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中孔子经济思想考析

时间:2024-03-01 点赞:44756 浏览:8627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商品经济论文范文,商品经济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语》中孔子经济思想考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商品经济及思想及农业生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商品经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论语》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研究孔子经济思想,既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需要,也是全面批判与总结孔子学术思想的需要.孔子的部分经济思想在当今世界仍有一定的积极与借鉴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具体言论,能够发现贯穿孔子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义利观,也能够明晰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上孔子的具体观点.

关 键 词:论语;义利观;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号:F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3)02-0056-04

孔子在思想史上的伟大地位与影响已经得到了后世的公认.由于《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语的重要著作,它既是儒家经典,又是文学作品,因此该著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学界通常比较热衷于通过该书研究孔子的文学思想、教育思想,而通过该著对孔子经济思想研究较少.事实上,通过认真分析《论语》的内容,能够发现贯穿孔子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义利观,也能够明晰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上孔子的具体观点.下面详析之.

一、孔子的义利观

孔子并不讳言自己对财富的认同与追求,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这坦率地道出了自己对财富乐于躬求的心态.他把求富之心概括为一般的人性,并强调求富应有其道,这就是后人所言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孔子虽强调求富,但又反对对利益无限制地追逐.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孔子虽认为所有人都有求财求富的,但又认为君子与小人、统治者与劳动人民之间由于地位不同,谋取经济利益的范围与方式也并不相同.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孔子又强调统治者要讲求礼、义、信,只有统治阶级讲求礼、义、信,老百姓才能敬、服、归.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为了对利的合理与非合理性进行区别,孔子又提出了“义”的观念,他认为义与利的正确关系应是先求义而后求利,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又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他认为取利必须合乎义,因此见利时必须想到义,合乎义的利,多取不为贪,不合乎义的利,虽少也不能取.孔子通过对待义利的不同态度指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他认为小人是唯利是图的,而君子是唯义是图的.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宪问》).可见,孔子虽追求财富,但认为不义的财富对自己来说好比浮云,“他将追求‘义’放在追求物质利益之上”[1].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他认为义有等级之分,君子之义是最高之义.子曰:“毋见小利,等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孔子所说的小利,是统治阶级暂时的、局部的或个人的利益,而相对于这种小利的是统治阶级长远的、全局的利益.孔子在此告诫为政者必须不要计较小利,计较小利则成不了大事,只有具备长远眼光,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全局的、整体的利益.孔子并不反对利益本身.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泰伯》).可见,“在符合道义的情况下,孔子不仅不反对求富逐利,而且认为不求富贵,贫穷卑贱对人而言是可耻的”[2].孔子又把义、利与天命相结合,子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孔子在此认为人的富贵由天命决定,这有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色彩.但这种观点既有利于维护封建贵族阶级的统治(因为他们的富贵是天命决定的,是合乎礼义的),又有利于安抚劳动人民(因为劳动人民的贫贱也是天命决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孔子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持论,子曰:“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与“未若贫而乐”(《论语·学而》).这样,在贫富不均、并不公义的社会里,孔子用天命思想与“贫而乐”的高尚情操去要求百姓安于本分,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故孔子之义其实是用所谓的义之名而行安定社会之实.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对歌颂舜的《韶》非常推崇,但对歌颂武王的《武》则颇有微词,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孔子认为舜是由尧禅让而得到天下,而武王是伐纣得到天下,虽然纣王无道,武王伐纣顺乎民心,但在孔子看来,用武力推翻一个封建王朝仍不能看作为道义之举,而“‘亚圣’孟子则认为用武力推翻的君王是符合礼义的,这种行为不是弑君,而是诛独夫[3]”.可见,孔子之义有一定局限性.

《论语》中还论述了“礼”这个概念,“礼”是“义”的具体化与制度化,孔子认为礼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子曰:“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孔子认为只有使人们在礼制规定的范围内去求利,才能达到全社会的和谐.而礼制的和谐是先王之道美善之处.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可见在孔子眼中,合于礼制的具体行为就被看作“义”,而合乎礼义的利益才是孔子所倡言追求的正当利益.

