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1-08 点赞:56353 浏览:12131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范文属于论文格式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类学年毕业论文,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相关学术论文格式。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及教学法及教学改革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IT职业素能的主要课程之一.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通过项目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途径.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介绍了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各专业后续信息化类课程奠定最基本的操作基础,这门课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怎样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不断的摸索,结合教材建设,我们对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1.1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还是理论偏多,而企业讲求的是实际的解决方案.传统教学只是强调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只重视掌握理论本身,却忽视了学生对所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已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动手和创新能力较差.

1.2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占主导地位,教师讲到哪儿,学生学到哪儿,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习并不仅仅是要老师将备课的结果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提示、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1.3 对知识的应用缺乏整体感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先讲解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就软件的单个功能进行练习,最后的结果是的大部分软件功能都会,但却无法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任务.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的重复书本上的某种操作,对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缺乏整体的感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2.项目教学法概述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里所说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作品或者任务.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放入某个有意义的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通过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构建,从而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的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着显著的优势.

3.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3.1 建设项目化教材

项目化教学其项目的确定决定着教学的成败.项目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方面,项目的选择要紧扣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与实际问题相关,切不可脱离知识系统.为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学院在2009年与高教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材(具体见表1).以实际需求为题材精选案例,形成模块、项目案例、任务嵌套式结构,采用“提出项目任务→分析项目任务→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练习”的体例,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表1 课程项目

3.2 项目化教学过程

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做,学生看.由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和边沿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差.

项目化教材基本涵盖了日常工作所需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以贴近学生学习、工作的需求为题材组织案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学生“做”的重要性.将项目案例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教学、练习,采用“提出项目任务→分析项目任务→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练习”教学流程,贯彻“项目式教学”和“实践主线,任务驱动”的理念,突出实际应用,提高操作技能.面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置教学环节,将讲解知识、训练技能和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前面没有讲到的,需要补充的理论知识在拓展延伸部分进行讲解,最后通过提供一些相关的、相似的练习项目,以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例如,模块二“Word文档制作”中项目四“利用邮件合并制作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教学过程如下:

先给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新生录取通知书样本,明确本次课要达到的目标.

(1)提出项目任务

通过项目说明指出本项目要完成的任务是批量处理报表、信件一类的文档,指出该文档的特点是主要内容和格式相同,具体数据有变化.比如,每个同学收到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就是这样的文档.为了减少重复劳动可以采用“邮件合并”功能来完成.

(2)分析项目任务

根据该类文档的特点指出,要完成该项目必须要有二种源材料,第一是主要内容和格式相同的文本;第二是有变化的具体数据源.对于这二种源材料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得到.对于本项目而言,第一种源材料是每年变化不多的录取通知书(年份不同,其他部分基本相同),所以为了今后使用的方便可以建立一个模板文件,这样第二年使用时只要更改一下日期就可作为“邮件合并”所需的第一种源材料了.第二种源材料对本项目来说就是每个同学的录取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家庭地址、录取专业等.这些信息可以新建,也可以借用招生录取时生成的Excel文件.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完成本项目所需的任务为:

①任务一 建立录取通知书模板 ②任务二 利用模板建立录取通知书文档

③任务三 邮件合并

(3)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

对于任务一,通过分析或说明,进一步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然后教师操作演示,接着让学生参照练习,建立录取通知书模板.

对于任务二,明确了任务的具体要求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本年度的录取通知书文档,也就是“邮件合并”所需的第一种源材料.

任务三的具体要求是在任务二建立的录取通知书文档中(称为:主文档),打开数据源文件,插入“域”进行邮件合并.教师先操作演示一遍,再让学生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归纳总结

指出“邮件合并”邮件合并是Word中较为有用的操作,特别适合一些需要批量编辑的通知等文本.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项目的应用场合和制作方法.

(5)拓展延伸

结合本项目告诉学生用于邮件合并的数据源除了Excel文件外可以有其他哪几种类型的文件.邮件合并时怎样设置数据的小数位数.以及怎样利用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把处理结果合并到主文档.

(6)自我练习

要求学生替班主任制作一份“学生成绩通知单”发给每位同学的家长.

同时,为了贯穿“职业行为流程”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我们选取了实际工作可能遇到的案例,在有些项目任务中我们进行了分组合作的练习(比如建立班级网站项目),由二到三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大的项目,以营造企业工作的氛围.

4.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变化是参加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通过率逐年提高,从最初的60%多提高到现在的近80%.通过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项目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过去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式教学,同时将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变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进步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项目化教学不再以软件功能为主而是以项目任务为主导,使学生从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各个功能,改变了过去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状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原来浓厚,学生也较有成就感.当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赋予更高的期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温晓军.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技术,2005,7.

[2]胡春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J].科技信息,2008(32).

[3]汤发俊,周威.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汤静]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