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时间:2024-04-19 点赞:50022 浏览:10278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大学毕业论文专业能力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能力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能力及课程及计划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能力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开设具有多学科、多角度的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设想,为今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 键 词 】卓越计划 大学英语 通识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25-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化交流的逐渐拓宽,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至2012年年底,已有共计194所高校正式列入“卓越计划”高校(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占我国现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10%左右.

在国际化背景下,在“卓越计划”的推动下,培养出懂外语、有专长、能够从事国际交流,并且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卓越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英语成为“卓越人才”通往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目标体现了对培养“卓越人才”在英语水平上的要求.


因此,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通识教育的理念

通识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它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造就具备目光远大、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是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的赫钦斯极力倡导大学通识教育,将其推广至芝加哥大学.发展到目前,以哈佛为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历史和社会分析、文学艺术、文化和信仰、道德推理、科学等几大类,重点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着重于开启思想而非学术方法.这种以开启思想、促进思考、开阔视野为宗旨的课程设计,在美国已成为教育的基本精神,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一路沿袭、继承发展下来.

随着大学教育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观念的提出,通识教育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研究人员的极大重视.21世纪初,复旦大学率先对通识教育进行改革,它带来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教与学的体验,带动了复旦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列改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先后在本科生中开设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模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鼎民教授结合大学英语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明确提出了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三套车”教学理念,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语言+文化+多学科知识”的“三套车”大学英语教学及课程体系,明显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拓宽多学科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利用语言载体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成绩,轻能力

中国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就将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来学,其评价标准之一就是成绩.从各种升学考试,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甚至是英语专业的专四、专八也没有逃脱考试的命运.在这种应试教育影响下,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就是“过级”“考试”,就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证书都成为本科毕业的衡量指标之一.其结果,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空有等级证书,却没有相应的英语学习和运用能力.

2.重笔头,轻口头

调查显示,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中国大学生最为擅长的是读,其次是写和译的能力,听说能力最差.虽然在四、六级考试中明显增加了听说内容,加强了交际能力的测试,甚至在四、六级的机考试点中,全部试题形式都以“音频”、“视频”形式出现,对学生的运用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但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改变.

3.重精读,轻泛读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讲授多局限于教材,强调字、词、句等语法内容的讲解,文章结构的讲解,重视的是精读,把一篇文章读懂、读透.是把英语当做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和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不是把英语当做工具的学习方式.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应用.学习使用工具离不开学习工具的应用原理,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忽视语言的文化背景、应用背景,忽视泛读、泛听,都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 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改革设想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4].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让学生在学习阶段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是适应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

1.丰富课程内容,设置个性化自选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这一要求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只是公共课中的必修课之一,课程形式有精读、写作等.据调查,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设置了以西方文化名篇英文名著与名片、英文经典诗歌诵读、中西方哲学对比等为代表的30门英语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种套餐式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要求授课者不仅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更要在某个领域具有专长.英语教师不只是教英语,还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英语通识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因为对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克服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习态度,因而更有学习的积极性.

2.专业英语学习,强化英语的工具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在“卓越计划”要求下,各专业发展迅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精通语言工具,广泛涉猎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从而不致落后于国际先进发展水平.因此,专业英语的学习更重要,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是“卓越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3.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共享空间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网络互动,使英语交流更为便捷,实现了动态的交互性语言学习目标.同时,网络使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形成学习集体,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体是当今网络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群体之间,学生、教师,甚至扩展到全世界的兴趣共同体,共同参加“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形成了更为有效的沟通团体.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卓越计划”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应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国际化培养目标和行业化外语培养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利用网络及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教课程内容的改革,突出卓越工程师英语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的特色,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改革模式和高级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论文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本论文为课程有关毕业生论文网,关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课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