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4-03-07 点赞:51660 浏览:10660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世界历史论文范文,关于世界历史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世界历史及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世界历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本民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展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系统的世界现代化理论,它深刻揭示了世界现代化的实质、动力、过程特征及其基本规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本文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形成条件,并且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关 键 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概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马克思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逻辑基础.[1]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首次提出并较完整地表述于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并在1848年的《宣言》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详尽的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内涵、特征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等等.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比较,对世界历史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有如下三层含义:


1.世界化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由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和“彻底消灭各民族之间的劳动分工”,这样就会使生产力世界化,就会发生“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的事实.生产力的世界化是由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根本原因.[2]

2.生产、交往活动范围的扩大.这是马克思所强调的一点.马克思认为,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和交往活动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从而打破了“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相互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深化,是由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重要途径.

3.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马克思在对世界历史涵义的描述中强调,世界历史使得各民族的活动空间扩大了,使得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被打破了,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被消灭了,而使活动范围扩大、封闭状态被打破、分工被消灭的原因正是交往活动.正是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相互交往,使得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增强,这是由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重要条件.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条件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世界历史”思想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历史没有世界历史,只是处于封闭、孤立的民族史状态.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分工和贸易往来迅速发展,生产和交往逐渐分离,交往发展成为以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交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进一步论述了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地方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工业所加工的原料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他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总之,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人们之间孤立封闭的状态,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使世界由民族历史状态走向以普遍交往为特征的世界历史状态.

2.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物质基础.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非常有限,人们的活动空间往往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信息传递很不方便,这些都限制了人们之间进行普遍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历史根本不可能形成.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为人们的普遍交往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描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世界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过去有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由于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世界性的交往成为可能,世界历史逐渐形成.

3.交往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世界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而这个联系的纽带就是交往.交往作为生活实践的重要方面,成为人们之问物质和精神交换、交流的主要方式.物质交往是一切交往的基础.在以前,人们之间的交往只是自然的物质交往,交往领域有限.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人们之间物质交往的空前发展.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等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交往的普遍发展,以及相应发展的分工,使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的状态逐渐被消灭,历史也就逐渐向世界历史的趋势发展.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息息相关,它使我们抛开一切非本质性的教育国际化、人的发展、人格教育的泛泛而谈,而关注那唯一的东西:资本全球化下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中的教育.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才能积极绽放,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预设目标.[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总体性思想,也就是一种“世界历史眼光”,一种历史方位意识.只有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确立起贯通历史、当代与未来的历史方位意识.我们处于从人的依赖向物的依赖发展阶段,这种发展与未来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种历史方位意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不会照抄照搬西方的学术话语,才会立足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关注由中国社会的世俗基础和现实条件所产生的“中国问题”.开展基于中国立场、凸显中国风格、汇集中国经验的“中国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教育就要激发起学生对“总体性的人”的渴望,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并且愿意创造将来的人”,使他们把当下的历史阶段视为历史总体的一个环节,把个体的实践活动看作一种归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性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独的个人实践活动,把眼前的学习与长远社会目标联系起来,使生活获得意义.

相关论文

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相关本科毕业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在中国的运用和

本文是一篇世界历史论文范文,世界历史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在中国的运用和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世界历史及科学发展观及科。