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4-02-14 点赞:51941 浏览:10653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思想政治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相关政治论文写法,可作为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文化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却是一把双刃剑.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网络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和影响同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起着两方面的作用.

Abstract:The appear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work culture is the result that society goes ahead. However, the coin has two sides, so does the work culture. The characterof the work culture es into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And the character and effect of the work culture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university as well.


关 键 词 :网络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Key words:Network culture Charact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作者简介:李大新,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现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网络德育.

注:该论文为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yjsxscx2010-32mdjnu

一、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概述

在网络化逐渐成为时代符号的当下,网络文化的产生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网络文化作为现实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文化,同时它也符合人们对于文化功能的界定.如果从这种角度出发,我们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计算机本身的文化,我们必须从人文的角度去观察它、审视它,从它的构成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 网络文化的存在层次.主要是指网络文化赖以存在的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基础的物质设备.

2.网络文化的语言层次.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因此,网络语言已成为体现网络文化和认识网络文化的一个信息系统.

3.网络文化的制度层次.它包括网络技术规范、网络运行和使用中的各种规则、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等.

4.网络文化的精神文化层次.它包括网络信息、网络理念、网络精神等,是网络文化的核心部分.在对网络文化的构成进行了剖析之后,我们可以给网络文化以明确的定义:网络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其物质基础,以网络语言为其唯一的载体,并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所创造的以网络信息、网络理念、网络精神等为基本形式的精神产品.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文化状态,它的特点和传统的、现实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1.虚拟现实性.以TCP/IP等网络协定为基础,网络空间在数字化层面模拟和重构了现实社会的生存环境,架构了一个人们生活于其中的虚拟社会空间.这一虚拟社会空间,与现实社会的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不同,既具有物理空间的特征,又有心灵空间的特性.它一方面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人们的生存有可能保持多个维度和层面,另一方面,引导人们进入奇妙的拟像世界,是人们能更自由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2.扁平性.网络文化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展示在世人面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它淡化了人们的身份意识、消解了世俗的权力中心、消除了了等级的障碍,给我们带来了文化上的平等与的欢乐.网络文化的去中心的特点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文化的发起者和制高点.

3.后喻性.著名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认为,人类的发展历史将经历三种不同的文化,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网络时代正率先从前喻文化发展为并喻文化,甚至后喻文化阶段.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了电脑和网络,生活在成年人难以理解的世界,比上辈更理解什么是网络空间.“未来将不再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而是孩子能为我们做点什么.”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典型特征的“文化反哺”现象,青少年将带领着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进入数字化生活,学生们将带领着他们的教师驶入信息高速公路.

(三)网络文化的时代意义

网络文化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网络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划时代的成果,也是由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向信息网络文化,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革命性发展.网络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第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在网络文化的虚拟现实性和扁平性的特点作用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线性向非线性,由内敛型到发散型转变.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观及信息观、时空观、等级观,并产生了新的认知模式.人类认识的主体性地位在网络文化得到了崭新的诠释和发展.第三,网络文化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网络文化的发展给人们的交往赋予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便捷的方式,这也为网络空间发展成独立的“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推动人类社会化进程.

当然,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无时无刻不给我们造成伤害.

1. 网络文化的人文困境.在网络中,主体的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情形下进行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间接的“人机交往”,人人都有可能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真实的人文关怀,无法感受到人文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对情感的熏陶,而因此带来了人类真实情感的异化.

2.网络文化的无序化、无控制、“无政府”、“自由化”的倾向,导致了主流文化影响的弱化.网络上各种意识形态变得复杂化,各个持不同立场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观点,形成网络信息多样化的态势,使得网络为保持本国的主流政治文化独立带来困难.

3.网络文化给弱势群体和民族文化带来严重挑战.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有着天壤之别.互联网上95%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还不到1%.互联网诞生于美国,美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确定网络技术标准,所以,更多的网上信息潜在的就是美国式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我们的民族文化与网络领域的霸权性文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得的机遇,更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1.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促进作用.网络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多数都能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积极适应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改变过去那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的传授模式.网络文化的发展还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方式,由于网络文化具有虚拟现实性的特点,这样作为教育着与受教育者就可以利用网络这一载体进行匿名交流.这种交流形式具有传统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点,更符合人的思想发展的特点.在这种交流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淡化了双方的角色意识,是受教育者能够心悦诚服的接受,并能更好转化为行动.同时也能使扮演教育者角色的组织和个人掌握更多的一手材料,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从而使双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都能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2.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这一目标的实现.网络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作用是具有革命性的.网络文化的后喻性的特点就很好地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客体,也是主体.因为受教育者在网络时代对知识的接受,已经与教育者没了时间差,甚至还有了超前性.这就大大提高了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网络文化所承载的海量知识,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是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也就能更好的促进受教育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3.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促进作用.

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较高的群体,网络文化对其耳濡目染,影响很大.如果教育者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和疏通,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文化改变了教育手段的单一性,使教育手段呈现多样化.不仅如此,它还还改变了“人―人”的模式,变成“人―机―人”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受教育者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和可接受性,改变了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中权威顺从式和内容的选择,更加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当然,网络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有两面性,我们在积极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它的不良影响.

1.网络文化对教育者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去中心化,对教育者是中心的传统理论是一种冲击.网络文化的后喻性和扁平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失去了主体地位.这一地位的动摇很不利于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一方面教育者自身权威意识的降低,使其无法更好的利用灌输等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者对信息知识的垄断已不复存在,这就使受教育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实际上也加大了教育者教育的难度.

2.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明显.网络文化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地成为受教育者的最爱,其娱乐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网络文化良莠混杂,其中的、垃圾文化更是占据了相当部分.这些东西对受教育者的吸引,远远超过了许多主流的文化,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重干扰,对思辨力不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的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心灵深受黄毒的侵蚀,由此而引发的犯罪案件也是屡见报端,发人深省.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犯罪,但由于上网成瘾,荒废了学业,变得性格孤僻,远离社会,成为“网络隐形人”.同时,由于在网络文化中还存在着文化霸权主义的倾向,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现行的政治体系的支持和认同感降低,转而盲目向往西方所谓的“”和“人权”,而淡薄了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严重地破环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3.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网络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流,而是通过人―机―人的模式.这样就可能使双方缺乏一种真实情感的交流,也就很难发挥教育者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也就使我们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大的外部风险.这种风险性主要表现在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诱惑性、欺骗性、不确定性.

总之,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变化了的各方面条件来积极实现自身的创新.面对网络时代已经“信息化”了的学生群体和已经变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科学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机遇,走不断创新之路,是新时期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贺善侃.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论文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这是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关毕业论文模板。是科学发展观专业与高校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