综上所述,孔子认为君子将义放于利之上,追求合乎礼义的利益,而小人将利放于义之上,因利失义,不顾及礼义而去求利.这就是孔子的“义利观”.这种思想是贯穿孔子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

二、社会生产总过程各方面孔子的具体观点

首先,孔子在生产上的观点还是比较多的.孔子重视生产劳动的成果,强调丰衣足食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孔子把充足的粮食与军队放在治国的首位,认为只有粮食与军队充足,老百姓才信任国家.《论语》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等”(《论语·子路》).庶,人口兴旺之谓;富,物产丰富之谓.孔子对卫国人口充足与经济富裕有非常良好的印象,孔子把“庶”与“富”放在突出的地位,认为“庶”与“富”都完成了才能教之.以上两例都说明孔子重视物质生产成果与人口建设,但孔子却反对士人或君子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而且有轻视与贬低劳动人民的言论.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还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提出关于学种地、学种菜的问题时,孔子先干脆回答说“吾不如老农”与“吾不如老圃”,似乎显得很谦逊.但樊迟一走,孔子就评论说:“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孔子少年时曾因贫困参加过多种劳动并学会多种技艺,却并不以此为自豪,反而用惋惜的口吻对子贡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认为命贱的人才学习劳动技能,去辛勤劳动,具有封建剥削阶级的口吻.孔子强调说:“君子多乎载?不多也”(《论语·子罕》).孔子认为“小人”该做的事情就是从事生产劳动来供养“君子”.孟子继承孔子之说,也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孔子这一思想导致后来的仕人阶层很少有亲自参与体力劳动者,消极影响是明显的.但孔子在生产上的积极影响也有不少.孔子主张改变历法,废除周历,提出“行夏之时”(《论语·卫灵公》),做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这种改变历法的行为是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农业收成的.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商业发展的萌芽时期,“重本抑末”(重农抑商)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占据主导,但“孔子却肯定从事商业的成功者.他褒扬年轻时就从事过商业活动的管仲”,说他后来的功绩是“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对学生子贡经商成为巨富,孔子也赞扬说:“端木赐(即子贡)不受约束,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屡屡猜中”(《论语·先进》).孔子还提倡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爱惜良田.他在鲁国任中都宰和小司空时,曾将土地分为山林地带、川泽地带、丘陵地带、高原地带、平整地带等五类,认为耕作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地因地制宜地种植不同的作物,做到“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孔子家语·相鲁》).孔子虽提倡“父死葬之以礼”的孝顺之道,认为长辈亲人死之后必须以礼安葬,但他又竭力主张“因陵为坟,不封不树”(《孔子家语·相鲁》),认为墓地应选在山坡上(因陵为坟),一不积土为坟(不封),二不植树或树碑为坟(不树),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占用良田,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当今虽鼓励火葬,但墓葬也多采取了孔子所述的这种方式.其次,在分配方面,孔子从缓和阶级矛盾的立场出发,主张轻赋薄敛的政策.他反对横征暴敛,也适当地关心人民利益.《论语》中有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本文是一篇商品经济论文范文,商品经济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语》中孔子经济思想考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商品经济及思想及农业生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商品经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等”(《论语·先进》).孔子对冉有未能劝阻季孙氏实行田赋暴敛民财非常不满,严厉地批评冉有,认为他不是自己弟子,不轻税赋.孔子最有影响的分配思想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子又曰:“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孔子认为,老百姓不怕财富少而怕财富不平均,不怕贫穷而怕社会不安定.只有平均财富才不会有贫穷者,只有社会和顺了才不会有财富差别,只有经济安定才不会有社会动荡.当然,“均无贫”并不是要在各个等级间“均贫富”,“孔子是尊卑贵贱等级次序的坚定维护者,绝无对各阶级财富强行要求平均分配的思想”[4].孔子只是主张生产资料的占有应当与其等级身份与地位相一致,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均衡.如果破坏了这种均衡,必将导致贫富差异的加剧与阶级矛盾的深化.故子曰:“贫而无怨难”(《论语·宪问》),贵族阶级内部贫富的差距,往往是动乱的根源.因此,孔子要求富裕的人要懂得“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对财富的占有要遵循礼制规定,不能见利忘义.孔子这种“均无贫”的思想,对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间的内部矛盾以及老百姓与统治阶级间的矛盾都进行了一定的调和.对社会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交换领域《论语》中孔子思想虽不多,却很有价值.孔子重视商业,他主张废关卡,便利商贾行人.孔子曾批评臧文仲有三不仁,其中一不仁就是置六关向行商收税.孔子还曾说服鲁襄公废除六关,这体现出孔子在春秋时便已有了商业上不收税或少收税,进行开放性自由贸易的先进想法.孔子还提出“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即统一度量衡)的主张.春秋战国时诸侯国众多,不同诸侯国百姓之间经常进行商品交易,而由于度量衡不统一,不同诸侯国的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易时并不方便,虽然统一度量衡完成于秦始皇,但孔子早已有统一度量衡的主张.孔子还严禁商品市场上的擅自抬价行为,这对于打击投机倒把是有积极意义的.孔子主张“器不雕伪”(《孔子家语·相鲁》),这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即如何对待实用与形式以及真与伪的问题.“器不雕伪”就是要求商品的外观应当要服从其实际,严禁以假乱真.孔子这些主张在其担任鲁国中都宰和小司空期间大多付诸实施,这对于稳定与发展商品经济、端正市民经营作风、维护消费者利益都有着积极作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张进行开发性自由贸易,反对哄抬物价,强调商品品质与质量,反对商品浮夸与炒作,这些做法都与孔子主张有承继关系.

