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教学改革

时间:2024-02-02 点赞:41052 浏览:7530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建筑历史论文范文,关于建筑历史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建筑历史教学改革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建筑历史及教学改革及建筑工程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历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文章以结合土木系新课程体系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建筑历史在新体系下的定位和特殊性,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个体教学、教学内容作尝试性的改革探索,以达到适应新教学体系和新培养体制的目的.

[关 键 词]教学改革;建筑文化;教学体系

本院土木系根据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为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土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建筑历史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一次改革.这是从新的角度审视建筑历史在土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虽然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的教学由来已久且有丰富的成果可以拿来借鉴.但如果原本照搬,则和新课程体系相去甚远,不能与之融合.建筑历史这门课程如何适应土木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教学需求值得研究.


一、建筑历史课程的重新定位

高等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强调的是技术和素质的培养.新的教学计划中,不仅仅强化主干课程,同时也增加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比例.建筑历史就是新增的一门课程.严峻的就业压力,飞速的社会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充满浮躁、速成的氛围.学生同样受到社会的影响,功利心重,只知道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文化的修养.

建筑的重要性不只是人们使用的物质空间,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体现,它是我们生活的载体,需要工程技术来实现.历史上每阶段的建筑过程和技术都是不同的.因此建筑历史融入到土木课程体系中是一种趋势.未来的建筑工程师们不仅仅会设计结构而且需要对曾经建筑了解,进而创造性的利用时代相关的物质技术条件,来达到社会对建筑的需求.而建筑历史蕴含的深厚建筑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明确建筑历史这门学科的定位是极为必要的.

二、新课程体系下的建筑历史教学的特殊性

(一)培养对象的不同

土木专业的学生是工科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以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为主干学科,但对建筑历史这门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知之甚少.针对这样的培养对象,首先,让学生了解建筑历史的知识构成.不能简单认为建筑历史是每个时期的建筑罗列.它涵盖面广,涉及多门课程,如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设备等等.它是综合各个方面的一部历史.因此建筑历史是课程一体化很好的纽带,它的设置将其他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其次,建筑历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建筑工程师的学生们在进行建筑活动时,则要求有较高的建筑历史知识背景和独特见解作为支撑.学生能从建筑历史中受到启发和点拨,影响其创意和构思;同时建筑历史涉及丰厚的建筑文化知识,让学生将建筑和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构建人和建筑的关系.建筑历史为建筑工程师们提供现代建筑文化的底蕴和仿古建筑的设计知识,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展建筑文化.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

建筑历史理论性强、知识性强、知识点多且偏重人文的学科类型.课程内容广,教学时间少的现实,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做到既保证系统连贯,又取舍合理.若按照建筑学的教学内容授课,必然出现“满堂灌”的方式,学生也兴致索然,达不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培养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也不同,根据土木专业的特点,不必过于深入分析.以往的教学内容将中、外建筑史分开,并分几个学期完成建筑历史理论课程.侧重点是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以建筑美学为基础分析建筑形态,进一步对建筑分解,重构.新体系教学内容在一个学期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近现代建筑史三大部分完成,必然要求以经典案例分析为主,深入浅出.达到时间短收效大的效果.通过授课,学生对建筑历史有整体把握,对未来建筑发展有预见性,侧重于叙述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的大体做法.

(三)建筑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课件资料的局限性,降低了教学效益.传统教学以课件演示和讲授为主.但一些教材对建筑形式的描述,构建的形象化不够,建筑实例的展示不充分.而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建筑图片资料谁都能搜到,传统课件中的建筑图片已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图片不能把建筑三维直观体现出来.图片二维的局限性显露出来.学生对图片的好奇和兴趣大大降低,课件的吸引力不够,学习气氛不活跃,互动效果不好.课件资料的局限性是建筑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促因.

2、教学方法的单一,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假若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改进,只局限讲授和课件演示是远远不够的.过多的讲授内容,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导致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学生自主参与基本没有.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培养体制.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其积极参与教学中,这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个体教学方法的局限,阻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空间.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一旦形成风格很难改变,逐步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即使有不足之处,自己也难认识到更不用说改进了.为了促使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方法需统一整合,各种方法互相渗透,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三、建筑历史教学为适应土木工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体系内容进行调整,必然要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去适应.于是进行建筑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体系建设的客观需求.

增加多种手段参与教学

除讲授和课件演示外,一方面加入影视资料和建筑虚拟演示辅助教学.一些关于建筑题材的视频、影视等资料都可以作为教学手段.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100”、“筑梦天下”等都是很好的建筑影视资料.节目中生动的解说和立体空间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建筑的发生、演变.以三维动态展示建筑的形态,吸引学生注意力,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进一步激发学习建筑历史的热情和兴趣.如重要并且特殊构造的建筑物,分步骤的重现其场景.如木构架、斗拱、拱券的结构虚拟演示.另一方面增加实践环节,深化对建筑的认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拍照,直观认识建筑的基本构成,注重过程体验,引导学生自己探讨研究实体建筑,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二)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方法结构

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引入,发起讨论,进行师生互通的研讨阶段.如绪论中“我们生活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下一步的理论授课,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也不间断的思索,寻求答案.理论授课之后,留给学生课题作业,这个作业起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作用.如“中国木构架建筑有哪几种形式?举例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层层深入,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教学需要交流,多引入,多涉及

建筑历史课程授课,应达到与其相关的课程交叉融合.如土木工程制图、结构力学、施工等课程知识带入建筑历史教学中.如欧洲古罗马的建筑和我国古代的赵州桥都是拱券结构的典型,拱券结构利用石块的楔形结构,将自身的重力和受到的压力分解向两边的形成水平侧推力,为了解决这种侧推力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做法.这就牵涉到工程结构力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逐步体会到学以致用,知识无界限.知识的互相渗透,也促使传统教学的改革.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

那种以朝代的更迭讲授建筑历史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内容,只知道按照时间的变化来死记硬背建筑特点.有人把建筑历史理解为是各历史时期的各种建筑形式,其实不然,建筑不只是一个物质技术对象,它与宗教、伦理及其他种种社会文化内涵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它要满足这许多社会文化要求,同时建筑自身就是这些文化.历史阶段的建筑不仅仅是形式、技术的不同,还与建筑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如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没有发生过多风格上的演化,而建筑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是一脉相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宰着建筑文化.因此教学的内容要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建筑为主题,结构技术为细节来讲授.

建筑历史教学改革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以上教学改革只是针对一些基本问题作出了尝试性的探索.教学改革还需不断的深入研究,以达到适应新教学体系和新培养体制的目的.

相关论文

建筑历史教学改革

本论文为关于建筑历史小学教学论文集,关于建筑历史教学改革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建筑历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高效课堂论文范文,高效课堂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高效课堂及班主任及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

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改革之我见

本文是一篇课外活动论文范文,课外活动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改革之我见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课外活动及初中历史。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多媒体教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多媒体教学及教学改革及。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教学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历史教学及高效课堂及初中历史方面。

素质教育呼唤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素质教育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素质教育呼唤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素质教育及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