二个操作步骤忘了后面的.同时即使软件的单个功能都很熟练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无从下手.基于项目的教学不再以软件功能为主而是以项目任务为主导,使学生从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各个功能,改变了过去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状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原来浓厚,学生也较有成就感.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赋予更高的期望,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春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J].科技信息,2008(32).

[2]林伟强.基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3]杨丽芳.浅析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

[责任编辑:杨玉洁]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