《论语》中孔子谈论较多的是消费领域.孔子主张依“礼”而行,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问政》).孔子想以“周礼”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消费标准,但孔子所处的是“礼崩乐溃”的春秋时期,他要坚持的“周礼”的规范法则即使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也已失效.因此孔子本人也遇到许多有违“周礼”之事,其学说在当时也得不到统治阶级的认同与支持.如“子曰: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再如“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这都是不遵守“周礼”之例.虽然孔子学说在当时屡有碰壁,但孔子有些消费观点却值得认可与借鉴.子曰:“学而不厌”(《论语·述而》),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下议也”(《论语·述而》).孔子认为知识分子在物质生活上不必有过高的追求,而应当在学习与事业上严格要求自己.时人评价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认为孔子是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人.孔子认为不同等级的人消费水平不一样.当普通士人还未取得爵禄时,他们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述而》),“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生活消费非常贫困.但当仕人取得爵禄后,消费水平便应当随之改变,子曰:“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孔子说自己当上大夫后,出门不再步行.对于没有取得爵禄的士人,孔子认为他们应安心于“君子固穷”的状况(《论语·卫灵公》),应当学习颜回的高尚情操,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做到安贫乐贫.而对于已取得富贵的人,孔子认为也应当要知足,不应有奢侈的追求.孔子曾赞赏卫公子知足常乐、不求华美的心态,孔子说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论语·子路》).墨子也曾说:“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墨子》),这也是强调知足常乐,该思想是与孔子相近的.孔子强调穷人富人都应知足,这与其维护统治阶级固有秩序的立场相一致.子曰:“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小人由于不安于贫穷,因此犯上作乱.无论贫富,知足都是一种美德.贫者知足,才能“贫而乐”(《论语·学而》);富者知足,才能“富而无骄”(《论语·宪问》)与“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只有人人都懂得知足,才能够上下相安,社会也就不会出现动乱了.要做到知足,就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自觉地节制自身的贪婪与,因此孔子又提倡节用克俭.对于“礼”与“丧”这种头等大事,孔子也主张节俭,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对于衣食住行等其他方面,孔子更是反对奢侈浪费,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孔子曾赞扬自己弟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貂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论语·子罕》).甚至连戴帽子这种小事,孔子也很注意.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按礼制的规定应该戴麻制的帽子,但麻制的帽子费工费钱,当时有一种用黑丝织的帽子比较省工省钱,孔子就赞成戴这种帽子.虽然孔子提倡节用克俭,但他也赞成不违礼法的合理享受.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这说明孔子对饮食也还是有讲究的.节用克俭并不是要求吝啬,吝啬是孔子强烈反对的.《论语》有载:“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等”(《论语.雍也》).孔子要弟子原思做他管家,给其粟九百,原思嫌给多了就推辞,孔子请原思不要客气,如果原思用不了就用它帮助乡里穷苦人就是了,可见孔子虽不富裕,却比较大方.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周公是孔子最崇拜的人,但孔子认为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完美的才华,但如果存在骄傲吝啬这两大毛病的话,他就不可能取得大成就了.

孔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存在于《论语》一著中,虽然它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研究孔子经济思想,既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需要,也是全面批判与总结孔子学术思想的需要.孔子的部分经济思想在当今世界仍有一定的积极与借鉴意义.


注:关于《论语》中的所有引文均见于张海婴著《论语》,中华书局,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1998:16.

[2]刘家贵.孔子经济思想散论[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1):34.

[3]朱家桢.孔子经济思想的研究[M]∥中国经济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

[4]陈启智.儒家经济思想及其特点[J].孔子研究,2000(6):56.

相关论文

《语》中的经济曲线

这是一篇经济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语》中的经济曲线相关学年毕业论文。是农村经济专业与经济学及税率及国家方面相关的。

《语》中的管理思想

这是一篇关于企业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语》中的管理思想相关大学毕业论文。是mba专业与企业及现代企业管理及经营管理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

《语》中的格言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本文是一篇教育思想论文范文,关于教育思想类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语》中的格言看孔子的教育思想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教育思想及道德教育。

《语》教育思想的

该文是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思想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教育思想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语》教育思想的相关论文范本,适合教育思想及职业教育。

《语》看的辩证哲学思想

本文是一篇文化教育论文范文,文化教育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语》看的辩证哲学思想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文化教育及什么是及经济。

《君主》中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

为您写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企业管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与《君主》中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包括关于企业管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