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袂合力整体推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时间:2024-04-12 点赞:44475 浏览:863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联袂合力整体推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就业指导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就业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是目前的一个客观事实.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而三者紧密配合,良性互动,形成完善的就业体制与保障体系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政府高校社会

一、加强统筹,政策引导大学生就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并不削弱政府的统筹及调控作用,也不影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相反,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把握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决策、加强宏观管理、推进制度创新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加强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统筹和主导作用,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实施就业优先策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同时也要求劳动者对经济增长过程参与程度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基本采取了“增长优先”的策略,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尽管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就业的弹性系数却越来越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结果造成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就业,而是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实施就业优先策略.

2.完善就业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就业

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实,如果在“十一五”期间,能使我国8万个城市社区和66万个村庄基本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都有1名或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则将对我国小康社会的构建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和不平衡,户籍、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壁垒直接制约着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由于个人在择业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利性的自然法则,城乡之间的鸿沟,使大学生必然考虑城市;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又促使大学生必然更多地挤向发达地区,结果必然导致就业的不均衡.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是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方向.《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高校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加上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限制,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还是倾向于能够为未来生活提供更可靠保障的公有制部门.近年教师和公务员成为热门职业的现象就充分反映了这种倾向.因此,政府要在寻求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措施、退休金制度、制定合理的保护性税收政策,以及给予必要的财政性援助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如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相互补充的创业资助体系.同时,切实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统筹安排,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解除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后顾之忧.

4.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市场经济讲求资源配置最大化.这就要求政府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统筹协调就业市场资源,实现就业市场资源的相互交流,进而达到更优配置.一是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规范的大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市场的范畴,把人才市场引入学校,实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融通.建立全国性的科学实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实现国家、地方、高校联网,地方政府促进人事、劳动、教育、高校等网络互联互通,联合编制信息,实现资源共享.2006年11月20日,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五个部门共同发起组建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启动,希望这一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能尽快做实、做细、做深,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交互供需信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为快捷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落实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健全市、县毕业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切实落实已出台的就业政策,加大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规范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向选择”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三是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性的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大学生建立见习基地或提供见习岗位,使大学生在见习中获得工作经验,促进供需见面,提高就业能力.如浙江省温州市最近出台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可为许多当地的为大学生填平“就业坎”.该市出台的政策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将获得6个月的就业见习机会,并由财政提供每人每月350元至500元的见习补贴.


二、深化高教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按照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就业状况将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2007年要将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硬挂钩,坚决调减就业率低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名额.这无疑给高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冷静审视和思考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把握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主要举措如下:

1.准确定位,科学设置学科专业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人才的绝对过剩,也存在人力资源构成和分布的不合理.我国正处于经济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时期,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定位偏高,过分追求学校升格,过分强调层次提升;不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以及自身的办学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学科专业设置,而是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结构发生错位,或者盲目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专业设置严重趋同,以致形成了人才局部的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局面,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过度竞争.事实上,“热门专业”也并非一定热门,盲目跟风会加剧自身的风险.根据北大课题组2006年就业状况调查,专业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影响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的普遍认识有较大出入.按照调查中划分的学科分类,“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居于前三位的是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排在了最后几位,甚至低于传统上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40.35%)和历史学(51.85%).因此,高校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实际,科学定位,加快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努力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培养自己的特色竞争力;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优先设置地方产业结构急需的专业,及时改革或取消就业难和自身没条件办的专业,真正实现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提升毕业生与市场的对接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瘤疾,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表现,也是高教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美国大学对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拼命记笔记,而是在对一个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后,诱导出一些有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书本的理论和观点,找出解决方法,最后用演讲、网页、综述等方式汇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表达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就业的投入,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工作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之一.高校必须加大对就业的投入,加强就业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就业指导工作要实现四化,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中心,尽快实现就业指导机构的专门化;二是加大投入,实现就业指导设施的现代化;三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四是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就业指导对象的全程化.其中,全程化是就业指导的核心,它包括建立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并给予学分;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与指导服务,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先进的就业理念,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决策以及制定工作寻找策略.

三、社会广泛参与,构建大学生就业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不只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把大学生就业看作自己份内的责任,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转变观念,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环境

大学生失业一般属于“结构性失业”,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由于观念的问题,或受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所造成的.中国高教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人才观也应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精英和“天之骄子”,拥有大学学历只是一个起点,不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但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念显然还没有完全转变.经常见到报道,某个名校的大学毕业生做了很服务性的工作,或者是很原创性、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说养猪去了、当保母了,媒体哗然.社会舆论还维持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和期待值,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苗头、新探求不是本着鼓励的初衷去宣传,而是带着猎奇和挑刺的眼光去看待.此外,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据调查,“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认识程度上,“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2.56%,“比较了解”的也只有23.77%.这样导致学生对政府政策的预期较低,影响政策应有功能的发挥.

2.用人单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良性互动

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用人单位要端正用人观念,按照“人事相宜”的原则来选择最合适的求职者,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现在的招聘都非常重视实践经验,这就需要用人单位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具体支持.如建立校企互动合作的长效机制,发挥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联袂合力整体推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就业指导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就业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校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岗位与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做好就业前的“热身”.用人单位应该看到,在学生的实习实践中,学生已经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学习清楚,企业也考察到了这部分学生,当学生毕业以后,企业就可以吸收最适合本单位要求的大学生就业,解决了大学生就业中供需双方缺乏了解以及大学生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问题.

3.充分挖掘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服务机构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中介机构是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联系的纽带与桥梁.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就业岗位增长的相对缓慢,加之大学生就业经验严重不足,所获取的就业信息往往与就业实际状况不对称,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与帮助就显得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业务开展最活跃、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是政府所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但今后这种政府所属专业机构一统市场的格局应该被打破.民办、外资就服务中介经政策许可,要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领域渗透,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推荐等潜在市场也应该被开发,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关论文

基于社团方式推进大学生就业与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基于社团方式推进大学生就业与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

践行科学观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是一篇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关于就业指导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践行科学观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就。

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的与措施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的与措施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辅导员。

西部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西部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及综合素质及大学生。

大学生平等就业述评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平等就业述评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就业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